阿勒泰作家李娟在自己的《記一忘三二》中寫道:「自從我媽從臺灣旅遊回來,可嫌棄我們大陸了,一會兒嫌烏魯木齊太吵,一會兒嫌紅墩鄉太髒。整天一幅『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下去』的模樣。抱怨完畢,換了衣服,立刻投入清理牛圈打掃雞糞的勞動中,毫不含糊。之後,足足有半年的時間,無論和誰聊天,她老人家總能在第三句或第四句話上成功地把話題引向臺灣。」
01
相似的情節好像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們小區有個阿姨,特別喜歡在晚飯後樓下人多的時候提起她的兒子和女兒。兒子畢業於某某名牌大學,現在在國外做工程師,掙年薪。女兒畢業於上海,現在在深圳做老師,周末購物一般去香港,因為那裡的專櫃比較多。以上內容我在遛狗的時候不止聽到過一次。
我有一個學霸朋友,她的父親很是以她為驕傲。有人說南方的氣候比較宜居,他父親會說,南方有什麼好,我女兒就是覺得南方夏天太熱了,所以推掉了去廈門的實習機會。有人說駕駛證越來越難考了,他父親說,不難考,我女兒每科都是一次就考下來了……
小區樓下的阿姨總是喜歡在晚飯後人多的時候提起她出國的兒子,子女考上名校的親戚喜歡談論北京的名校哪個更強,只去過臺灣的李娟母親也總是三句話不離臺灣。臺灣究竟怎樣都沒關係,重要的是能滿足他們內心小小的虛榮。
什麼是炫耀呢?炫耀就是把自己優於他人的地方用一種刻意的甚至是張揚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獲得一種優越感和滿足感。
這種直接的或是間接的炫耀真的不是偶然現象,而面對愛炫耀的父母大多數人都表示不能理解。
「我有個親戚,孩子考上了985的碩士,就一天到晚的說本科學歷不行,我當然知道本科學歷不如碩士研究生,但是他天天這麼說我真的很煩。」
「我父母也特別喜歡炫耀我的成績,從小學開始我就被塑造成別人家的孩子,現在高三快高考了,心理壓力特別大,就怕考不好辜負了他們。」
「自從我進了國企我媽也總是在家族群裡提起,弄得我特別不好意思,優秀的人有很多,但我還算不上。」
與父母們的得意洋洋相反,子女們感到的更多是壓力和尷尬。
02
但事實是真正聰明的父母從來不炫耀,或者說從不過度炫耀。
那些真正優秀的人往往都是低調的,因為他們的父母往往不會炫耀,也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炫耀。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只會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那些習慣了炫耀的孩子在今後一定會遇到更強大的對手,到時候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嫉妒和不屑,因為他們一直以來的驕傲不允許對手強過自己,同時打不敗隊友的屈辱感只會扭曲成嫉妒。
但其實大多數父母的炫耀並無惡意,只是想展示自己辛勤付出多年的教育成果,給那些無人得知、無法訴諸的辛酸一些寬慰。
你可能想不到當初你媽媽為了送你去學鋼琴,兩年沒有添置過一件新衣服;你可能想像不到你媽媽在你高考前去了多少次寺廟,拜了多少次佛;你可能想像不到你爸爸為了讓你安心考研硬是把領導的無理批評回家後扭成一個笑容……
但是當你鋼琴學的小有成就之後,在你考取了心儀的大學之後,在你終於通過了複試之後,以上的種種他們都不會和任何人講起,只會逢人就誇你是如何懂事如何優秀。
03
為什麼父母都喜歡炫耀呢?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在父母嘴裡,時常提到的話題都是一些值得他們驕傲的事情,很多父母一輩子都鮮有值得炫耀的事情,所以一旦有了可以驕傲的事情就時常掛在嘴邊。旅遊也好,子女也罷,這種炫耀都是他們展示自己幸福的方式。
而那些反感父母「炫耀」的人也請理解理解自己的父母,他們拿你出來「炫耀」是因為你是他們的驕傲,沒有讓他們失望。
父母這輩子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炫耀孩子炫耀誰?
這樣一想是不是釋懷了很多?
父母的「炫耀」真的只是他們表現幸福、表現滿足的一種方式。他們「炫耀」是因為他們幸福。
有人說:「炫耀是需要觀眾的,而炫耀往往讓他們失去觀眾。」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真是特別喜歡炫耀你如何優秀,你不妨在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做一次他們的觀眾,配合地說一句「還不是我爸媽教育得好。」
我敢肯定他們的嘴角當時就會無限接近耳根子,至於其他人怎麼看,管他呢,爸媽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