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願意讓公婆老兩口長期住自己家養老的,那是因為做到了這幾點

2020-09-03 輝公子沒有故事

沒有哪個兒媳願意讓公婆老兩口長期住自己家養老。

在我周圍有著各個年齡段的婦女,我的鄰居、我的同事、我的朋友,她們有的還沒結婚;有的剛結婚不久,還沒有生育;有的結婚幾年了,生育了一個或兩個寶寶;也有從婚姻中走出來的單親媽媽;也有離婚再婚的朋友。

無一例外,沒有哪個兒媳願意讓公婆老兩口長期住自己家養老。

我們這裡只討論普通家庭的情況。

有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九條 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十一條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

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法律明文規定,贍養人的配偶承擔的義務是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注意重點,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中國家庭女人當家

大多數家庭,家務事多是兒媳在安排處理,自己的兒子在家裡的時間少,也顧不上一些瑣事。

這意味著,老兩口的養老。多出來的一攤事可能都是兒媳的事,兒子幫不上什麼忙。所以說,與其說是在兒子家靠兒子養老,不如說是在兒媳家靠兒媳養老。

如果兒媳不樂意,一定要住過去,那就沒意思了,會討人嫌的。處理得不好,還會影響到兒子的婚姻幸福。

如果老兩口生活能夠自理,行動自如,還是不要長期住孩子家養老吧。不住一起,便是千般的好,一旦住一起各種矛盾就來了。就算自己親生的子女,也免不了有生氣的時候,何況公婆呢。

什麼情況下必須為公婆養老呢?

一、公婆老兩口年歲大了,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二、公婆沒有其它子女,只能由你們小兩口為他們養老。

為公婆養老有哪些方式?

一、老兩口生活能自理,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際圈,只需付一定金額的贍養費。小兩口可以時常過去看看,老兩口可以自己相互照顧著生活,有病也可以相互幫扶。這樣的養老方式,是兒子兒媳最為輕鬆、最舒服的一種方式。

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必須身邊有人招呼著。一種方式,請阿姨照顧住家養老,另一種是送養老院,由醫務人員專門照顧,第三種方式,居家養老,由兒媳親自照料。這種情況,如果經濟條件不好,請不起阿姨,請不起專業護理,要由兒媳又要上班,又要照料一家老小,是十分辛苦的。

三、喪失自由行動能力,甚至是臥床的,吃喝拉撒都要人照看。同上,一種方式是請阿姨照顧住家養老,另一種是送養老院,由醫務人員專門照顧,第三種方式,居家養老,由兒媳親自照料。顯見得,這種情況的第三種方式,兒媳是十分辛苦的,如果有感情基礎還算好,如果一向交惡,心中帶著埋怨。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什麼情況兒媳願意讓公婆老兩口長期住自己家養老?

對照一下,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放心地住兒媳家,三代同堂共享天倫之樂。

一、兒子能力強,賺的錢多,有足夠寬敞的房子,有足夠的錢可以請阿姨來照看家務,照看你們老兩口。

二、在兒子兒媳創業階段,困難時期,陪在他們身邊為他們出錢出力。一向對兒媳很好,兒媳知恩圖報。

三、在兒媳生育和養育孩子時,老兩口很好地照顧了兒媳,並帶大了孫子。祖孫三代相處融洽。

四、老兩口本身素質高,有修養,能力所能及地幫助子女,能夠很好地融洽兒子兒媳的關係,疼愛兒媳和孫子。

五、兒媳是道德模範,中國傳統好兒媳,嚴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地付出。(哈哈,這裡涉嫌道德綁架,畢竟大清朝亡了100多年了。)

總之,要兒子兒媳感情好,經濟條件允許,老兩口慈愛,懂得疼惜兒媳和孫子,已兒媳間已建立較為深厚的感情的情況下。相信中國的婦女同胞們,都還是會秉承中國傳統的孝道,願與公婆同住,孝敬公婆,教養子女,共享天倫。

相關焦點

  • 有多少兒媳願意讓公婆長期住家裡養老?回答很扎心
    據調查反應,沒有多少兒媳願意和老人住在一起。這僅僅是因為兒媳不孝順,還是另有原因?看看大家怎麼說吧。,但他們有權來,因為他們是我老公的爹娘,我老公有義務養老。因為買房時,我媽出資份足額夠這間屋的;而公婆則一毛不拔,還揚言老了不用我養老。結婚後,我一直按要求定期給公婆贍養費;卻一分沒給我爸媽,她們覺得我日子還不輕鬆。公婆四個孩子,他們寵愛大兒子和二女兒,家裡房子給了大兒子,還給他帶了十多年孩子。哦,你老了,不需要給人家帶孩子了,就來投奔我?沒門兒!任何道德綁架都沒用。
  • 給兒子買房還房貸,父母想住兒子家兒媳阻攔:我父母要住進來養老
    面對父母給兒子買房還房貸,晚年了想去兒子家養老,卻被兒媳婦拒絕。這是作為父母的悲哀。養兒防老,可到最後卻是養兒防兒媳。父母人老年邁,想去兒子家安享晚年,這原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看著親家像當家人一樣請他們進門,劉大媽心裡很不是滋味,這可是自己出首付買的房子,也是自己拿退休金還房貸的房子。劉大媽和兒媳婦說明來意,說以後就住下來不走了,要留在兒子家養老,幫他們帶孩子。原以為兒媳婦會高興,畢竟他們這麼一來,就相當是免費保姆了,不讓兒媳花一分錢。
  • 兒子兒媳買房,老兩口不出錢到處旅遊,晚年求養老兒媳:別指望我
    在她和老公談婚論嫁時,公婆就明確說了,雖然他們有退休金,但這是他們二老的養老金,不能動。兒女要結婚,那就自己想辦法買房給彩禮。老公雖然委屈,可父母都這樣發話了,他也沒辦法反駁。而羅薇更是沒有立場說話,除非她和老公分手,不再結婚。最終,兩個人沒有辦婚禮,只是兩邊家長吃了個飯,就當是結婚了。
  • 老人不帶孫子,晚年兒媳不養老,兒媳反駁:我最需要時,你選自己
    等到了晚年,兒子有義務贍養你,可是兒媳卻沒有。如果兒媳願意給你養老,那是因為她心善,不願意自己的丈夫為難。假如婆婆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不幫助你,也不幫你帶孩子,那麼作為兒媳的你,會怎麼想呢?我相信每一個兒媳,在剛結婚時,都想著孝敬公婆,家庭和睦。但隨著結婚時間越久,兒媳的心就變得越硬。不是她變了,而是她的心被傷了。
  • 倆兒媳不願和公婆同住,婆家拆遷分房分錢,倆兒媳爭著要贍養公婆
    因為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兩個女人要想和睦相處,確實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兒媳孝敬公婆,這是好事,也是表達自己的孝心。只是這樣的孝心,一旦有了別的利益牽扯,就顯得沒那麼純粹和簡單。畢竟誰也不願意對方是因為錢,而跟自己走近。也不希望對方為了錢,而對自己虛以為蛇,敷衍了事。
  • 「兒子家我想住就住」兒媳卻讓走公婆:這是我家,你們愛去哪去哪
    ,大都是這樣,但凡有兒子的,肯定是住在兒子家,住的大都很心安理得。可是婚後不久,反倒是娜娜的公婆,堂而皇之住了進去。婆婆聽完便炸了:「你這是要攆我們走是吧?你憑啥攆我們走?這是我兒子家,我兒子家就是我家,我自己家想住就住,難道還要你的允許不成?」
  • 公婆五十歲不上班,讓兒媳養老,兒媳笑著答應後,公婆落荒而逃
    因為有些通情達理的父母,即使自己已經退休,可他們依舊為兒女操心規劃著,顧不上自己的養老。可也有一些愚昧好吃懶做的父母,即使自己只有五十多歲,可他們卻早早進入了養老的狀態,順理成章開始啃小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兒子兒媳該給還沒到退休年齡的父母養老嗎?
  • 在婆媳關係中,做到這幾點,你也是一個為人稱道的婆婆
    如果分開住,起碼能收拾好心情再見面。老家有一對夫妻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成家後,夫妻倆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同住時動不動就有戰爭爆發,經常被人熱議成為四鄰五舍口中的話題。後來老兩口想明白了, 在老宅基地蓋了兩間小屋與兒子分開住。戲劇性的是那以後倒父慈子孝,再沒吵過架鬧過什麼大的矛盾。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寧願單過也不願意的幾種養老模式
    中國的傳統思想養兒防老,大部分人們的想法都是年老的時候靠自己小孩養老,跟自己兒子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的一家人,這是很多老人嚮往的老年生活,但是現在有很多老人到老年之後,仍然過著一種非常辛苦的養老模式,生活上是苦不堪言下面是是三位老人,他們對於養老的看法,他們不能接受的養老模式。
  • 嫌婆婆年邁兒媳不願同住,婆家拆遷分百萬,兒媳接婆婆進城養老
    然而對待公婆,對待嶽父母,孝心總是大打折扣。主要是沒有血緣親情做鋪墊,情感上會出現本能地淡漠。其實人與人之間,實際上存在一個利益交換的對等關係。公婆和嶽父母,在兒媳和女婿身上,遠沒有自己父母付出的多,所以不可能產生同等回報。當然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好兒媳好女婿,孝順雙方老人能做到不厚此薄彼,這一點著實令人敬佩。
  • 婆婆不肯跟兒媳大房換小房,兒媳改掉孩子姓:守著你們的房子養老
    不管是婆婆,還是兒媳,其實都是為了這個男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婆媳應該是一家人,不應該分彼此。只是父母也有父母的考慮,並不能說兒女提出任何要求,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父母都要毫不猶豫答應下來。這樣的父母,與其說是愛孩子,還不如說是慣孩子。一個真正體諒公婆的兒媳,她不會想著佔公婆的便宜,也不會想著為難公婆。畢竟為難了公婆,其實也就是為難了自己的丈夫。
  • 「老了想住兒子家養老,錯了嗎?」,老人苦苦相逼,兒子有苦難言
    人老了,自己有房子住,該不該住到兒女家裡養老?放在以前,或許可以,並且非常常見。不過放到現代,由於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越來越崇尚自由和獨立,很多子女並不是很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有句話不是這麼說麼,「人與人走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
  • 公婆貼錢幫大兒媳帶孩還房貸,晚年來小兒媳家:養老是你們的義務
    因為父母想對誰好,這是父母的權利,兒女沒權利幹涉。有些兒女,從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公婆偏心不分大小,只要老人喜歡哪個,就是哪個兒子什麼都不做,老人也會喜歡。而他們不喜歡哪個,即使你對他們掏心掏肺,他們也未必看在眼裡。
  • 公婆對兩個兒子不公平,老公糊塗,公婆養老兒媳該負責嗎?
    老人很糊塗,現在一門心思只想到近的兒子跟前,對養老問題不清不楚,不挑明說養老問題,因為小兒子的多出來的房子在以房養貸,所以說自己要租個平房要到小兒子身邊,怎麼才能做到相對公平的養老?不可能一直住下去。最終還是要住到我們家,就這樣一步一步,我又沒有理由反對、因為人家說自己花錢租房子,我擋不住。  感覺自己心裡也挺糾結,不管吧,是老公父母,也不應該因為這個事鬧的雞飛狗跳烏煙瘴氣,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也不應該拒之門外,管吧,就這樣不清不楚的管到什麼時候,請佛容易,送佛難,養老不是一兩天的事,兩個老人少說20年。遇到極端情況,臥床不起,怎麼辦。
  • 兒媳與公婆關係緊張,繼母帶2孫子不給帶親孫,兒子:那是親舅媽
    張先生說兒子和兒媳用磚頭打過他們之後還將他們老兩口從家裡趕了出來,現在他和老伴在外面只能租房子住。那麼,張先生的兒子和兒媳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們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和張先生一塊來到了他們家。一聽見兒媳在裡面應門,張先生的老伴就趕緊躲到了一邊,看來她確實是有點害怕自己的兒媳。門還沒有開,張先生的兒媳就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不讓張先生老兩口進門,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 兒媳給婆婆養老,婆婆過戶拆遷房給小兒子,兒媳:以後養老歸小叔
    即使自己做不到,他也不會想盡辦法去做到。正因為這點,唐鳳父母百般不願意她嫁過去,生怕她遇到一個媽寶男,受盡委屈和心酸。可唐鳳那會,和老公的感情正是最深厚的時候。她不但不捨得分手,還非老公不嫁。父母拿她沒有一點辦法,只好勉強同意了這門婚事。只是父母內心也忐忑不安,害怕女兒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 就因為自己帶了外甥,兒媳聲稱不給自己養老,這種做法不可取。
    最近,有個農村大媽說起自己的傷心事。就因自己帶外孫,沒有選擇帶孫女,造成兒媳反目,聲稱以後不給自己養老,兒子默不作聲。乍聽起來兒媳有問題,仔細分析的話,大媽的問題可能更大。(一)她說,我家是農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有些人說,農村家底都會很厚,但是我家家底就比較薄。靠種地的微薄收入,辛辛苦苦將兒子女兒都供出大學畢業,也算是大功告成了。
  • 婚禮前夕,鄉下公婆領一幫親戚住兒媳婚房,兒媳一怒之下取消婚約
    但他們哪知道,其實杜自強的房子也是貸了不少款買的,只不過因為他眼光好,早買了幾年省下了不少錢罷了。而蔡萍也正是看中了未婚夫杜自強這一點,才最終不嫌棄他的身份願意嫁給他,其實要知道當初在蔡萍身後,也是有一大群追求者,只不過在這些人裡邊,就屬杜自強最真誠了。
  • 大兒子癱瘓被離婚,讓小兒子養,小兒媳要走工資卡:不給卡不養老
    父母心疼條件差,境遇不好的兒子,這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孩子就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為人父母,是沒辦法做到眼睜睜看著兒子受苦受累,自己卻袖手旁觀。只是這個兒子條件再差,父母也不能以此道德綁架另外一個兒子。他們願意承擔,那是他們的孝心和愛心,是手足之情。但如果他們不願意承擔,那也是他們的本分。
  • 當婆婆老了,你願意和她一起住嗎?三位兒媳的回應,刺痛兩代人心
    老公是家裡的獨生子,公婆都做點小生意,雖然只有一個兒子,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我的到來而敵視我,相反他們很尊重我。結婚後婆婆對我很好,她經常說拿我當自己女兒一樣,而她也確實做到了,每次我和老公鬧矛盾,公婆都會都會站在我的這邊,這讓我心裡很感動,完全沒有嫁到別人家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