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解語| 專注情感剖析
以我手寫你心,點關注,不迷路!
作為公公婆婆,在兒子兒媳最需要你的那幾年,你可以選擇退出,不管不問。等到了晚年,兒子有義務贍養你,可是兒媳卻沒有。如果兒媳願意給你養老,那是因為她心善,不願意自己的丈夫為難。
假如婆婆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不幫助你,也不幫你帶孩子,那麼作為兒媳的你,會怎麼想呢?我相信每一個兒媳,在剛結婚時,都想著孝敬公婆,家庭和睦。但隨著結婚時間越久,兒媳的心就變得越硬。不是她變了,而是她的心被傷了。
被傷的次數多了,兒媳自然而然就會和婆婆保持著冷漠的關係。等婆婆到了晚年,兒媳跟婆婆沒有血緣關係,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婆婆沒有幫助過她,她又為何還要給婆婆養老?真心是需要真心來換的,而不是道德綁架別人。
王阿姨和老伴,今年63歲,是小區裡出了名的逍遙自在。王阿姨老伴在退休前,一直在事業單位工作。而王阿姨則是典型的全職主婦,照顧兩個孩子,從未出來工作過。他們一共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女兒很早就結婚了,而兒子前幾年也結婚了。看到兒女都結婚成家了,老兩口的日子過得更是瀟灑。
老兩口從退休開始,就一直在家,就連兒子結婚、生子,老兩口也沒太在意過。女兒結婚時,女婿給了多少彩禮,他們就陪嫁回去多少嫁妝,其餘的就沒有多了。
而兒子結婚時,因為在外地工作生活,兒子聽從兒媳的意見,在兒媳娘家附近買房,宛如上門女婿。再加上老兩口對兒子的不聽勸也很生氣,覺得兒子就是倒插門,老兩口一怒之下,就沒管過兒子的結婚、買房,更沒有出錢。
只是在孫子出生時,他們去兒子家住了幾天就回來了。理由是,外地媳婦,生活習慣和方式都不同,在一起生活很不自在。
孫子自從出生開始,就一直是兒媳的媽媽在照顧。因為一年到頭,老兩口就只去兩次兒子家,一到時間就要回來。
再加上孫子跟他們也不怎麼親近,甚至連爺爺奶奶也不叫,兒媳也對他們愛答不理,這讓老兩口有些心寒,也就更加不願意來幫忙帶孩子。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幾年,老伴的身體漸漸不好了起來,還突然生病了。王阿姨只好給兒子女兒打電話,女兒也遠嫁外地,自己要帶孩子,根本分身乏術,也回不來。
而兒子也回覆說,讓王阿姨先把自己手裡的錢拿出來治病,如果不夠,他再想辦法。
最後是王阿姨自己一個人在醫院照顧老伴,期間,兒子才回來看望過一次,兒媳和孫子都沒回來,理由是工作太忙,孩子又要上學。
王阿姨見此,挺傷心的,但她沒有鬧。直到老伴康復出院,王阿姨跟兒子提出,老兩口年紀大了,想和兒子孫子住一起,享享天倫之樂。王阿姨的意思很明白,她就是想和老伴去兒子兒媳家養老。
結果這話被兒媳知道後,兒媳直接就拒絕了,王阿姨生氣地指責了兒媳兩句。兒媳卻反駁了起來,她說我最需要的時候,你選擇了你自己。那麼如今你最需要的時候,你只能自己解決。畢竟我們結婚生孩子,你們全都袖手旁觀,沒出錢也沒出力。
兒媳的這番指責,讓王阿姨臉一陣紅一陣白。直到此刻,她才後悔莫及,兒媳這是對他們有所抱怨,責怪他們不出錢不出力。
王阿姨心裡很難受,也不是她不想出錢出力,只是兒子堅持要在外地買房娶外地媳婦,這真的惹惱了老伴,老伴堅持不給錢,她也沒辦法啊。
如今老兩口人老年邁,更是渴望兒子孫子圍繞在自己身邊,可兒媳的這番話,真的讓王阿姨很傷心。她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挽回兒媳的心?
畢竟他們就一個兒子,女兒遠嫁外地已經指望不上,如果兒子再指望不上,那他們能指望誰?對此,大家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