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婆婆不肯幫我們帶孩子,等婆婆老了我們是否可以選擇不給她養老呢?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朋友小麗也是遇到了拒不給帶娃的婆婆,並且為了實現自己不帶孫女的願望,婆婆竟然故意給兒媳婦找麻煩,製造矛盾。
小麗婚後在婆婆的催生令和幫帶孩子的承諾中,早早生了孩子。然而婆婆卻提出了,把孩子放在老家,她給帶,來城裡,她沒有自由,不能打麻將、跳舞。為了生計,小麗被迫骨肉分離。直到孩子幼兒園才把孩子接回了身邊。雖然兼顧孩子和工作很辛苦,但總算是一家團聚了。期間也曾請求婆婆幫幫忙度過最難的這幾年,等孩子小學後報個託班就好了,然而全被拒絕。婆婆顯然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初的承諾。
依米2歲7個月開始戲精上身不管場地時間都可以是她的舞臺不會再對她大喊了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更棒
一個小意外打破了平靜,也讓小麗看清了婆婆。
因自己生病住院要做個小手術,老公一個人忙不過來,兩口子商議後還是請來了婆婆搭把手。術後腸脹氣很嚴重,也嚴重影響了胃口,每頓飯都吃得很少,儘管小麗一再給婆婆解釋,是因為術後的原因,可婆婆還是始終堅持說小麗嫌棄她做的飯。
戰爭的爆發是因為一次婆婆送女兒去幼兒園後,始終沒有回家,也沒帶手機。去幼兒園的必經路上有個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車都互不相讓,經常發生交通事故。
在焦急的等待兩個小時婆婆回到家後,小麗想提醒婆婆帶手機,以免自己在家擔心。話還沒說完,婆婆就吼了起來,說小麗限制她自由,她在外面溜會彎小麗都要管。說著說著便開始大哭起來,訴說著自己的不容易,各種自己的心酸,一股腦朝我砸來。
又是給公公打電話,又是把小麗的老公喊回家的折騰。小麗說,那場面真的沒法形容,就差上吊自殺了。老公前前後後在家哄了婆婆一個星期後,無奈將她送回老家,為了哄她開心,老公還給她買了新的手機。彼時,小麗並沒有完全康復,只能拖著身子每天接女兒放學。
之後像這樣的戲碼也還是會出現,一次還是在婆婆為了陪女兒兩口子帶孩子看病住到小麗家,又把小麗折騰一番。用小麗的話說,簡直是胡攪蠻纏,蠻不講理。
後來一次意外小麗老家親戚聊天,才知道原來這都是「演戲」,只為不讓小麗開口請她來帶孫女。聽老家親戚說:「只有讓我主動放棄請她來帶孫女的想法,才能讓她過上自己想要的老年生活。」
亞洲的家庭
1.很多婆婆都有種視兒媳為「情敵」的想法,總覺得是兒媳搶走了自己的兒子,心有不甘,總想從中破壞。
2.強勢的性格:在家說一不二,女皇般的存在。家裡其他人也習慣了,面對「新來的」兒媳,控制欲爆發的她們依然不忘施展自己的手腳。
3.自私的個性:實話實說,這是的的確確地存在,有些人自私的本性,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她們更多地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活,對於子女,在養大之後就開始了她們的索取之路。
1. 在老家生活了半輩子,不想原有的生活被打破。城村生活習慣的差異化,讓老人難免有些不適應,對於不願改變的老人來說,會感到無所適從。
2. 周圍都是陌生人,城裡人也不習慣串門。對於過慣了,東家串西家農村生活的老人來說,會感到憋悶。
3.兩代人的生活習慣等各不相同,避免婆媳相處,也就是避免矛盾。
富士山
說說目前存在的兩種看法:
第一種說法:我最艱難的時候,你全然置我於不顧,等你老了我憑什麼要幫你。生我養我的是我的父母,你對我既無養育之恩,又無幫扶之義。憑什麼要求我來為你養老?
第二種說法:孝順父母是兒女的本分,無論婆婆如何做,做晚輩的總還是要照顧她的晚年的。
孝當先宣傳牌
1. 婆婆想要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兒媳想讓婆婆搭把手,幫助自己度過最難的日子,看起來似乎都沒有錯。但凡事若肯換位思考,就不會有這麼深的積怨。婆婆也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孩子小時候自己的各種艱辛,看看現在的兒媳,不正是當年的自己嗎?兒媳也要學著去理解婆婆,操勞了半輩子,只想好好過個晚年,其實老人的想法也並無大錯。
2. 家庭的矛盾,需要的是溝通。婆媳本就是矛盾的綜合體,若再少了溝通,通過各自的猜測來解決問題,只會激化矛盾,破壞了家庭的和諧。我們要學著做智慧的婆婆和智慧的兒媳,不是嗎?
幸福的一家人一起在廚房裡烤著
至於到底要不要給這樣的婆婆養老,其實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吧,我們不需要為了他人太虧待了自己。如果你勉強自己去做,難以放下過往婆婆給你的傷害,其實對自己也是一種不公平。並且在情緒的驅使下,也很難做到真心實意的「孝順」。
但是要記住,如果你選擇不管婆婆,一定不能阻止自己的老公去給她養老,畢竟對老公來說,婆婆給予他的是生養之恩。也希望我們可以在日後的時間長河裡慢慢放下自己的執念,也算是幫老公盡一份孝心吧。
婆婆不給帶孩子,將來就不給婆婆養老,你支持這種看法嗎?家庭生活中,你和婆婆是如何相處的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