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劍聖喵大師
01
今天在知乎上看見了這麼一個問題:
「打了婆婆後,老公要我淨身出戶,該怎麼辦?」
問題的描述是這樣的:
結婚之後一直單獨在一邊,一直就是逢年過節在一起,因為老公是獨生子,我還有哥哥弟弟,所以過年都是在婆家,其實我心裡是不舒服的。9月份婆婆過來我們城市玩,就住在我們小家,前幾天周末老公加班,就我和婆婆在家裡,頭天我因為工作原因煩心的狠。忙到很晚。
第二天8點多,婆婆就喊我起床吃早餐,我不情不願的起來了,然後吃飯的時候婆婆嘴巴一直不停的啊,一會兒家裡太不整潔了,一會你們年輕也不要老是在外面吃。不安全啊,浪費錢啊之類的巴拉巴拉。我本來心裡就有火。就和她吵起來了,然後吵著吵著我火起來了就打了她一巴掌。
她也懵逼了,大概沒想到我這麼不好欺負,也就沒說話了,下午自己就走了。其實我也後悔,下午專門去菜市場買了好多她喜歡的菜,準備好好道歉取得原諒,但是晚上就沒回來,老公也沒回來,電話也打不通。我也很慌。給他朋友打電話都說不知道。
2天後,老公帶著我爸我媽回家了。拿出了一份傷情鑑定表,輕傷。我一直練跆拳道的,但是也沒想到打的那麼重。然後老公說。二選一,要麼我淨身出戶滾蛋,要麼報警,我這是故意傷害罪。讓我去蹲幾年牢。任憑我怎麼哭怎麼求情都不鬆口。對我爸媽也不尊重了。直呼我媽名字說,我打你一巴掌,你覺的這種女婿還能要嗎。
我該怎麼辦啊?我真的不是故意打他媽的,就是一時上頭了,在說離婚我憑什麼淨身出戶啊,家裡我也付出了很多啊。他如果報警,我真的會坐牢嗎?分割線一
吵翻了,我爸說他這是詐騙,說這個鑑定是假的,他罵我爸有其父必有其女,上梁不正下梁歪,還說我不知悔改,我們一家都不是好東西,直接讓婆婆報警,並申請派出所直接指定鑑定機構進行二次鑑定傷情。
老人身體真的脆,不能碰,一巴掌而已,竟然唇裂,掉三顆牙齒,半邊臉浮腫,老不死的真會折騰人,律師說多半是輕傷鑑定,如果訴訟,我大概率會面臨三年以下牢獄之災。我想我會認慫吧,三年牢獄,真的不敢想。只是一巴掌。以後不在更新了。
另外勸各位姐妹不要和婆婆有任何來往,老死不相往來最好了。
其實,類似的心理諮詢我已經接待過不少了。
可以說,因為衝動導致的人際衝突,這類諮詢幾乎已經佔到了總諮詢數的一半。有家庭衝突,也有情侶衝突、同事衝突。
他們大多數會這麼問我:「衝動是魔鬼啊,情緒上腦時,我該怎麼克制自己呢?」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控制情緒這件事,從來都不是在事情發生的那一刻開始,而是從一個人基本的底層認知就開始的。
當你已經情緒上腦時,情緒控制就已經失敗了,當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避免因為極端情緒讓你做出一些事後後悔的事情。
我的一個經驗就是,當你情緒出現想打人時,立即大聲吼叫快速釋放攻擊情緒。
當然,最好的情緒克制,是讓情緒根本就不會產生。
在「衝動打人」這件事上,我總結有三種「基層認知錯誤」
首先是「大反派思維」,即我的行為是「正義的,我之所以打你是因為要伸張正義」。
原諒我直說,用自以為是的「正義」,為自己自私衝動的行為辯解,這幾乎是我見過所有的電視劇大反派的基本套路了。
在知乎案例裡,提問者就這麼描述自己動手。
「大概沒有想到我這麼不好欺負。」
我真的不懂,到底什麼事情欺負她了。
做早點欺負了她,還是老年人日常嘮叨欺負了她,又或者是不準吃外賣欺負了,還是過年住在了婆家欺負了她。
因為日常瑣事發生爭吵,這是難以避免的。
但我真的不建議大家在生活中頻繁使用「欺負」二字。
怎麼說,這麼詞太籠統,似乎完全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即「我覺得自己被攻擊了」。
但善於溝通的人,因為更加能用準確的詞來形容自己遇到的問題。
比如,我被家庭冷暴力了,被職場PUA了,被博導學術剝削了。當然,有時候這些詞也在被濫用。
聽到這樣的事,無論旁觀者還是自己都能更加了解自己目前的立場,更能對症下藥的解決問題。
如果不能清晰描述自己的處境,總把「我被欺負了」掛在嘴邊,這樣的思維只會傷人傷己。
用一個大家熟悉的詞,那就叫「任性」。
輕易把自己定義在「被欺負者」的立場裡,於是就好像自己得到了道德和輿論的加持,幹什麼都行了。
我建議大家儘量把自己當做「參與者」,因為人總是習慣性維護自己,老是把自己當做「受害者」,會讓你忽視一些自己真正能改變命運的細節,卻把改變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這是很不理智的。
02
第二種錯誤思維就是「超價觀念」,即把自己優勢,或者佔理的一方,無限放大化,繼而貶低對方,忽視對方的付出,壓制對方正常的需求。
家庭暴力男,總用這樣的事情為自己辯解。
「還不是我的錢養活了這個家。」
貪官也總是這樣對面紀檢人員。
「你知道我為這個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多少貢獻嗎?」
明星被曝光醜聞後,粉絲說道。
「你們知道他多麼努力,多麼陽光嗎?」
父母在虐待孩子後。
「要不是為了你,我們早就離婚了!」
在本案例裡,提問者就這麼懟過網友
「他媽不就掉三顆牙嗎?老都老了,遲早要掉了。我給他睡了幾年,難道半睡了嗎?非要把媳婦往死裡整!」
她一方面把自己的惡劣行為淡化,另外一方面又把別人的行為誇大描述。
「他對我爸媽也不尊重了,直呼我媽名字說,我打你一巴掌,你覺得這種女婿還能要嗎?」
的確,直呼長輩名字確實不尊重,但是比起直接動手打人,那還是輕微多了。
而且這種「超價觀念」,連她爸爸都有。
她爸爸直接就說是詐騙,然後說傷情鑑定師假的。
「否認自己對別人的傷害,誇大別人對自己的攻擊」,這往往是暴力者經常使用的內心藉口。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裡,都是有一把鎖的。
「不傷害別人」這個觀念實際上是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的。
那為什麼有些人還這麼殘忍呢?
那就是因為他們的觀念扭曲了,在他們的觀念裡:我並沒有傷害人。
那些在網上抓住商家漏洞,集體「蓐羊毛」繼而把商家搞垮的微博大V們,都不斷向粉絲灌輸這種觀念。
「資本家都是邪惡的,他們身家百億,我們只不過拿回了自己的東西。」
而侵略者也往往喜歡解釋自己根本沒有侵略,是來拯救你們,建立共榮圈的。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呢?是因為我們的一個士兵被你們傷害了!
在這些人的眼中,他們傷害了你,他只需要說句「對不起」,你就必須「沒關係」。
而你要敢冒犯了他,你就會遭到毒打。
03
第三種觀念錯誤叫做「過度概括化」。
有些矛盾,確實可以歸結到兩個群體之間的衝突。
比如婆媳關係,是在網上討論非常熱烈的,也是非常難處理的一種關係。
之所以難處理,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婆婆對孩子的控制,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媽寶男」。
但在這個案例裡,並不存在「媽寶男」現象。
首先,婆婆並沒有和夫妻雙方一起住,也沒有對夫妻家庭財產進行控制,也沒有出現被為大家所詬病的「逼生孩子」現象。
在提問者回答網友的描述中,我們甚至看到,這位婆婆不僅沒有介意女方二婚,甚至還有一點想息事寧人的意思,主要是丈夫無法接受。
簡單的把這件事歸結到「婆媳矛盾」,就是一種「過度概括化」。
所以在知乎四千個回答下,無論男性女性,包括女權大V,都對這位提問者提出了強烈了批評。
「我們不敢做你的姐妹,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你一言不合,就要把我的牙打掉」。
「過度概括化」往往喜歡把一件事歸結於社會或者時代的背景,而此時個人就會對另外的群體產生攻擊。
可怕的是,人數一多,甚至會推舉出極端偏激的領袖,最終爆發人類災難。
有時我看到某國人民的「我們之所以沒有工作,是因為中國人搶了我們飯碗」這類的言論,以及迎合這類言論的大統領,我的後背都會發毛。
最後,我真心想回答這位提問者。
「你到底該怎麼做?」
確實,這件事的結果非常的糟糕。
但這件事也是有積極的一面的。
我們必須在衝突中發現一些我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東西。
雖然這件事錯了,但是我們用一個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嚴重的後果,換來以後每次都能避免問題。
那只要你的生命沒有結束,那多大的災難後果,都有好的意義。
只可惜當代人在「重建自己」上是非常難的。
所以各種媒體上才有各種意見領袖,他們一味告訴你,你沒有錯,對方錯了。
而系統的算法推薦加上各種同類處境的人聚在一起,有的真委屈,有的自以為委屈。
你有時候真的找不到正確給你意見的人。
這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悲哀。
相信我,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代價,都沒有「看不見」要可怕。
-----------------------------
作者簡介: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