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古語有云:「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歲月不寒冷就無從知道松柏的堅毅挺拔,事情不危難就無從知道君子的志向遠大。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如果沒有經過考驗,是不能輕易相信的。如何考驗呢?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中談到了自己獨特的識人之道,他說:和一個人一起做以下3件事,就能看穿一個人。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古人有句話叫:「酒後吐真言」,此話一點也不假。一個人在喝酒後,更容易吐露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蜀漢丞相諸葛亮總結了一個很著名的「觀人七法」,其中之一就是「醉之以酒而觀其性」,通過與對方一起飲酒,來觀察他人在酒後言論與性情。
為什麼要酒後觀人呢?因為人在喝了酒後,內心的壓抑想法都被激活了,平時不敢說的話都敢說,平時不敢做的事都敢做了,正所謂是「酒壯慫人膽」。
人在喝酒後,大腦意識變得更加鬆懈,更容易把內心的本我展示出來。所以,古人還有句話叫「觀人於酒後」,即通過一個人在酒桌上的表現來看穿一個人。
有的人,喜歡酒後動手動腳;還有的人,喜歡酒後罵罵咧咧,暴跳如雷。還有不少人喜歡酒後說很多話,這也是不好的,正如明代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所說「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以上幾種行為都是屬於平時裡內心被壓抑著,正好喝了酒,趁著酒性,這才把」真性情「表露了出來。所以說,我們與別人喝一頓酒,就可以大概把這個人的品行,看得八九不離十。
打麻將是從清朝晚期才流行的娛樂遊戲,不僅深受市井百姓的青睞,還讓不少民國大師樂此不疲。比如說,梁啓超、徐志摩、胡適等都是麻將愛好者,但是魯迅先生對麻將深惡痛絕,因為隔壁鄰居的麻將聲音妨礙了他的工作和休息。
其實,打麻將也很能考驗一個人。現在社會,逢年過節,親戚朋友之間,經常是坐在一起打麻將;看似是為了交流感情,實則是為了打磨時間,免得沒有話說,還為了在麻將桌上贏錢。
民間有句俗語叫「麻將桌上無父子」,這句話也算是道出了打麻將的本質:實際上是一場「零和博弈」。你口袋裡贏的錢,就是別人口袋中輸的錢,屬於「一家歡喜,一家憂愁」。
有的人,沒有上麻將桌之前,假裝得很客氣,很謙虛地說自己不會打麻將,但是一上麻將桌就馬上全神貫注,表現得像老手,麻將桌上「六親不認」。這種人就是很虛偽,而且喜歡利益之上,把錢看得很重,至少是比感情要重。
麻將桌上,有的人為了贏錢,往往會流露出最真實的面目。有的人,贏了錢就很開心,四處炫耀;可是有的人輸了錢,就很惱火,德行很差。打麻將是件小事,但是通過這件小事,可以把一個人考驗出來了。
還有一種人很聰明,他明明很會打麻將,但是故意輸錢給長輩或領導,讓別人開心,但是又控制自己不輸太多錢。這樣的人往往智商高,情商也很高,讓他人感覺舒服,自己也很愉快。
在金錢面前,人性是最容易考驗出來的。有的人,在面對幾十塊幾百塊幾千塊的輸贏時候,就會流露出自己的真面目。有的人,平時裡很和藹,與人關係很好,但是在麻將桌上為了贏錢,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將其貪婪自私的本性暴露無遺。
麻將桌上,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因為在面對金錢增減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趨利避害的一面,儘量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說,打麻將這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智商、情商,只要我們留心觀察。
古人是特別喜歡下象棋和圍棋的,而下象棋和圍棋的人,往往都是智謀和智力都不差。在選擇棋子的時候,還有一定的講究:一般來說,為了表示敬意,自己主動拿黑子,讓他人(長輩、領導、好友)拿白子或紅子。懂得這些規矩的人,更會做人做事;若是不懂規矩,就會給人留下不好印象。
下象棋或圍棋,不僅可以考驗一個人的智力,還可以考驗一個人情商。有的人,明明下棋很厲害,但是他故意讓著對方(長輩或領導),而且不留痕跡,很自然,這也可見其高智商和高情商。
但是有種人,知道自己下棋很厲害,又表現出來,聰明外露,步步緊逼,讓別人很難堪,下不了臺,只為展示自己下棋多麼厲害。其實,這樣的人可能屬於高智商,但是低情商,缺乏做人的智慧。
真正的聰明人,是知道自己聰明而不表現出聰明;真正的笨人,就是知道自己聰明,還生怕別人不知道,鋒芒畢露。所以說,下棋雖然是件小事,但是可以考驗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特別是領導在考察下屬,長輩考察晚輩的時候,屢試不爽。
天下大事成於小事,看人的大方向也是從細節入手的。記住曾仕強教授的三個識人術技巧:通過以上3個細節,可以看穿一個人——與人喝頓酒、打麻將、下棋。
與人一起喝酒,可以酒後考驗其品行;與人一起打麻將,可以用金錢考驗對方;與人一起下棋,可以考驗對方的智謀和情商。一個人經受住了品行的考驗、金錢的考驗、智謀的考驗,也就大概可以信任了。看穿一個人,只需看以上三點。
今日話題:
您還知道哪些識人術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