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人到中年,錢比愛重要多了。除卻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的開銷,孩子上學用錢,父母養老用錢,這還不算突如其來的病魔災難。如果沒有了錢,在這個社會上寸步難行,甚至連最基本的自尊都不能保留住。
朋友老牛,今日打電話過來,東拉西扯,寒暄了半天,最後弱弱的說:「借我點生活費,實在沒轍了。」
本來就是朋友,可以開門見山,關鍵是接濟多了,他也扯不下臉面了,怕自碎一地。
朋友老牛前年患了急性胰腺炎,傾其所有(就差賣房了)算是保住了一條命,病魔留下後遺症,工作也不能太賣力了,收入少了許多。
去年兒子考上大學,幾乎是親朋好友湊的錢,再窮不能窮教育,大家都為孩子將來出力,害得老牛也是臉上掛不住,幸好大家也沒有露出一頂點的優越感。
禍不單行,前半年老父親心血管阻塞,又躺進了醫院,硬生生的一條漢子,個把月時間,頭白了,人瘦了。
當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不僅會為了生計和生活中的瑣事而發愁,身邊的朋友也會漸漸的疏遠你。古人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當街無人問」。一次兩次,親朋好友還能伸手,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人人都會走遠。
不要說有什麼真正的朋友,當你不能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時候,誰又會理你呢?
當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丟掉的不僅只有自尊,還有自信。沒有錢就會到處求人或者祈求一個並不起眼的工作崗位,這就等於失去了自尊;沒有錢的時候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哪怕以前能夠勝任的事情也變得力不從心,不願意與人交流因為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這就等於失去了自信。
中年夫妻攜手走過十幾年,甚至更長,愛已變得平淡,沒愛照樣可以煙火氣,沒錢那就沒有了日子。
愛在麵包面前,矛盾無可避免。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一部愛情小說。從第一次閱它至今已十年,但是依然像醇酒一樣揮發著濃鬱的芳香,令人回味無窮。
小說中,史涓生擔任的是一個文職員的角色。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出身並不優秀,子君因為文學和他產生了共鳴,並走到了一起,開始了一段懵懂的感情生活。
生活中,經濟上的困頓,使他們失去了輕鬆自如的心態,是他們的愛情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生計斷絕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沒有了,隨即自己的自私、虛偽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脹起來。迫於生計,子君宰吃了所飼養的油雞,放掉了所餵養的狗。
愛情不光需要心靈的契合和深情的浪漫,更需要物質的保障!
中年夫妻,愛可以缺少,錢萬萬不能少。不像小年輕,還有父母可以依靠,還有歲月可以揮霍。中年生活沒有錢,家便散了!
真的別再把「錢乃身外之物」這個價值觀捧得高高的了,你沒錢,想買瓶水買袋米解決溫飽都成大問題,還有什麼資格談情說愛,論長道短!
一分錢難倒一名英雄漢,沒有物質的愛就像一盤沙,風一吹就散了。
馬雲說:「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沒興趣。"別聽他胡謅,還是想想怎樣讓自己錢包鼓起來!
關注 無畏風雨 伴你走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