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小姐
老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
近期,一段男子當街怒打女友的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剛開始,男方聲嘶力竭,對著女友咆哮了一句:「跟你處了兩年,你家要30萬彩禮、150萬的房,你還讓我活嗎,我錢哪裡來,你逼死我算了……」
語畢,女友說到打人,男方情緒再度崩潰,動手打了女友一巴掌。
一位路人拉住了兩人,男方蹲坐在地上,邊說邊哭,這才讓大家搞清事情的原委。
戀愛兩年,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女方家先是提出,150萬全款買個房。
男方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為了結婚,和親友東拼西湊總算把這婚房給買下了。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女方家又提出,要30萬彩禮。
為了買房,男方家已經是掏空了,實在拿不出30萬。
女方家不讓步,男方一家一點辦法也沒有。男孩子一番思想鬥爭,無奈提出分手。
女方不同意分手,彩禮也一分不能少。
兩難的情況,女方家的處理方式是:帶著一幫親戚到男孩子公司鬧,二話不說把他打一頓。
在家被堵,在工作單位也被堵,經歷了四個月的拉鋸戰,男孩子實在受不了,才有了「當街怒打女友」這一幕。
看完視頻,說實話,挺讓人難受的。
男孩子有錯,不應該出手打人,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真要去怪他,又會有些於心不忍。
天價的彩禮,他娶不起,也躲不起。
彩禮,作為一種婚俗文化。演化到如今,成了壓倒駱駝的最重的那一根稻草。
《傲慢與偏見》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結婚前要談錢,這一點是明確的。
家有女兒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彩禮當要,不能兩手空空就把女兒託出去了,會讓人覺得自家女兒便宜。
「越沒身價,越容易受欺負」,這大概是絕大部分父母的想法。
誠然,彩禮是一塊試金石。
大多數父母,要看的是男方家庭的態度。態度有了,要來的彩禮如數歸還,給孩子小家一份保障。另一些少數的父母,才是天價彩禮真正的始作俑者。
這塊試金石,試的不止是男方家庭,也一樣試著女方家庭。
過往參加過的婚禮不少,彩禮在我們那,常常讓一個家庭債臺高築。
一戶鄰居的女兒,村裡走出的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
談婚論嫁之際,鄰居打聽好當地婚嫁行情,普通人家彩禮18萬。男方上門時,聽見彩禮28萬,面露難堪。
鄰居家的原話是:我女兒好歹是大學生,彩禮自然是要比其他人高的。
彩禮若是帶回,或許還能談得下去。只是按村裡的婚嫁作派,這項條件是很難滿足的。幾十萬的彩禮,等同的嫁妝是一床被褥。
婚最後沒有結成,女兒拗不過二老,男方家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只能分道揚鑣。
二老這一試,準女婿跑了,安慰女兒說:「多少人結婚都是這麼收彩禮,他彩禮錢都不願意拿出娶你,本質就是不愛你……」
愛和錢,被放在了同一水平線上。不出錢,就是不愛你。這樣的觀念有些荒唐,卻也不妨礙它成為部分父母眼中的唯一標準。
有一句話,我覺得說得特別好:
「彩禮和陪嫁,應該是兩個家庭幫助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是一個家庭給另外一個家庭扶貧。」
彩禮應該有,禮尚也要有往來。
結婚不能不談錢,但也不能只談錢。
知乎上有一位父親談到彩禮,讓人感慨:
我有女兒,年輕人,不能為了結婚把家裡掏空,哪個父母賺的不是血汗錢,有多少錢就給多少錢。
自己結個婚還要掏空家底,讓爹媽欠一屁股債的男人,不能嫁。
彩禮錢,男方一分不給,我沒意見。我呢,一分錢也不陪嫁,雙方家裡平等。
男方給5萬,我就陪嫁5萬再退回彩禮,男方給10萬,我就陪嫁10萬再加一輛車。
總之,男方給的彩禮錢,我一分不要,給多少出嫁時我全都退給你們,只要你們過得好,比啥都強。
你看,我們反對的不是彩禮,而是把彩禮變成婚姻枷鎖、變成壓榨和搜刮的工具。
多少人,因為想結婚才需要解決彩禮問題,最後卻被彩禮問題解決了婚姻。
這顯然,是本末倒置了。
不要不看重彩禮,也不要過於看重彩禮。理性對待,量力而行,適度即可。
說到最後,彩禮這件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