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建起橋梁,而不是砌起磚牆。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當有不同需求和期待的人聚在一起時,衝突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想要幫助他人提升決斷力,要求一個人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決斷力、輔導能力以及調節能力。
下文通過列舉四個不同的場景,探討如何自信、勇敢地幫助他人做出更多建設性行為。
勞爾在一所中學的行政部門上班,部門工作較為忙碌。再過去的幾周裡,勞爾發現同事艾比與自己接觸時的反應十分「怪異」,她覺得艾比在刻意躲避自己。與艾比交談時,艾比常常躲避眼神交流,顯得侷促又尷尬。
艾比的態度和行為使勞爾感到困惑,也為整個辦公室蒙上了緊張的氣氛。勞爾想請艾比解釋一下事情的原委,但是擔心自己的情緒會導致一場爭吵,她還擔心艾比不願接受這場面對面的「對峙」,化解這一尷尬的局面顯得尤為困難。
但總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打破這一僵局。這裡,勞爾面臨的挑戰是使艾比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困擾和訴求。傾聽,嘗試了解他人的觀點,表明自己贊同的態度都是幫助他人說出心聲,使其從被動侵略型姿態向開放型姿態轉變的助推力。
鼓勵他人表達情感的首要步驟之一是坦誠面對自我的感受:「我感到有些事情的發生不太正常,使我感到困擾。我不希望我們之間存在誤會。你是否對我感到不滿或者有任何意見呢?」
這時,阿比吞吞吐吐地回答,「好吧,是的,你總是期待從我身上得到太多東西。」有時,自我辯護的欲望過於強大,但請克制這種欲望。你的目的是鼓勵他人說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以提問的方式確認其感受,尤其當對方的回應僅僅是一個概括性的控訴(「你總是……」)時。
請對方給予詳盡的解釋,「我不確定你的意思,能為我解釋一下嗎?」一旦對方進一步做出解釋,確認自己是否理解,「你認為那是說明我……」或者「讓我想一想我是不是真正明白你的意思。聽起來,你是覺得……」或者「那麼,你的意思是……」不斷通過詢問進行確認,直至對方確認你理解了他們的意思。
對你真正可以做出改變的方面表示贊同,以幫助雙方建立基本的共識——解決問題的良好基礎。例如:
■「我不得不承認我最近壓力很大,並且……」
■「我承認我……」
■「你是對的。我確實……」
■「我必須承認……」
這時,不要忘記你的角色仍然是幫助他人提升決斷力。
作為溝通的發起人,你請求對方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傾聽了對方的反饋,找到了(如果可能)雙方的共識,而現在你需要做的是詢問對方,「你期待怎樣的結果?」這是幫助他人堅守自我的關鍵部分——讓他人為說出自己的訴求承擔責任。
既然你已經幫助他人做到了堅守自我,現在是時候要你做出回應了。或許,你堅持認為你不能贊同對方的觀點因而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或許,你願意承認自己過往的不妥行為並因此道歉;又或許,你認為你們彼此之間仍然存在溝通和妥協的餘地。
提示
幫助他人提升決斷力大大提升「雙贏」的可能性。幫助他人說出自己的感受,傾聽對方的觀點,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案。抱著「我們能解決這一問題」的態度對幫助他人堅守自我、說出真實想法大有裨益。
比爾對自己的姐姐珍瑪感到不滿。他向朋友馬庫斯抱怨,珍瑪經常組織家庭聚會,但只在節日和假期才會邀請他。
而那些有珍瑪的家人和朋友參加的周末午餐和燒烤聚會,比爾從未收到過邀請。比爾感到愈發鬱悶,在馬庫斯面前喋喋不休,但又不願把自己的不滿告訴珍瑪。他說珍瑪是自己的姐姐,應該了解弟弟的感受。
馬庫斯猜想,比爾不被姐姐邀請的原因可能是比爾常常在公共場合酗酒並且大聲說話、不顧及場面地蠻橫無理;也可能是比爾的家距離珍瑪的家有兩小時的車程,珍瑪認為比爾不會願意如此舟車勞頓前來參加一場聚會。
與其漫無目的地猜測,馬庫斯決定行動起來,幫助比爾消除怨氣、堅守自我,向姐姐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最終還是需要由珍瑪來解釋原因。
自信行動
當一個人與他人之間存在隔閡時,你應當用心體諒、理解,換位思考。不要輕視他人的感受,不要對對方說,「不要犯傻了」「你反應過度了」或者「你的想法荒謬可笑」。這些言論只會刺痛對方,助長對方的怒氣或者使其更加沉默。
另外,如果你想幫助他人提升決斷力,避免帶著建議和解決方案介入到事件的解決中。相反,重點在於幫助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其決定是否需要採取行動。你只要聽對方傾訴心聲,並告訴對方你理解其處境和想法。例如,「那麼,聽起來你的意思是你感到被冷落,而你不確定珍瑪是故意要冷落你還是不小心忘記邀請你,是這樣嗎?」
下一步就是幫助他人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並幫助其確定可能的下一步驟。例如,馬庫斯可以問比爾,「你期待你的姐姐怎麼做?」
通常,你會發現對方仍然會以抱怨或者感嘆回應你的詢問,「呃,我不知道。這太不公平了。我也不是說她應該每一次都邀請我,但我就是弄不明白為什麼她這樣做……」這時,承認對方感受的同時重複你的問題,「你理想中的情形是什麼樣子?」或者「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確定自己的期待,把握事件的走向。
提示
幫助他人提升決斷力時,避免長驅直入、直接告訴對方他們應該怎樣做。相反,發揮基本的諮詢、溝通技能。傾聽,詢問問題,簡明、試探性地複述對方的話都能讓事情變得更加明朗,同時提升對方堅守自我的信心。
納丁注意到同事雷總是被其部門經理約翰欺負。起初,雷否認自己受到困擾,但一次兩人共進午餐時,雷承認,他對約翰衝著自己大喊大嚷,對自己的工作吹毛求疵,在眾人面前無理地批評自己的行為忍無可忍。雷請求納丁的幫助。
在這一案例中,納丁要想幫助雷提升決斷力,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第一個問題是,納丁需要幫助雷明確自己的底線、堅持自己的權益、為自我正名;第二個問題是,納丁必須幫助雷鼓足勇氣直面約翰,當面說出自己的感受。
自信行動
被人欺辱時,羞恥感、負罪感、無助感常常會使當事人選擇否認問題的存在,從而繼續保持緘默。如果他人願意向你敞開心扉,儘可能地用心體諒、理解對方。傾聽、了解他人的觀點、領會他人的感受都有助於消減對方的孤立感。
當對方告訴你外界的欺凌如何使其感到無助、孤獨時,幫助對方尋找應對之策。首先,納丁應當幫助雷明確自己的底線,讓他清楚自己擁有哪些權益。或許,雷可以接受約翰的責難,但是不能承受約翰對他的大聲呵斥;又或許,雷認為在同事面前被批評是莫大的羞辱,因此同樣也不能接受。
鼓勵被欺凌方使用『非情緒化』語言,堅守事實。幫助雷確定底線和期待之後,納丁應當告訴雷,她也會向約翰表明自己的態度。如果你知道有人被欺凌,而你選擇袖手旁觀,那麼你實際就是在「助紂為虐」!
選準時機,詢問欺凌方能否給予自己機會與其探討自己的憂慮。冷靜、簡明地說明自己的想法,避免任何情緒化的語言。可以以「我感覺……我想你最好不要……」開啟對話。告訴對方你的建議,提醒對方公司制定有旨在維護員工權益的「反霸凌」條款。
就事論事,避免混淆不同的問題,避免通過「翻舊帳」來論述自己的觀點。「翻舊帳」很可能導致事實的歪曲以及道德的「綁架」,因為對方很可能已經忘了這件事情或者對同一件事情雙方有著不同的記憶。你不需要告訴對方,但是你需要提前制定勸阻欺凌者無效時的應對方案。
提示
幫助他人提升決斷力,並不意味著霸凌行為一定會停止,而是意味著你能幫助他人說出自己的感受、期待和底線。你通過仗義執言表達你的支持。在充滿尊重和支持的環境中,霸凌行為鮮有生存的空間。是的,凡事終有後果,但是堅守自我並幫助他人堅守自我就是在為這個後果負責。
西蒙的祖父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現居住在一所養老院裡。每當西蒙探望祖父時,祖母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看起來痛苦又悲傷。她告訴西蒙養老院裡的看護照顧得並不好,希望西蒙將自己的老伴接回家。她拒絕與養老院裡的員工討論自己的擔憂,執意讓西蒙幫其溝通。
西蒙感到擔憂,但意識到現在不是說服祖母堅守自我的好時機,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扮演祖父母的「代言人」。西蒙需要做的是安撫祖母的情緒,找到祖母堅持認為自己的丈夫沒有得到足夠精細照顧的原因。
自信行動
在這一案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對方確信你將會一如既往地幫助和支持他們。
體恤對方的擔憂和感受,「我看得出來你很難過,很擔憂。」請對方解釋自己的擔憂,一次可以只針對一個問題。西蒙需要找到祖母堅持認為自己的丈夫沒有得到足夠精細照顧的原因。
無論對方的回答是什麼,你都不必急於表明自己的立場。通過詢問,明確問題所在。建議你寫下談話筆記,以供你需要回顧時翻看,確認自己已經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想法。(與養老院看護溝通時也可以記錄筆記。)
了解對方具體的擔憂之後,進一步詢問,「你期待看護做出怎樣的改變?」這是幫助對方堅守自我的關鍵步驟,幫助對方感受到自己擁有整個事件的掌控權。
通過總結、複述對方的話進行確認,「那麼,你認為今天祖父什麼食物也沒有吃?你想知道他什麼都不吃的原因?你希望有一位看護在飯點看在祖父身邊,幫助其進食?我的理解正確嗎?」
明確告訴對方你可以做什麼以及不可以做什麼。西蒙無法將祖父接回家,但是可以找看護溝通,傳達祖母的要求和期望。
提示
「代言人」代表他人的觀點、期望和權益。因此,明確他人想要什麼以及不想要什麼至關重要,唯有如此,你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代言人」。做筆記使事件中的每一方都「有據可查」。
● 幫助他人提升決斷力時,避免隨意「包攬」,避免為對方提出「你應該……」和「你不應該……」的意見。
● 你不必急於表達對方的觀點,你的職責在於幫助他人表達感受和訴求。
● 告訴對方感到焦慮或者憤怒無可厚非,不必感到慚愧,但是無論情況如何,都要承擔責任,保持一定的掌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