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阿姨從來沒想過,她的人生會因為「當阿姨」產生如此大的改變。
2010年的一天,39歲的孫阿姨聽村裡一個姐妹說,在北京當阿姨,工資是在當地打工的幾倍。
孫阿姨動心了。那一年,因為家裡老房子漏雨嚴重,不得不翻蓋,欠下了兩萬多元的債務。「當時在家鄉看不到能改善經濟狀況的出路,如果我不走出去,將來怎麼供孩子上大學?」
她跟老公商量,老公是把種地的好手,留在家種地帶孩子,她沒有一技之長,但吃苦耐勞,自己不妨去試試當阿姨。
更讓她如今可以拿來當笑話說的,是她剛來時的兩眼一抹黑。「我當時雖然快40歲了,但在老家幾乎沒見過廚房電器,連抽油煙機怎麼開、油盒怎麼卸都不知道,甚至連高壓鍋蒸汽的聲音都嚇得我從廚房跑出去,其他新電器就更不會操作了。」
在門店待崗的日子裡,店長手把手地教她家用電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五天過去,十天過去,別的阿姨都相繼找到了工作,她卻沒有。很多客戶一看她是個新手,就不想要了。
孫阿姨打算待滿半個月,要是還找不到工作就打道回府了。「雖然公司提供免費吃住,但我總覺得過意不去。」
沒想到,第十四天來了個客戶,指明要找個新手做普通家務,因為覺得新手「比較聽話」,好相處。
「剛剛到客戶家裡時,我根本摸不到頭緒,工作流程不分先後,想起什麼幹什麼,每天手忙腳亂卻沒有效率。」孫阿姨慶幸的是,僱主家的老人非常有耐心,教她如何按他們的口味做飯,告訴她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
雖是新手,但踏實肯幹的孫阿姨還是得到了僱主的認可。
「就這樣,在僱主家的包容,還有我自己的不斷努力下,我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新人也整整幹滿了一年。當我看到自己用一年時間積攢下來的兩萬元時,真是感慨萬千,當時這些錢能抵得上老家20畝地玉米的毛收入。」提起幹家政的這「第一桶金」,倪雪蓮至今仍滿臉開心。
就在那一年,她不僅還清了蓋房欠下的債務,還給家裡添置了早就嚮往的冰箱和洗衣機。
但是,第二年春節回家時,她發現讀高中的兒子成績嚴重下降。「如果錯過了陪伴孩子度過這個關鍵的學習階段,將來哪怕用再多錢都難以彌補。」她不得不暫時放棄家政工作,回老家陪在孩子身邊。
轉眼到了2016年,兒子已經考上大學,她也選擇了再次進京。
這一次她很快找到了工作,第一頓飯僱主讓她做自己最拿手的兩個菜。倪雪蓮準備做燒茄子和魚香肉絲,這也是當初在第一個客戶家學來的。可這家女主人來廚房一看,一臉驚訝地說:「現在都不提倡油炸食物了,你怎麼還用老法子炸茄子呢?」
通過和女主人的交談,孫阿姨發現,自己錯在沒事先與僱主溝通他們的飲食習慣。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都不同,所以走進每個家庭的第一步,是必須摸清他們的需求。
「不是光吃苦耐勞就能幹好家政,還得多動腦多用心。」這是孫阿姨得到的啟示。
女主人並沒有因此責怪她,還教她各種生活小竅門和營養搭配。可在後來幾天裡,孫阿姨發現自己距離僱主的要求有點遠,比如不會做輔食,甚至連簡單的包餛飩都不會。女主人在照顧幼小的孩子之餘,很多事情還是得自己做。
孫阿姨糾結了幾天,最後主動提出辭職。
「我痛定思痛,不能老是指望由僱主來教自己,如果不具備相應的技能,就對不起他們支付的那些工資。」她決定「投資」自己,到公司參加培訓。
2016年6月10日,從技能儲備到精神狀態都「武裝到位」的孫阿姨,順利通過一位客戶的面試。
這次上戶,她已經不再緊張忙亂,凡事先問後做,理好頭緒,有條不紊地進入工作狀態,閒暇時間還上網學習各種菜譜以及營養搭配,儘量讓飯菜多樣化,很快得到客戶全家的好評。
最初讓她極有壓力的就是客戶家18歲的女兒,小女孩當時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對父母也是置之不理,稍有不順就摔門甩臉,對孫阿姨更是不理不睬。她看在眼裡但無計可施,只好默默地幫點小忙。
比如:當女孩要做咖啡時,她就快速地為其準備所需物品,牛奶、白糖、攪拌勺、奶泡杯等,整個過程不多說一句話。在女孩早晨上學前精心準備早餐,每次都不重樣。這樣堅持了幾個月,慢慢的女孩對她態度改變了,父母也非常高興。
當女孩開始和她交流,衝她笑的時候,孫阿姨的眼裡噙滿淚花,喜悅感油然而生。之後的日子女孩開始和她分享高興的事和不開心的事,她們的關係變得非常融洽。
客戶的父母每周日都來家裡做客,孫阿姨就會遵照他們的生活習慣來做事。比如:洗菜水攢到一個大盆子裡去澆花、澆菜。每次來都做兩道他們愛吃的菜,閒下來的時候教兩位老人做氣功八段錦,教他們怎樣靈活運用手機。
考慮到老人需要陪伴和理解,她在陪老人聊天時會很認真地傾聽,由於她的專心聆聽,使得兩位老人有著幸福的存在感。
為了讓客戶吃到既新鮮又實惠的水果,她每周兩次騎半小時自行車去早市購買,早市的東西一般半價就能買回來。有人說她:「也不花你錢,沒必要這樣奔波勞累,還犧牲休息時間。」她說:「有必要,誰的錢不是錢,何況早市的東西比超市的新鮮,沒必要浪費,也就少睡會覺的事。」
2018年,孫阿姨把老家的房子重新裝修了。
「都是按照我理想的格局設計的,城裡人家廚房裡有的,我們家也都有。來我家串門的都說這裝修得比樓房還漂亮,我就開心地對他們說:跟我進京當阿姨吧,我能領你們在一地雞毛中賺到錢、發現美。」說起這些,她的眼角眉梢滿是自豪。
2020年,她和客戶續籤了第四年的服務合同。「我特別感恩這家人對我的認可,讓我在家政路上走得更有信心了。」她還在辦籤證,有機會希望能接個涉外的單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為表現出色,孫阿姨經常被公司邀請為姐妹們做經驗分享。在被姐妹們問到:「你現在一定能做到讓客戶十分滿意的程度了吧?」她回答:「沒有,不一定。因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阿姨做到愛、勤、默、韌,客戶能夠理解、包容、體諒,這樣就非常好了。沒有最好的客戶和阿姨,只有適合的阿姨和客戶。」
幹了這些年家政,她也並非沒有受過委屈。遇到挑剔的僱主,她也掉過淚,但她學會了「不抱怨」。「其實從每個家庭都能學到東西,哪怕是批評,也可以換個角度讓自己學著提高。只要善於學習,每一段入戶的經歷,都可以讓自己不虛此行。」
孫阿姨說,「服務沒有終點,即使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技能上也不能滿足現狀,只有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與時俱進,才會在客戶家做的穩定,變得無可替代。」
她還記得,2010年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沒敢大張旗鼓說要出去當阿姨」,而是選擇一個晚上出發,讓老公悄悄把她送到車站。
現在,她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再也不用遮遮掩掩了。「看到僱主愛吃我做的飯,我那麼驕傲;用雙手讓自己的家庭更幸福,我那麼自豪。通過家政這個職業,我不僅增長了閱歷和見識,還活得更自信了,當阿姨是我的榮耀。我的理想就是用更好、更專業的技能,服務好與我有緣的每位客戶。」孫阿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