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抉擇的時候,有時候,會稍縱即逝。
當決斷一件事的時候,謹慎三思而後行是對的,太毛躁的人,容易犯錯誤,但太過謹慎,什麼都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那最終的結果就是什麼也不能幹了。
01
有時候,當斷不斷必留後患。
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獲,伍子胥勸夫差殺掉勾踐,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勸告,認為勾踐已經夠不成威脅,反而聽信讒言賜給伍子胥一把寶劍,讓他自行了斷,伍子胥臨死前,即憤恨又無奈,他臨死前吩咐家人,要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來,然後掛在城門上,他要親眼看著越國怎麼將吳國滅掉的。不幸的是,伍子胥的遺言果然應驗了。當越國攻進城池,吳王夫差蒙著雙眼自殺了,因為他害怕到了陰間無臉見到伍子胥。
無獨有偶,項羽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在鴻門宴上,本來他可以將劉邦殺死,但由於項羽優柔寡斷,放過了劉邦,致使本該到手的江山弓手讓給了劉邦,自己也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果斷,切不可優柔寡斷,讓到手的機會白白流逝。
02
果斷不同於武斷,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審時度勢,該斷則斷
該斷不斷的人,都是過于謹慎的人,做事謹慎一些沒有錯,不謹慎的人,考慮問題太簡單,容易犯錯誤,但任何投資,沒有一點風險不冒的。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不敢去冒險,不敢去做第一個富起來的人,現在回頭再看,那個時候賺錢該有多容易,很多的優惠政策,很多的無息貸款支持,沒有現在的激烈競爭,只要你肯幹,無需考慮太高的成本。只要有商品就不愁賣掉。就不愁賺不到錢。
各行各業的空缺很多,沒有過剩一說。
而如今,天已大亮,當你看清楚了,別人也看得清楚了。
可新的機會來臨,很多人還是迷茫著。
2015年以來,棚戶區改造,我們這裡越破的房子越吃香,因為那是拆遷的重點,可有的人卻拿捏起來,越是有人做工作,越不籤字。現如今,計劃內的九千戶,依然有三百多戶不籤字,還在等待多得一些錢,但大家都知道現在這些利好已經過去,也許他們的舊房子真的就剩下來了。可是這一切又怨得了誰呢?機會來了,他們在猶豫不決,以為破房子還值多少錢呢?
國家的政策是照顧大多數人的,可不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的。
這都是那些貪心不足的人,當斷不斷,最後坑害的是自己。
03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吃,把握不住機會的人最愛後悔。
正如有一句臺詞說的那樣:「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一些人總愛後悔,但機會來了,又仿佛看不到,讓機會一個個在眼前消失。
這樣的人,一輩子總是在說後悔的話。永遠活在遺憾裡。
這樣的人也許是「太過聰明」。總能看出端倪來,總是怕著這怕那,總能找出一千個一萬個理由,讓自己停下來。所以就錯過了天賜良機。
04
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有敏銳的視野,善於主動的去抓住機會。
聞名世界的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有兩種人註定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會主動去做的人;另一種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的人。」
卡耐基正是主動做事的人。而他的目光極其的敏銳。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了,聯邦政府核准了一系列的建設鐵路工程的計劃。
當時29歲的卡耐基,春風得意,他在賓夕法尼亞州鐵路公司當西部管區主管。但他意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來臨了,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工作。
他先後到倫敦等地考察,他果斷地買下了道茨兄弟的一項鋼鐵專利。家人與親友們都勸他再考慮考慮,然後再做決定。但卡耐基認為:「機遇往往是這樣的,它意外來臨,又會轉瞬即逝,有機不遇,悔恨莫及。」
卡耐基回到美國,一炮打響,這項專利給他帶來了5000磅黃金的利潤。
1872年,卡耐基又去英國考察,回國後,卡耐基拿出全部財產,又大舉借債,成立了卡耐基鋼鐵公司。
許多人對他的冒險行為極為不解,但卡耐基則認為,幾年後美國將迎來大發展,到處都需要鋼鐵,鋼鐵沒有賣不出去的理由。這正是賺大錢的好機會。
卡耐基成功了,他的公司成為那個時候最大的鋼鐵公司,他也名副其實地成為一代鋼鐵大王。
機會總是難得,想再回頭重溫過去的好時光是不可能的。猶豫不決會喪失許多大好機遇。當機會來臨,要果斷一些。及時地把握人生的契機,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