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心理實驗:實驗人員讓三名被試玩傳球遊戲,即A傳給B,B傳給C,C再傳給A,如此反覆。後來,實驗人員悄悄地讓A和B互相傳球,不傳給C。實驗結束後,詢問C的感受,C表示自己感覺被他們排斥在外,所以很憤怒。實驗人員解釋說,他們傳的球其實代表著厄運,誰拿到厄運就會傳給誰,再詢問C的感受,C仍表示感覺自己被排斥,還是很憤怒。實驗人員繼續解釋說,他們傳的球是炸彈,會爆炸,可是C還是感覺很生氣。
由此可見,個體對被拒絕的感受是非常強烈的。然而拒絕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常見,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感創傷。例如,親情拒絕、同伴拒絕、領導拒絕,以及行為拒絕、情感拒絕等。拒絕會傷害個體的歸屬感、安全感與自尊等,使人憤怒、產生攻擊性。
被拒絕的人拒絕理性,理性、邏輯和常識都是無效的,它會導致個體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究其原因,最本能的誘因是,在原始社會中如果個體被同伴拒絕就意味著孤單,最終導致死亡,所以拒絕帶個體感受是強烈的。
那麼,如何治療拒絕帶來的心理創傷呢?
1. 與自我批判爭辯
被拒絕的個體首先會產生自我否定和批判。因此可以先列出自己對被拒絕時產生的消極或自我批判的想法;然後使用頭腦風暴針對不同的情境使用反駁的辦法駁倒這些想法;最後將這些反駁的想法進行澄清與分辨,挑出更加合理、易於接納的想法,進一步強化這些想法以應對今後遇到的拒絕。
2. 發現自我價值
全面思考和探索自我的價值,以修補和恢復自信。可以列出一個自我價值清單,寫出自己最有價值的五個特質和特長。例如,性格特質或者在文藝、體育、學業等方面的特長,也可以在人際交往、關心他人等方面進行挖掘,甚至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將自己的劣勢特點等轉化為優勢或特長。
3. 構建社會支持系統
當我們經歷排斥和拒絕時,社會支持力量也是擺脫和修復心理創傷的重要因素。例如,與親友團聚、傾訴,團隊支持等;還可以利用一些物品,如親人的照片、視頻,日記,郵件和信件,以及紀念品獲得情感支持等。
4. 實施自我脫敏
尋找一個偶像,了解他(她)的成長經歷,尤其是籍籍無名時被他人拒絕的經歷;或者想像銷售人員、演員試鏡、乞丐乞討被拒絕,思考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等等。
還有,可以嘗試一些新的體驗,例如交新朋友、和陌生人說話、推銷等,被拒絕後仍堅持做下去,並記錄每次被拒絕後的感受,體驗自己內心逐漸強大。
這些方法都是自我脫敏策略,在反覆體驗中消弱被拒絕帶來的心理傷害。就像一名很少試鏡的演員和每周都試鏡的演員相比,後者更容易接受拒絕。當然,自我脫敏也要適度,否則會不斷強化被拒絕感。
總之,被拒絕也是一種心理的痛,就像日常生活中身體被擦傷,雖然不嚴重,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也會導致更嚴重的感染。因此,對於被拒絕要注意覺察和修復。如果比較嚴重,自我療愈效果甚微,一定要求助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