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首,聚首就是死對頭。這是真的嗎,不用說,多數人認同這一點。難怪世界上離婚率越來越高,也難怪世人都在不厭其煩地歌頌偉大的愛情、真正的愛情、堅貞不渝的愛情。這是為什麼,只因為忠貞的愛情太稀少,持久的男女專情誰見了?
忠貞不二的愛情少得可憐,幸福美滿的兩性關係難得一見,婚姻與人性本質有矛盾,喜歡異性這是人性使然。面對異性,世上男人都有衝動的念頭,女人都有出軌的心理準備,固定的男女二人世界將越來越稀少。
情是什麼,是人們彼此之間意識的連接,人與物、人與人之間互相需求的狀態和感覺。這就是為什麼父母想念子女,子女思念父母;為什麼男女互相戀念,人為什麼要想念祖國、思戀故鄉。
這裡單說愛情,世間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至死不渝的愛情?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有,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有那些為情所累、為情殞命的男男女女。但是,比較地球上數十億人類而已,那些只是滄海一粟、寥寥無幾,絕大多人們擁有的是平凡的男女關係。
什麼是平凡而現實的男女關係?婚姻或者伴侶,這裡也包括男女同居關係,越來越傾向自由化、自主化,離婚率會越來越普遍。小編將現實社會的男女關係總結為幾種類型,暫且叫作婚姻「一半規律」。據統計,社會上約有一半(50%)的人結婚後又離婚,沒有離婚的人有一半(25%)是湊合婚姻,不是湊合的婚姻有一半(12%)是一廂情願,不是一廂情願的婚姻有一半(6.5%)是殘忍婚姻,剩下的6.5%的婚姻要麼以悲劇結束、要麼幸福過到老。從中不難看出,真正幸福白頭到老的婚姻還不到百分之四,而高達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婚姻都不理想。這就說明幸福的婚姻並不多,多數伴侶對自己的另一半不滿意,且常常視之為冤家。
愛情愛情,顧名思義,愛的就是情,而非其他。愛情,為情所愛,有情才愛,焦點就在一個情字上。你有情,我有意;你愛我對你屬意,我愛你對我專情。愛情是男女間相互吸引、兩情相悅,彼此為情所系,心靈有感。平等相處,自由戀愛,彼此欣賞,心靈相悅,這大概就是每個人心中最純潔而美好的愛情吧。
然而,情深、恩多並不是好事,陝北人有一句話,恩多了怨深,情多了恨深。天下相愛的男男女女,最初只是為了互相取悅、互訴恩情,可後來往往都變成彼此的怨恨。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期待的純潔而美好的愛情很少,只能說是鳳毛麟角,因為愛情很複雜。理想的愛情不是單行道,不是自私的佔有,也不是從屬或強迫的關係,但現實中的愛情卻往往會演變為以上這幾種結果,最終發展成自己不願看到的結局。
愛是欣賞,性是本能,既然是欣賞,總會有新鮮感和審美疲勞。兩個人一旦結合,自然會失去新鮮感而進入審美疲勞階段,那麼性就成為維繫二人關係的正常生活。這個時候正是考驗男女二人的危險時期,以後的關係怎麼處、誰為這個家做主、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成為兩人磕磕碰碰的導火索,並為以後的生活埋下隱患,繼而導致幾種不同的婚姻結果,即走向小編所說的「一半規律」。
離婚。為什麼要離?答案很多,總結一句話就是兩人實在一塊兒過不下去了,即到了水火不容的冤家的地步,所以才不得不分道揚鑣、各奔東西。
湊合婚姻。男女二人不再欣賞對方,彼此所謂的愛意逐漸消退,各自的心思已經不在對方身上。兩人或者都在移情別戀,或者一方已經在外面有人;即使二人都還沒有在外面找人,但他們已經積怨很深、情意不再,或者對愛情心灰意冷,或者時刻都在尋找另一個心儀的人。維繫二人夫妻關係的因素也許就是性以及兒女、父母和親戚朋友的面子。之所以還沒有徹底撕破臉面,走到分離的地步,其中的責任心和情面是最主要的原因。表面看他們是一對夫妻,實際上已經是一對冤家。這樣的婚姻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
一廂情願。是人都自私,在男女關係中,只要兩個人都寬容大方,這日子肯定能過下去。如果一人自私、另一個大方,夫妻二人還可以湊合著過。假如兩個人都自私狹隘,雙方又互不相讓,其結果只能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過你的、我過我的。一廂情願就屬於以上第二種,夫妻中總有一個笑的、有一個哭的;一個作為強勢,利用、強迫甚至欺負另一個,作為弱者的一方總是本著忍讓、寬容、溫和的態度。這也是一對冤家,他們有破裂的可能,也可能就這樣過一輩子。
殘忍婚姻。多屬於家暴、互虐的夫妻關係,是一對真正的冤家。兩人從睡到一塊兒以後,新鮮感迅速消失,雙方很快以怨報恩、由愛生恨,開始不是你罵我、就是我罵你,逐漸演變成拳腳相向、互毆互虐。每一次打罵,兩人在氣頭上都發誓要離婚,卻沒有一次能做到。就這樣,他們的家庭生活常常充滿語言暴力、肢體衝突,一輩子都在打打鬧鬧中過日子。
同居關係。隨著社會不斷的變革前進,手機、網際網路的使用,人們的觀念更加多樣化,男女同居將是發展最快的伴侶關係。兩人沒有正式婚姻那麼強的約束力,但雙方的關係仍然脫不了「一半規律」,不外乎分離、湊合、一廂情願、痛苦相守、幸福生活這幾種,但大多還是屬於冤家型關係。
美好的愛情總是心中美好的嚮往,美滿的婚姻永遠都是美好的追求。然而,生活很真實,現實很殘酷,盡如人意的兩性關係就像畫中的一塊餅,能看見卻吃不上。未來兩性關係如何發展,伴侶應該怎樣相處,很難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伴隨社會的文明進步,人們將越來越難以忍受冤家型的伴侶關係,轉而追求自然、自由、和諧的兩性生活。
吳宗凱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