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卦象是六爻?
今天無意之中看見了答案,大喜。
《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前篇文章說,為人處世在於做事與做人。有寶寶說我解釋的不夠清楚,所以再寫一篇。
做事要陽剛,做人則需陰柔。做事需要剛強堅毅,做人則要溫婉和順。一陰一陽謂之道。
我是如何發現和做到這一點的呢?
一,解行相應
佛家講「解行相應」,儒家說「知行合一」。讀書人容易讀書多,做事少;不喜歡讀書的人則好動不喜靜。
《弟子規》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最近在家一邊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一邊準備考試。有的時候真的很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做到了解心相應,知行合一也覺著很好。
相夫教子的同時達人悅己,一邊養德,一邊培養更多能力。
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
二、明白了「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我之前也有一種剛直不阿的性格,眼睛裡容不得半點沙子。這樣的性格常常導致家人關係緊張不和諧。
從學習《論語》,我變得越來越寬厚。我注意到,以前的我常常苛責他人,對人要求十分嚴格。
從明白「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之後,我明白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
容許他人有點自己的小樂趣,小確幸,無傷大雅。自己也能像大地一樣越來越包容寬厚。
三、持名念佛
從佛教被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大多數年輕人都避而遠之。
而我卻在家庭重重困難與矛盾之中,無意之中深入佛藏,智慧如海。
看過多本佛經之後,我最喜歡的還是淨土宗,持名念佛。因為簡單易行且最易成就。
持名念佛讓我恢復了兒時的天性與智慧,心念也越來越柔和。
佛家講恆順眾生,講忍辱負重,如果沒有深厚的德行和一顆柔軟的心怎能做到呢?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做事,厚德載物為,是為人處世的陰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