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這個不怎麼樣的世界,溫和地亮出鋒芒
/ 01 /
『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
最近這陣子,李誕兄是真的非常火。
多檔綜藝上都有他的身影;
獨特的風格也讓他成為了訪談節目的新寵;
與黑尾醬的婚訊,也承包了廣大吃瓜群眾的狗糧供應。
一夜之間,到處都有野紅梅說的那種年輕人。
白天哈哈哈,中午哈哈哈,半夜到了發一朋友圈:
「人間不值得」
現在的網際網路是特別奇怪的一個地方,
先是一群人把你捧得特別高:
「這個人誰啊?不知道,先吹一波再說。」
完成這個任務之後呢,
就會有一群人開始猛挖你的黑料,
再狠狠踩一腳:
「早說了他就不行!」
更巧的是,這通常是一撥人。
但就像李誕自己說的,
他是一個普通的老舅。
他會懶得挖個竹筍都要別人動員半天,
也可以主動去和三個不好意思打擾自己的年輕人聊上半天。
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在道德底線之上,
都應當允許有多種形態,
這既是對自由和平等的尊重,
也是提供一種多元化的選擇。
/ 02 /
『脫口秀是修煉的藝術』
很多人認識李誕都是從《吐槽大會》開始的,
頂著一頭紅髮,靠一句:
「大家好,我是李誕!」
就能把場子熱起來。
出門不邁腿,輸出全靠嘴。
結果沒演幾天,
就被勒令整改了。
風波過後,《吐槽大會》繼續爆發,
成為語言類綜藝的翹楚,
李誕和池子等脫口秀藝人也一票而紅。
節目火了之後,製片方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下一個李誕。
所以你要說他沒有天賦,很明顯是假的。
但在靠著脫口秀走紅之前,
他花了四年時間在做脫口秀撰稿人。
沒有運氣是火不了的,
而運氣是靠一天天的積累掙來的。
他說之前一直覺得自己演不來脫口秀,
現在回看《奇葩大會》第一季,
覺得只能算段子還行,但稱不上演。
一萬小時定律,適用於各個行業。
與其期待天才的誕生,
倒不如笨拙地開始努力。
/ 03 /
『對年輕人的建議是:趕緊去掙錢』
佛系青年的定義有三個:一切隨緣、得過且過、不太走心。
很多人把李誕當成是這一名詞的代言人。
從高中大學開始接觸佛學的他,
到近兩年才感受到佛學對他獨特的作用。
但前文已經說了,李誕有才,但絕不完美。
不用非得把他當成藝術家來要求,
他一直對自己的定位都是藝人。
「沒有對藝術的堅持,只有對節目質量的堅持。」
這並不是一種特立獨行的生活態度,
這是一種出現在普羅大眾身上的無奈。
馬克思說:「人是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
意見領袖會去反對社會的不公,
普通人也一樣可以發出不滿的聲音,
但聲音消散之後,不管有沒有改變,
我們都還是只能回去面對,
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
/ 04 /
『開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翻看李誕的訪談,
你會發現他反覆提及到的一個詞就是:
開心。
讀了非常多書,也寫了很多書的他,
最想傳遞給世界的詞語是:開心。
《奇遇人生》裡有這麼一個鏡頭:
阿雅問李誕:
『那你的快樂是什麼?』
他皺起眉頭,有些複雜地回到:
『我的快樂?你覺得我快樂嗎?』
藝術創作是有共性的,
真正好的內容創作者都是敏感的,
對生活的敏感讓他們能寫出戲劇、悲劇、連續劇。
這種敏感的副作用是,
喜劇演員往往是不快樂的。
/ 05 /
『所有人最後的那個結局,是最平等的』
我不喜歡尬吹,更不喜歡尬黑。
藝人也只是一份工作,
他們享受著普通人沒有的光環的同時,
也受到了更多的監督和壓力。
李誕遭黑的一點是,
他想掙到讓他有安全感的錢,
這點表現得太直接。
學弟有時候覺得藝人是真難,
直說吧,被批判露骨;
不直說,這個人,太虛偽了!
總之每個人有每個人評論的權力,
但對和錯這件事,
得有裁判才知道結果。
談回李誕,
來自內蒙的他對酒有著天生的親近。
你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喝多了之後的他,
內心的防備會卸下很多。
開始問許志遠冒犯的問題,
開始和李小牧勾肩搭背,
開始講兩個會消音的詞。
有時候也會說兩句大眾娛樂不愛聽的話,比如:
『我非常害怕長生不老這件事,因為那會破壞最後的平等。』
看,文藝青年骨子裡,還是文藝的。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左右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啊,人間不值得的前半句是:
開心點吧!
- END -
文|阿遠學弟
圖|《FANTALK》&《奇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