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一段:林語堂對讀書和人生的感悟

2021-01-12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還有《吾國與吾民》堪稱經典,可以讓大家用一個角度去觀察體會當時的精神與文化。

鳳凰衛視8月4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

呂寧思: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還有《吾國與吾民》堪稱經典,可以讓大家用一個角度去觀察體會當時的精神與文化。今天插播一段,來看一看林語堂一些有關讀書和人生的感悟。

一,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的時候,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

二,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讀書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如果如此的話,那麼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

三,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餘暇時光就可以。

四,人生在世,還不就是有時你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而已。

五,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麼都懂,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還是都不懂。

    《總編輯時間》鳳凰資訊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呂寧思 何亮亮 杜平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22:00—22:30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 03:30——04:00 10:30 – 11:00

想看更多金牌時評、熱點解讀、主播風採、幕後猛料?噓!悄悄加入鳳凰私享會(IDphtvifeng),讓小鳳君帶您走一走鳳凰衛視的小後門。 

相關焦點

  • 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的意義
    林語堂的人生哲學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悲劇的喜劇人生觀,林語堂把沉重的肉身轉為輕盈的舞者,悲劇與沉重被舞蹈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風行水上,下面是漩渦激流,風仍逍遙自在。——《人生不過如此》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同一本書,同一個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來其景況適如看一名相片或讀名人文章,為見面時是一種味道,見了面交談之後再看其相片,或者讀他的文章自有另外的一層深切的體會,或是與其人絕交以後看照片,讀其文章另有一番味道!每讀一次,有一層感悟,每讀一次,有一層體會。
  • 林語堂的人生不過如此,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灑脫和自然
    《人生不過如此》讀完之後猛點出了口氣,正如一段老套的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終極的問題有沒有標準答案,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中超級電腦思考了750萬年終於給出一個密碼:42。標準答案嗎?誰也不知道了。《人生不過如此》是林語堂的雜文體,前半部比後半部更加的精彩。
  • 悅讀| 林語堂: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
    1/9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2/9幸福: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林語堂3/9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林語堂《我的願望》4/9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貴豪華,貴簡潔;不貴富麗,貴高雅;不貴昂貴,貴合適。
  • 有種愛情叫林語堂:門當戶對不重要,戀愛從結婚開始
    引言:美好生活的本質不是處處美好,而是當你面對不如意的時候,你也能夠靜靜享受,賦予生活新的意義,活出嚮往的人生。顯然,大文豪林語堂就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他嚮往詩和遠方的同時熱愛生活,與他跨越一生所愛的人廖翠鳳的婚姻令人豔羨。
  • 林語堂幸福婚姻的秘訣:把妻子當媽媽,把自己當孩子
    她家住在半山腰上,林語堂住在山腳,他們的愛情就發生在風景如畫的家鄉漳州。隨著林語堂外出讀書,他的視野越來越越開闊,他需要更大的舞臺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提出讓賴柏英跟他一起出去看大世界。但賴柏英是個有主見且意志堅定的人,她堅信外面的世界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鄉,同時為了照顧雙目失明的爺爺,她拒絕了林語堂的請求,也拒絕了這段美好而短暫的愛情。
  • 今天,你快樂了嗎,和林語堂、惠特曼、米蘭·昆德拉談人生
    快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好比食物,營養全面才好!林語堂說:當看見一群男女老幼舉行一個歡樂的野宴時,我怎麼說得出他們歡樂中哪一部分是物質的,哪一部分是精神的呢?然而,快樂在哪裡,如何尋找到快樂呢?
  • 沈從文、林語堂等文學大家領銜,8本絕美的散文集推薦
    作家喜歡用散文這種文體來表現自己的內心和感悟,而散文這種文體也適合表達作家某些時刻的情感流露。而且很多人都喜歡散文,閒暇時讀上一兩篇,讓人齒頰留香,如沐春風,散文讀多了,其中所蘊含的那些作家的思想,也能默默影響著我們。
  • 林語堂:和誰在一起,他都會幸福
    陳天佐和陳希慶,是廈門巨富陳天恩的次子與三子,與林語堂是老鄉,三人經常在一起,他們號稱「鐵三角」,林語堂也因此結識了他們的妹妹-聖瑪麗大學學生陳錦端。林語堂和陳錦端的感情日漸深厚,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刻都能成為一幀畫。
  •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24 件快樂小趣事!
    文/飛魚林語堂算得上是一個生活達人,從讀他寫的這本《生活的藝術》中,品味到了他對生活樂在其中,因而對生活的感知中,寫出了二十四件生活小趣事。這或許就是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給予我們的啟迪吧。林語堂的24件生活小趣事中明白了生活是什麼,而不亦快哉!生活是你可以關起門來讀書,也可以開著門去聽著隔壁婦人用閩南語罵小孩。生活是到電影院中坐下來聽著隔座女郎說著鄉音,正如詩人賀知章那一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生活是在無意中看到一群和尚為思凡的尼姑打抱不平,而突然聲淚俱下。
  • 林語堂: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之外,還有什麼呢?
    按|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
  • 林語堂談工作: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乘船的旅客林語堂曾說:"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恆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又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的旅客上船。"這個比喻用來形容人的一生實在是太貼切,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是極其平凡的。很少有人能逃過求學,工作,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這亙古不變的模式。
  • 林語堂: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
    讀書便是將此層蔽塞聰明的包膜剝下。能將此層剝下,才是讀書人。並且要時時讀書,不然便會鄙吝復萌,頑見、俗見生滿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時時讀書所致。——林語堂論讀書文/林語堂本篇演講只是談談本人對於讀書的意見,並不是要訓勉青年,亦非敢指導青年。
  • 林語堂臺灣庭院故居,文人理想與生活美學的結合
    林語堂(1895年-1976年),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除此之外,陽明山的地貌和景色跟林語堂故鄉福建龍溪很像,能聽到親切的閩南話外,其中的方方面面都滲透著林語堂先生作為「生活家」的美學趣味和人生態度。儘管先生離開人世已經有30多年,但是站在這座建築中,仍然能夠真切感受到一種特殊的味道,一種只屬於林語堂的味道。
  • 「讀書感悟」可堪盈手贈 感悟人生路(下篇)
    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十幾歲的年紀,更應該去享受這種美好,方能不負如此美好年華。閱讀經典是一個慢慢浸染和薰陶的過程,我們多次讀,反覆讀,溫柔敦厚氣自華,文學素養就是這樣逐漸浸潤的。魯迅在《拿來主義》中說過,面對各種外來文化,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沒錯,在閱讀時,我們也要有所選擇,有所品鑑。
  • 林語堂:後臺朋友
    然而,當他回到後臺,脫下戲服,卸下妝彩,露出疲憊發黃的臉部時,後臺有沒有一個朋友在等他,和他說一句真心話,道一聲辛苦了,或默默交換一個眼神,這眼神也許比前臺的滿堂彩都要受用,而且必要!人生有一個地方,有一個人,在這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暴露弱點,可以是全身弱點,這是很大的解放。有此解放,人可以在解放一陣子之後,重拾勇氣,重披戲服,再次化妝,再次端架子,走到前臺去扮演好需扮演的角色,做一個人模人樣的人物,博得世俗的讚美。
  • 讀書和寫作的力量,於人生的意義,我終於感悟到了
    讀書不只是為了獲取知識,更是為了改變和成長。讀書學到了知識,但是不用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便不會有改變和成長。這就是我學習正確的讀書方法後,感覺自己以前的書都是白讀了的原因。通過讀書和輸出筆記,感覺丟失的自己在慢慢找回,堵塞了十幾年的心逐漸打開。
  • 林語堂先生和他的《開明英文讀本》
    《開明英文讀本》是林語堂先生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的英語教材,此教材一出,不僅救活了一家書店——開明書局(當時正處於破產邊緣),而且為林語堂先生賺了一大筆銀子。最惹人注意的是,這套教材的橫空出世,很快就導致當時市面上其他的入門英語教材近乎絕跡。
  • 林語堂:人生的目的在於享受人生
    文丨林語堂生之享受包括許多東西:我們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樹、花、雲、彎曲的河流、瀑布和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享受,此外又有詩歌、藝術、沉思、友情、談話、讀書的享受,後者這些享受都是心靈交通的不同表現。有些享受是顯而易見的,如食物的享受,歡樂的社交會或家庭團聚,天氣晴朗的春日的野遊;有些享樂是較不明顯的,如詩歌、藝術和沉思的享受。
  • 讀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世間萬物都在悠閒中過日子,只有人類為生活而工作著」,反覆讀完《人生不過如此》的第一篇章「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的腦海裡不斷浮現出上面這句話。它出自本書的第八篇《工作的動物》,我一直在想,林語堂先生要表達什麼呢?他是在勸人們不要為了活著而工作嗎?
  • 人為什麼要讀書呢?讀書是一門人生藝術,談讀書樂趣
    其實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行高尚的人在交談。不知為什麼,從小我就特別喜歡書,對書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我酷愛讀書,如痴如醉,如饑似渴,用毛澤東獸經說過的,「我這一生最喜歡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夜不睡,但不能不讀書。」這一句話形容再恰當不過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乃聖潔之品,神秘之物也。讀書是一門人生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讀書可以讓生命變得堅韌和靈動,讓靈魂散發出氣宇軒昂的超凡脫俗,活出人性的高貴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