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研究:造成貧窮的九大根源問題

2020-10-03 小強聊財商

造成貧窮的九大根源問題,按排名由高到底。找到根源問題,解決

01.總是找藉口

關於找藉口,有些人是故意的,而有些人其實是不知道自己在找藉口。因為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有問題。就好比有些沒錢的人特別在意別人說他沒錢。窮人總是把自己的不成功歸因於命運不好,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02.恐懼

改變意味著,你需要走出原來的舒適圈,不斷的挑戰自己。而人總是迴避困難的,沒有人喜歡失敗和挫折,因為恐懼所以一直停留在原處。

03.拒絕學習

真正的學習,應該是系統的,持續的,這種學習往往是不舒服的。而那些舒服的有及時反饋的往往都是舒服的,也是讓人上癮的。刷朋友圈看網頁這種不算是學習。科技日益進步,如果不學習,出門都打不到車,東西都買不到。

04.猶豫不決

猶豫不決其實是心裡沒有準確的價值觀,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輕重緩急,對事情不能夠果斷處理。

05.拖延

拖延是一種病,很多事情,明明可以早早完成,但是總是一直拖,最後就變成了緊急而重要的事情。開始不能花1天解決的事情,拖到最後想花1小時是很難做好的。所以很多事情要麼急忙應付了事。要麼就沒法按時完成。

06.三分鐘熱度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想做的事情很多,必然導致後面沒法持續的投入。如果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是很難取得巨大成果的。因為很多好的成果都需要持續長久大量的投入。

07.害怕拒絕

想要取得成功就不要害怕拒絕,拒絕是常態,你才能一往無前。害怕拒絕的人怎麼可能追到心儀的女生。怎麼可能贏得難搞的客戶。怎麼可能獲取投資。

08.自我設限

人生不設限,有夢想就去拼搏,因為你不拼,你都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做到。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09.逃避現實

面對現實才能接受現實,烏龜雖然跑的慢,只要一直前進,也能到達終點。改變就從現在開始。立即面對現實,努力加油吧。


來源書籍:為什麼你的時間不值錢:寫給窮忙族的時間管理課

——————————END——————————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成為廢物的九大根源
    在調查了在校學生的生活習慣之後,哈佛大學發現:一個人沒有出息,主要是因為這9件事情造成的。如果你有這些問題,就趕緊來改變吧!很多時候拖延就是逃避問題和懶惰。把橫在面前的困難放大,望而卻步,抱著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態找各種藉口逃避:「無聊的工作」、「苛刻的老闆」、「我太忙」、「隔一天再做也沒關係」……隨之而來,我們會陷入「工作越來越無趣」,「人生越來越無聊」的泥潭中。
  • 哈佛大學研究九個根源揭秘:窮人與富人的差距到底是在哪裡?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沒出息,一定有以下九大根源。第一猶豫不決,比魯莽更糟糕的就是猶豫不決。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其他方面多麼的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旁,雷厲風行,難免會犯錯,但總比那些什麼也不敢做的強。
  • 哈佛大學研究——人成為廢物的九大特徵:我們如何避免淪為廢物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成為廢物主要有九個特徵,本系列文章主要陳述這九大特徵並列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一. 猶豫不決「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記得,大學最後一年,很糾結工作的事,覺得自己沒什麼工作經歷,空有一張文憑,不知道怎麼辦,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糾結和迷茫中
  • 95後討厭國內考試無限刷題 自學考上牛津大學
    新年伊始,當其他學生都忙於期末考試複習時,上海市浦東復旦附中分校(簡稱「浦東復旦附中」)的宋系風收到了一份驚喜——來自世界頂級學府牛津大學瓦德漢學院(WadhamCollege)的預錄取通知書,這位「95後」女孩子即將於2016年10月開啟牛津大學本碩連讀的學習之旅。
  • 《貧窮的本質》貧窮是社會問題?還是個人問題?
    現在很多人把貧窮歸結為個人問題,認為是他們不夠努力造成的,其實即使那些非常努力的孩子,一樣會墜入貧窮的深淵。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學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在2019年出了一本書《貧窮的本質》。書中他們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貧窮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 香港去年貧窮人口近150萬,扶貧委員會委員:工資低是問題根源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楊偉民】香港特區政府23日發表《2019年貧窮情況報告》,香港最新貧窮人口高達149.1萬,創下11年新高,比2018年多出8.5萬人,貧窮率達21.4%,即每5個香港人便有1個是窮人;如果在綜援、長者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津貼等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有109.8萬,
  • 羨慕,牛人倆月備考通過牛津大學研究生考試
    今天上午給一個朋友打電話,向他諮詢一點事兒,得知他已經通過牛津大學的筆試。實在是羨慕至極。兩個月前他還天天出現在群聊裡面,然後突然有一天就沉寂了。也就是兩個月的功夫,他就通過了牛津大學的筆試。上午有點事兒諮詢他,他說他已經不做工,方知他已經做好打算,明年8月去讀研究生,並且也已通過牛津大學的筆試。他的這個跑道轉換得讓我聽來不是一般的快,乃至上午親耳聽聞時,除了喜悅之外,竟還有些反應不過來。也只有學霸能夠做到了。他還真的是學霸一枚,考取SM1獎學金來新加坡讀書,畢業後在這裡初步扎了根。他說還有面試,我說那就不是事兒。
  • 重外學子考取牛津大學人文社科塔尖專業「PPE」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4日17時15分訊(毛虹蘇)「牛年到了,我給大夥整個牛津樂呵樂呵!」1月12日晚上,重慶外國語學校高2021屆AP班鄧伊曼發了條朋友圈,寫了個「小作文」,與大家分享自己收到牛津大學錄取通知的喜悅。
  • 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沒有出息,會有以下這9大根源
    作者|李雲飛 來源|原創根據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沒有出息,會有以下這9大根源,最後一條最嚴重,你還別不信?如果你每個都能夠改掉,人生想不成功都難。>第七、總找藉口馬雲說過,抱怨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一個人沒有出息,身上會有以上這9大根源,看看自己又中了幾條?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讚、關注、轉發,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動力!作者:李雲飛,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創始人,大型食品連鎖企業CEO,從事網際網路及實體連鎖行業16年,曾被搜狐網、網易財經、騰訊、鳳凰網、中訊網、百度等知名媒體平臺相續專題報導,擅長網際網路營銷,連鎖企業管理。
  • 問題的根源在於記憶
    ——阿奈絲·尼恩     亞歷克斯 洛伊德的書:   1、《治療密碼》(The Healing Code)展示了如何治癒健康問題的根源;    2、《愛的密碼》(The Love Code)闡述了如何治癒阻擋你成功的障礙之源。    3、《如果記憶能修復》將基於尖端研究和僅需10分鐘的全新六步法則,告訴你如何治癒任何問題的根源。
  • 別人家的孩子:17歲成都美女被牛津大學錄取,網友評論讓人炸裂
    最近關注成都,這是因為成都的成都大學。成都大學曾經風頭一時無兩,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就是不知最後結局怎樣了。別人家的孩子1.一個學霸首先來講,她是一個大學霸。別人需要兩年才能完成的英國高中課程,她僅用了一年,也正是因為如此,在1月12日他順利拿到了牛津大學化學系的正式錄取通知書。其實學霸也不是憑空而來,別人的周末寒暑假都是她拼搏學習的時間。
  • 《牛津英語辭典》最新一季新增詞彙
    2018年6月,《牛津英語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最新一季更新,新增900多個新單詞及詞義,包括以下詳細說明的列舉條目。
  • 一個人貧窮的最大根源是什麼?
    一個人最大的貧窮根源是什麼?認知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而鮮有人意識到它的價值,以致於社會上亂象叢生,甚至為此而生產出諸多負面情緒,譬如無奈、憤慨、攻擊等。認知與金錢無關,但一定與命運相關。增加民眾的認知資產,很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扶貧。今天的文章,和大家深入剖析認知貧困的含義、具體表現、產生原因及解決辦法,值得你靜下心來一讀,希望能帶給你啟發和思考。
  • 孤獨感會造成健康問題
    孤獨感會造成健康問題 2005年05月11日11:04:22 新華網 曹麗君   美國科學家日前公布的兩項研究表明,很少社交的「孤獨者」免疫力較低,體內也更容易產生與動脈硬化有關的物質。  《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日報導,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對83位大學生進行了兩周的跟蹤。
  • 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成為廢物的根源是什麼?
    哈佛大學專門對此做了研究,發現活成「廢物」的人主要有以下九個根源:猶豫不決;拖延症;三分鐘熱度;害怕拒絕;自我設限;逃避現實;總找藉口;恐懼;拒絕學習。晚上再弄吧,明天再試吧,下個月再解決吧……拖延的人為了當下的輕鬆安逸總是逃避問題,他們可以為拖延找出各種理由,其本質不過是不想與困難對狙,免受一時的痛苦、煎熬、疲乏。拖延的人習慣將時機拖到最後底線,在「不得不做」的外部壓迫下才勉為其難推進,普遍是一事拖,事事拖。
  • 放棄牛津大學嫁豪門的伍智恆,婚後全身癱瘓牙齒脫落:闊太不好當
    她不僅人長的漂亮,學習成績也是非常的好,在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就是考進英國牛津大學。這其中就包括郭永淳,他也是一個富二代,家中也是很有錢的,除了本身長的帥之外,他的學歷也是非常的高的,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相知正所謂優秀的人都是相互吸引的,兩人之間有著很多共同的話題,郭永淳沒有花費很多的心思,就把伍智恆追到手了。
  • 「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外向思維的人:一切問題都是別人的,一切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內心不會 快樂;內向思維的人:一切問題都是我造成的,一切障礙都是我帶來的,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內心會非常快樂。為什麼會差別如此之大?就是因為一瞬間的思維方式。
  • 為人處世的5大「惡習」,是貧窮的根源,看看你中了幾個?
    為什麼有些人終其一生的努力,也很難擺脫貧窮的命運?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看似毫不費力,就能坐擁千萬身家?雖說決定因素有很多,但說到底都離不開資源兩個字,也就是財力和人際關係。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很難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財力,只有通過人際關係才有可能讓自己逆襲。因此,為人處世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 牛津大學學霸千字文力挺女友,稱媽媽歧視失婚女性
    更有很多網友表示會考0分的裕美完全配不上畢業於牛津大學的林作。林作還親認媽媽的確不喜歡自己的現任女友,稱媽媽「歧視失婚女性」,並寫下千字文,針對5點問題,為女友辯護。首先,他表示,「失婚無罪,只是前夫PK。」更認為「香港社會的封建程度,實在讓人咋舌。」
  • 雙語版全套"牛津通識",一下午學一門新知識,還有驚喜盲盒!
    自1995年起,牛津大學出版社開啟了一個重磅項目: 「牛津通識讀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系列)叢書系。    同濟大學哲學系主任陳家琪教授認為:「在這樣一個知識偏廢現象嚴重和強調通識教育的背景下,能有這樣一套書給各方面的讀者來看,真是一件極其有益的事」。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何光滬教授認為:「『牛津通識讀本』對各門學科、各個門類的知識進行簡短介紹,是件功德無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