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貧窮是社會問題?還是個人問題?

2020-10-09 5G研習社

現在很多人把貧窮歸結為個人問題,認為是他們不夠努力造成的,其實即使那些非常努力的孩子,一樣會墜入貧窮的深淵。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學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在2019年出了一本書《貧窮的本質》。書中他們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貧窮的真實原因是什麼?他們也因為研究貧窮問題,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貧窮的真實原因

貧窮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兩位學者認真研究了為什麼非洲還有10億人在挨餓,他們發現這些窮人因為吃不飽飯,因而就沒有力氣,沒有力氣就不能勝任體力活,不能幹體力活會讓他們更窮。

如果說上述例子離我們比較遠,那我舉一個我們身邊的例子,假如你在富士康工作,當你每天工作12個小時之後,你會發現你任何事情都不想做。沒有了閒餘的時間,你就無法學習,更沒有時間社交,因此你就只能困在這個圈子內。

你可能會說,不可能一直挨餓呀,不可能一直加班呀,如果非洲這些饑民擁有了足夠的糧食,他們會作何選擇呢?研究人員隨機選擇了一些貧窮家庭,當以低價賣給他們糧食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買更多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他們擁有足夠吃幾天糧食的時候,他們會買更多的肉和魚,也就是說他們選擇了「消費升級」,而不是儲蓄,或者投資。

同理,你看富士康的那些員工,當他們擁有足夠休息時間的時候,也不會用在學習或者社交上,而是用這些時間打遊戲,或者刷抖音,把自己閒暇時間全部給打發掉。


人有近憂,必無遠慮

在很多貧困地區,你會發現他們在紅白喜事上,經常大操大辦,把家裡僅剩的儲蓄花費殆盡,甚至還要向親戚鄰居舉債度日。

這是這個社會群體常年形成的一種思維習慣,這個思維習慣叫:人有近憂,必無遠慮。也就是說,你經常為了腳下的路磕磕絆絆而擔心,那麼你就沒有時間看清遠方的路,做出預先的選擇。



也就是說貧窮會限制個人思維帶寬,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的一點點東西,而不能著眼於未來。有句俗話講,整日為小事操心的人,沒有時間想那些大事

於是很多人成了生活的奴隸,成了金錢的奴隸。奴隸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他必須做的 —— 或者是威逼、或者是利誘,反正必須做 —— 沒有什麼多餘的可選項。對忙碌者來說,餘閒只能是強行製造出來的。你應該專門設定固定的時間用作餘閒。


如果一個人忙得沒有餘閒,你就別指望他能思考大事 —— 說好聽點他就是一個工具人,說極端點他是一個奴隸。

而如果你生活在這樣一個群體當中,會很難從中脫身。比如書中講到一個案例,尤努斯創辦了專門借錢給窮人的小貸銀行——格萊珉銀行,後來這種小貸銀行在南亞地區普及開來,小貸銀行收取的平均年利率約為25%,你可能會說這不是高利貸嗎?可是本地小販的貸款利率更高,甚至100%,因為這裡的違約率高得驚人,如果你沒有如此高的利率,根本運轉不下來。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這樣一個群體當中,周圍的環境讓你無法脫身,周圍的環境也不可能讓你擁有更廣的視野。如果你問這些家庭的父母,將來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什麼工作,他們十有八九會告訴你,他們希望孩子能成為公務員、教師、護士等「鐵飯碗」的工作。他們對於做慈善,做義工等工作,既不感興趣,也不能夠理解。

本篇介紹到這裡,您是否還覺得,貧窮歸咎於個人嗎?

相關焦點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貧窮?貧窮的本質就是資本資源的缺乏!資本充足資源豐富就不會貧窮。為什麼有些貧困戶是起不來的?不是我們花的心血不夠多。也不是我們投入的資金不夠多。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道理,貧窮的父母,他們的思想是擺脫不了窮人思維的,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很難有遠大的理想,或者有理想也沒勇氣去拼搏,因為拼不起。
  • 讀書筆記:《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二)
    其實我們和窮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他們犯的錯誤,我們也在犯。詳細解讀了我們過去對貧窮和窮人的誤解,並提出了解決貧窮問題的具體辦法。書中很多觀點和理念讀來有種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貧窮的問題已經存在了好幾千年了,雖然政府和慈善機構都在為解決貧窮而努力,但是現實中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要消除貧窮,就必須要傾聽窮人的心聲,理解窮人真實的生活方式,只有基於這樣的理解,才能找到貧窮的真正原因,進而找到應對的有效方法。
  • 生活在圈層社會的我們,對貧窮的傲慢與偏見
    02 我們生活在彼此孤立的圈層社會在當前的網絡社會,我們經常會自以為是的認為信息已經衝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可以了解到各個階層的信息。其實不然,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比以往更加孤立的圈層社會,在大數據和個性化推送面前,你的價值認知,你的社交範圍,你的階級,你接觸到的信息,被無形的固化在一個特定的圈子裡。就像我們現在大家都看的各種新聞平臺,視頻平臺等。
  • 經濟上的貧窮教育不是問題,內心的匱乏才是關鍵
    首先讓孩子懂得,窮是個要坦然接受的現實,金錢上的貧窮是短暫的,有智慧不會貧窮很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會長久存在貧窮問題,精神世界的貧瘠,狹隘才是家庭教育最大的障礙,無法逾越,一代人一代人的提高吧,窮人最大的問題是眼界,如果你的眼界不夠寬,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別讓自己去教育,你只要教育孩子明善惡別做壞事別做違法犯罪的事這種原則性問題
  • 香港去年貧窮人口近150萬,扶貧委員會委員:工資低是問題根源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楊偉民】香港特區政府23日發表《2019年貧窮情況報告》,香港最新貧窮人口高達149.1萬,創下11年新高,比2018年多出8.5萬人,貧窮率達21.4%,即每5個香港人便有1個是窮人;如果在綜援、長者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津貼等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有109.8萬,
  • 生活的乏味正在殺死年輕卻貧窮的人
    有一個致力於解決為貧困的人群擺脫困境的研究員,他寫了一本書叫《貧窮的本質》,書一出版就受到追捧,畢竟這本書的名字本身,貧窮就是一個很大的議題,而且隨著文明社會的快速發展,這個問題幾乎無可避免,為什麼貧窮難以擺脫,書裡面有一句話,也基本是作者多年來下來所悟到的點,他寫道,貧窮到一定地步就會造成乏味,因為沉重的生活負擔,讓窮人比富人有更加強烈的想法去減少當前乏味的生活狀態,越是忙碌乏味,所以想擺脫乏味
  • 你遭遇過貧窮嗎?你被貧窮改變了多少?
    沒有經歷過貧窮日子的人,無法體會貧窮的真實味道。舊社會土崩瓦解時的戰亂年代,飢餓、貧窮是國民的普遍面貌;回望世紀交替之際的改革開放浪潮,有多少迎浪而上的人,就有多少被大浪拍在岸上的人。相比那些曾經沒有經濟困難,但之後變貧窮的人來說,從兒時起就一直處於貧困狀態的人更有可能出現人格以及心理問題。面對著貧窮,陷入深深的無力感之中,這種無力感就像是一個萬丈深淵,隨時隨地都能將自己埋沒,又像是一個無形的血盆大口,輕而易舉就能將自己吞噬地一乾二淨。
  • 貧窮會被傳染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感謝貧窮》,寫這篇文章的人是誰我就不說了,估計大家都看過。但在我看來,有幾個人能理直氣壯的感謝貧窮?現實社會中貧窮是可恥的,不止會遺傳,還會傳染!但事實告訴我們,窮不止是因為懶,還有就是思想的遲鈍,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慢,再加上固守著自以為是真理的『真理』,最後跟不上這個時代發展的步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被無情淘汰,人生處於劣勢,生活陷入貧窮。 貧窮會被傳染,最典型的一個故事:月收入三萬的人告訴你投資股票期貨會賺錢,你去問月薪三千的人這事靠不靠譜?月薪三千的人告訴你:這事不靠譜。
  • 如果可以選擇命運,誰想要貧窮?
    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我害怕倒下,我害怕因為我自己的個人行為給別人帶來損失,自己卻沒有能力償還。如果可以選擇命運,誰想要貧窮。關鍵是你願不願意邁開步伐,勇於學習,讓自己擺脫貧困的窘境。學習自然能夠讓你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讓你在遇到困境時,不只是看到壞的一面。
  • 《貧窮的本質》:窮人的處境很可悲,但本質是由這3點原因造成的
    在如今這個年代,大部分人都能吃得飽,穿得暖,但是依然走不出貧窮的困境,這是為什麼呢? 《貧窮的本質》的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比吉特·巴納吉通過實地深入發展中國家調查,通過幾個實例向我們證明:援助窮困之人並不是提供糧食救助就可以解決的,人之所以窮困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 牛津大學研究:造成貧窮的九大根源問題
    造成貧窮的九大根源問題找到根源問題,解決他。因為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有問題。就好比有些沒錢的人特別在意別人說他沒錢。窮人總是把自己的不成功歸因於命運不好,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內心「貧窮」的4個原因,你需要捨棄
    心理的貧窮,造就了行為的缺失,面對未來、面對成功,都沒有能力去追求。遠離貧窮的心理對生活會有質的改變,那麼,造成心理「貧窮」通常有哪些原因呢?1、思維消極思維是人腦對於客觀事物本質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當你具有積極的思維的時候,你看到事物更多的是積極的一面,因為它會帶動你具有更加積極的態度。
  • 貧窮不是那麼的難以理解,難以理解的是怎麼致富?
    貧窮歸根結底是自我成長過程中的不全面或者說失敗,對這個社會的錯誤認知,失敗的體驗等等導致不全面的或者說是消極的現實認知,而現實就是你以為的現實,但是這個現實不只是你吧,也不只是你以為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寄希望於教育改變命運,其實教育改變的只是認知世界的方式,而其他的還是需要我本身去拓展、去奮鬥、去爭取的,而大多數人寄希望於未來,而未來還有未來呢?貧窮還有是國家和社會對於人們的限制,勞動力的需要、知識教育資源的限制。資源本身有限,對於底層的人來說一般是不管不顧,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勝利果實與他們一般沒有關係的。我們要搞清楚多數不是人的多數,而是擁有的多數。
  • 貧窮夫妻百事哀
    (英:簡•奧斯汀) 婚姻使愛情由個人的領域而進入社會的範疇。金錢常常在婚姻生活的質量方面處於支配狀態。一對戀人可以貧窮一時,倘貧窮長久而看不到向富裕的改善,則「貧窮夫妻百事哀」了。
  • 我們很努力,但依然很窮,為何我們擺脫不了貧窮?
    一直以來自己都比較困惑,明明自己很努力,但為何畢業十來年了,還是這麼窮。所以我一直想搞明白這是為什麼,自己想方設法想要查出問題所在。直到有一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們都說勤勞致富,但是在我們身邊,誰又見過真正只靠勤勞就脫離貧窮的。我們見過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出來忙活的清潔工阿姨,她勤勞嗎?肯定的,靠自己的雙手去掙錢,起早貪黑。
  • 根深蒂固的貧窮自尊心態,農村結婚天價彩禮背後現象的分析
    這一社會現象值得沉思。計劃生育、考出大山、到城裡工作等概念是農村人傳統的改變貧窮的幾乎唯一考量和現實狀態。既是面子問題,也是經濟問題。這是現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有了大幅的提升。但即便對於大部分城裡男孩和家庭來說,一次要拿出幾十上百萬還是非常困難和不現實的。而農村的攀比心態往往盯中了哪幾個極端的例子,一說就是人家拿了多少多少,買了房買了車等。
  • 貧窮的本質是啥呢?聽完這兩個故事,讓你如夢方醒
    貧窮的本質是啥呢?聽完這兩個故事,讓你如夢方醒!一、小張早上去上班,走著走著,突然樓上潑了一盆冷水下來,把他淋成了落湯雞,他當時就氣炸了,朝著樓上破口大罵,還聲稱要報警,就這麼折騰了一上午,班也沒去上,最終也沒整明白到底是幾樓潑的,把他氣了一整天。
  • 貧窮會把人逼到什麼程度
    現在的社會貧窮會把人逼到什麼程度?我見過貧窮可以把一些人被迫的上天無路,入地沒門,逼的發瘋。現在社會上一些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因為疾病,可能因為災難,可能因為別的什麼原因變得非常貧窮,沒有固定的居住房屋到處流浪居無定所,沒有隔夜糧食,不敢生病,各種各樣的債務,貧窮可以把一些沒有信念的人逼向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可以把一個人從人變成一個魔鬼走向犯罪的道路,要是一個人因為貧窮心裏面沒有了重新振作的希望那就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 貧窮後的起步
    從貧窮走出來的我,很戀惜貧窮。 正是昔日的貧窮,才堅定住信仰,一本一本地讀書,一步一步的追夢。小時侯,不知貧窮是什麼,因為未包產到戶時,家家卻吃反銷糧,戶戶都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平等的生活讓我感受不到貧窮。
  • 感謝貧窮-王心儀
    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王心儀的小弟弟除了衣著,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