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讀者來信:
木子李:
在我和丈夫結婚第二年,公公就去世了。
那時候,大姑姐曾提議:把婆婆城中村的房子賣掉,然後給婆婆換一套商品房,剩餘的錢,她和我丈夫平分。
婆婆當時對這件事的態度:我還沒死呢,你就惦記著分財產?
最終,婆婆並沒有採納大姑姐的意見。
事實上,婆婆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在我和丈夫結婚第13年的時候,老宅給拆遷了,分了好幾百萬。
之後,婆婆並沒有買房子,而是住進了我們家。
那之後,大姑姐基本上保證著一個月來我家一次的頻率,她每次來我家,除了挑撥離間,也沒有別的事。
前段時間,婆婆生病住院,大姑姐聽到婆婆生病的消息後,也趕到了醫院,她關心的壓根不是婆婆的病情,而是將分財產這件事重新提及。
婆婆當時沒有搭理她。
婆婆在醫院住了大概一個多月,出院了,期間,大姑姐只來過醫院四五次,其餘時間,都是我和丈夫在照顧婆婆。
婆婆出院後,給大姑姐打了電話,也挑明了財產的分割:你孝敬父母不積極,分財產卻是第一名,我不想因為拆遷房子的錢,在我死後,讓你和你弟弟對簿公堂,我現在就把我自己的想法,當著你們面有個交代。女兒十萬,其餘錢,全給我兒媳婦。
大姑姐當場就開始和婆婆爭吵,婆婆霸氣回應:給你十萬,是因為咱們母女一場,如果你不樂意,連十萬都沒有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大姑姐這才消停。
隨之,婆婆讓丈夫去銀行把婆婆的錢給予了轉帳:大姑姐十萬,其餘的錢全轉到了我名下。
那之後,大姑姐只來過我們家一次。
木子李編後語:
在我成長過程中,見證過外婆和爺爺的病逝,因為我外公以及我奶奶,我壓根就沒見過他們。
而今,我父母也一把年紀了,慶幸的是,父母的身體還是不錯的。
甭管你大姑姐多麼囂張,你婆婆就是有錢。
或許,作為老人,在盡孝環節,對子女的最好牽扯就是金錢,真的。
你婆婆之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將她的錢財進行分割,或她自己覺得,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她不想在她走後,因為財產,導致你大姑姐和你們反目。
想說的是,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
1)父母在分割財產的時候,還是有些重男輕女;
2)如果子女在孝順層面有偏差,不排除父母會傾斜孝順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