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說《活著》,講述了地主家的闊少爺徐福貴,在厄運的種種碾壓下,如何頑強的活著。
命運先賜予他「醉生夢死」,又讓他倒賠「生不如死」,喪妻喪子喪女之痛,不是任何人能承受過來的,而他卻偏偏用一根頭髮絲,承受了這3萬斤的痛苦。頭髮絲始終沒有斷,他把自己活成了「活著」的本身。
這部小說改編成了電視劇《福貴》。我看它時,不到20歲,淚眼婆娑,不斷的向母親追問:在絕境中,讓一個人有活下去的意願到底是什麼?
當時,我久病不愈,自殺的念頭揮之不去。母親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問我:孩子,你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作家餘華說:生活的意義就在於活著。活著是一種特殊的意義,也是一種最大的人生價值感。
我反覆的咀嚼母親和他的話,開始坦然接受命運給我布置的苦難作業。當時我天真的以為,只要我把這些苦業給做完了,厄運就不會再來折磨我。可是沒有那麼簡單,無論我怎麼努力,怎麼療愈,病魔依舊不依不饒的愛著我。
煎熬復煎熬,我終於搞定了自己:既然苦難是無可避免的,那就坦然的接受它,就當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我不甘心,我只來這人間一次,憑什麼要在它手下俯首稱臣?
「在任何時候,你是自己生命的主導」。我牢記這句話,主動的去吃正確的苦,不斷的學習,賦予生命新的意義和新的價值。不求奇蹟發生,但求能超越昨天的自己。
當年有瞎子給我算命:「這孩子命短,活不過十九歲的「。爸爸常常邊喝酒邊流淚,媽媽則是偷偷地把淚流幹了。但是,死神沒有來接我,它讓我一直活著,其目的就是想讓我把生命的種種苦悲用笑和愛寫出來吧。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昨天,我讀完弗蘭克爾寫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時》,深以為然,才真正的懂得:讓人能走到最後的,不是希望,而是我們賦予生命或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意義和價值。
一閉上眼睛,我能想像弗蘭克爾在集中營裡遭受的痛苦,以及各種各樣的煉獄人生。那些一眼望不到頭的苦,就算是鐵人,也有散架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會想到自殺,但是自殺沒有任何意義。
該是行屍走肉的人,依舊是。不是行屍走肉的人,終究不是。
你們猜猜,最後能夠活著從集中營裡出來的人是哪些人?
是那些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內心情感的人,他們從苦難裡不斷挖掘生命的意義, 毅然決然的挺起苦難的脊梁,既能對生活說是,又能對生命說不是,用熱情,價值和執行力一相乘,便有了無窮的超越感。
尼採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弗蘭克爾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所謂悲劇,就是要把最好美好的東西摔碎給人看,至於再怎樣拼接完全,就全憑個人的造化。
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您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是一個學生為他概括的人生意義,與他的答案一字不差。
我們要怎樣才能活出挺拔的人生呢?就是主動去吃正確的苦,去做提升個人價值的,有意義的事。
因為主動選擇正確的痛苦,你被動的痛苦就會減少。否則你不吃正確的苦,就會吃其他的苦,譬如為了每天的麵包、為了親人朋友,為了車子房子孩子,不停的被生活拖著走,越走越累……走著走著,生命的意義越來越稀缺。
還好,處在困境中的人,有悲劇性的樂觀主義,可以坦然地對生活說是。但是又不被「是」嚇得止步不前——放心吧,人類總是有能力將人生的苦難轉化為成就,總是能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也可以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動力。
始終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
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只是很多人用固定型思維,限制了自己的成長而已。
苦難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關鍵點是:你怎樣去挖掘生命的意義。
不說有多遠,就在前不久,有一個大學生,因為失戀,輕易的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很多人都說他不負責任,其實是他沒有真正的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他能夠徹底的讀懂弗蘭克爾的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並且了悟意義療法,就不會這麼做。
在杭州保姆縱火案中失去妻子和孩子的林爸爸, 遭受的痛苦並不比誰少,但他沒有因此放棄人生。他不斷的做公益,不斷地療愈人,找到了生命的非凡意義,才能持續不斷的輸出正能量。
弗蘭克爾寫道:「人最終是自主決定的。他現在成為什麼——在天賦與環境的限度內——都是自主決定的結果。」
按照他的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1,通過積極工作,挖掘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
稻盛和夫先生1959年創立京瓷公司,他發現,一旦發瘋的投入工作之中,對某個目標有強烈的渴望,就會在腦海裡形成一個意象,身邊的任何一個新發生都會堅定地指向那個意向。這時,神靈就會給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智慧之井就會向你洞開,生命的意義也因此有了深度,廣度和長度。
2、通過面對逆境,挖掘情感,發現生命的意義。
王小波追李銀河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對李銀河的愛是全心全意的,只要李銀河開心,他做什麼都可以,哪怕低到塵埃裡。愛你,就像愛生命,就像愛生命的意義。在他們的愛情裡,彼此是對方的天,靈魂的高度默契讓很多人安利。
3、通過關係連結,挖掘靈魂,體現生命的意義。
史鐵生先生在21歲時,雙腿卻癱瘓,寫作成為支撐他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他是一個將人生與寫作同構的精神跋涉者、一個無時不面臨著生活苦難和人生困境的生命體驗者、一個漸悟生死崇高美學的靈魂超越者,看透了生活再去熱愛生活,活成了很多人羨慕的英雄。他連結到的人和事,把生命的意義擴大了無數倍。
苦難並不是一如即往的,我們要學會積極的發現生命的意義並且善於轉化,終有一天會像尼採說的那樣:「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
四,挑起苦難的大旗,活出生命的意義來
1945年,弗蘭克爾在獄中,用九天的時間口述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可見,這本書已經刻在了他的生命裡,不用紙和筆就能夠詮釋得很完整。
有一個網友用公式把這本書總結的很好——《活出生命的意義》=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曹操的「望梅止渴」(書中叫意義療法)+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勝利法」(書中稱矛盾意念法)+馬斯洛需求論中之最高需求-實現自我價值。
生命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這歌真的救了全人類,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榮譽,那就是救助的榮譽。
董卿說:「生命是多麼深邃的話題,它包含著人世間一切最極致的體驗。生命的意義是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終生。」
所以親愛的自己,不要再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可以換成,生而為人,我很幸運。
還有那些在20多歲死去,到80多歲才埋的人,請你們關機再重啟一下,不一樣的人生一直在等著你滑動解鎖。
至於那些在活著的意義上死磕的人,要像是在經歷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經獲得重生,一定不要犯同樣錯誤。
每個人只要活著,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苦難。有些苦難是可以轉化的,而有些苦難是無法避免的。記得,你永遠是自己的動力系統,更新權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來人間一趟,誰都沒有打算活著回去。那我們還等什麼,挑起苦難的大旗吧,活出生命的意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