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上看到「公婆不管孩子也不出錢,合情合理嗎」的問題?結合身邊發生的事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這個問題我在以前,我相信肯定有超過百分之八九十的公婆都願意幫忙帶孩子。
到現在,無論帶與不帶都是很平常的事。畢竟年代不同人,每個人的觀念都不停的發生在改變。尤其高知識分子,他們的觀念更是超乎平常。個人意識極強的他們,傳統觀念再也無法束縛。
眼前這個金錢至上,殘酷又現實的生活早就沒有了什麼理所應當,自私自利一點再正常不過了。
可不管怎樣,對待七零後的父母公婆輩,希望我輩能多體諒包容他們一點。在這個年代的家庭帶孩子關係中,公婆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因為過去封建社會的原因,七零後的父母輩結婚以後在家庭的地位很低,母親這個角色在家裡可以說,受盡了思想封閉的公婆百般刁難。
沒曾想,到了他們子女這一代,也就是我們八九零後娶的媳婦,時代再次搖身一變又變了。導致受盡刁難的七零後父母給兒子娶媳婦,像娶回家一個祖宗一樣供著。別說刁難了,就是忙前忙後的伺候也很難落得一聲好。
按照我們國家的傳統,在婆媳關係正常和諧的情況下,相信沒有幾個公婆是不願意幫兒子兒媳婦帶孩子。如果,出現公婆不管孩子的情況,只能說明這個家庭關係相處得不融洽,公婆在兒子兒媳那裡沒有安全感。
關係沒有到這一種地步,大多數公婆是不會不管孩子的。怎麼說,孩子跟公婆的家庭有著同一個姓氏,公婆的潛意識裡還是很看重這個孩子。
哪怕家庭關係鬧得再僵,沒有走到破裂那一步,儘管公婆心裡怨聲載道對兒子兒媳充滿意見,可他們仍然會願意像履行責任一樣照顧好孩子。
當然,家庭當中有矛盾也純屬很正常。放眼全天下恐怕沒有一個家庭之間,不存在矛盾問題的,婆媳關係也是老來難的問題了。孰是孰非也誰也說不好。
面對公婆,作為兒子和兒媳應該多擔待多理解。尤其在現在養兒防老的傳統已經行不通,許許多多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吃盡苦頭情況下,作為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多尊重父母的選擇,鼓勵他們活出自我。
他們幫忙照顧孩子,也不能一味視作理所應當不用感恩他們。要明白,父母也有屬於他們的人生路要走。他們要是能做到獨立自主,無形中也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如果他們趁著身體硬朗攢下養老金,對他們的生活和子女的壓力都是一件好事。最起碼一家人不用再擔心為了公婆的養老錢影響親人之間的關係,兒子也不用夾在父母媳婦之間左右為難。
所以公婆幫不幫忙帶孩子,出不出錢這件事,他們願意是一家人之間的情分,他們不願意也是本分,根本沒有什麼是非對錯不合理之說。
做子女的,不要動不動就拿他們是父母公婆就理所應當要求幫助綁架他們。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一輩子,現在到了我們為他們多考慮的時候了。
只要我們能做到無私對待公婆,還愁他們不用心待我們嗎?對別人我們可以說做不到將心比心難,對公婆絕不能說做不到。因為做不到的人他沒有資格要求別人為他做什麼。對誰都一樣。
試問你不拿真心對待公婆,他們又憑什麼對我們掏心掏肺,是不是這個道理?父母把我們養大成人他們的責任義務就已經結束了。
他們從沒有虧欠我們什麼,幫忙帶孩子也是他們體諒子女。我們必須端正心態,要懂得對他們的付出心存敬畏之心,絕不能一味地把他們的愛視作合乎情理。
只要兒子兒媳對公婆好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他們不僅會幫忙照看孩子,還會有多少錢都貼給孩子。這些都是為人父母對子孫的心情。
倘若有一天父母不願意幫子女忙了,只能說明子女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讓他們缺乏安全感在子女身上看不到希望才會狠心不管。
人老了圖什麼?不就是圖子女家庭和諧,事業有成孩子健康。只要多理解父母公婆的心情,無論再苦再累他們都會願意為子孫傾其所有。
父母有情緒也很正常,做子女的應該多包容。相處不好他們不幫忙帶孩子也不要埋怨他們,比起埋怨,反思彼此相處方式出現什麼問題更重要。
正如網友所言:公婆不給帶孩子,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生的要自己養,公婆只有撫養他們自己生的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給兒子兒媳帶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既然自己生了孩子,那就想清楚怎麼帶,提前想好再生。至少,夫妻之間得有一個人暫時放棄工作在家照看孩子。
公婆老了退休了,他們就該為自己活一回。即便他們手裡有幾萬塊,那也得讓他們自己留著,以防突然遇到大病小痛的不時之需。屆時他們也不需要向子女伸手要,也是減輕子女的負擔。
那些不願意幫忙帶孩子的公婆是出於什麼心理?就我們家庭情況來說,我的媽媽就特別地喜歡小孩子。她身上留有一股喜歡跟孩子鬧的孩子氣,小孩子也都很喜歡跟她玩。
哥哥結婚以前,每次媽媽遇到表兄妹家的孩子,她總能樂此不彼跟他們玩到一起鬧一會。記得那時我們哥倆曾開玩笑說,看著媽媽這麼喜歡帶孩子的份上,我們也一定要爭取早點結婚,心疼媽媽喜歡孩子也一定要給她生一個孫子帶。
媽媽喜歡孩子的那股勁,真捨不得看著她期盼孫子的願望落空。後來哥哥爭氣的結了婚,沒過多久他們就有了孩子;一起都像預想的那樣進展,自打孩子出生以後,媽媽的心思就一直放在她孫子地身上。
孩子剛出生那幾個月媽媽就天天圍繞著他轉,不管多麼地累,只要看到孫子媽媽就能很幸福!到孩子一歲多,媽媽除了去地裡幹活忙不在家陪著孫子,忙了一天回家媽媽的眼裡頓時都是她的孫子最重要,作為兒子的我們有時都忍不住吃醋。
媽媽身上表現出的這種心情,在農村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會有。農民父母的一生都在圍繞孩子傾盡全力,子女到了結婚年齡,他們就迫不及待希望子女能早點結婚,趁著他們身體硬朗多幫子女帶帶孩子,一代傳一代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我的外婆和媽媽一樣很喜歡帶孩子。記得我們表兄弟姐妹12個,小時候都或多或少在外婆身邊呆過一陣子感受過她帶給我們的愛。
到了我們表兄弟姐妹結婚有了孩子以後,六十多歲的外婆,仍然能在我們特別忙時幫忙照看曾孫,她也一直熱衷於此。只要我們需要幫忙,每次她都是有求必應,而且外婆帶過我們到曾孫很多人都從未出現一次披露。
所以不了解家庭矛盾情況下,真的很難理解有些公婆不願意幫兒子兒媳帶孩子出於什麼心理。結合我的外婆和媽媽喜愛孩子的心情,那些公婆要麼特別自私,要麼在兒媳那裡受了不小的委屈。
如網友所言:公婆的兒子已經是成年人,並與同樣成年人的女孩結婚生子,你們是自己孩子的父母,你們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對孩子有撫養教育的義務。
而公公婆婆是沒有這個義務的。大家人海茫茫能走到一起都是緣分。雙方都要懂得珍惜緣分,不把彼此的付出視作理所應當,看待生活常懷感恩之心才不會被生活虧待。
首先我們要做好自己,不埋怨別人,明白公婆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用這種心態面對他們,對他們的幫忙心存感激,他們自然覺得幫帶孩子是值得的,心裡就能產生安全感,更願意一門心思把精力放在照看孩子身上。
當然,現代社會大環境確實有很多老人都會願意幫帶孩子,因為子女的生活壓力確實很大,尤其是經濟壓力。很多老人不但幫帶孩子,還會傾其所有倒貼給孩子出錢。
還有重要的一點,無論跟公婆感情關係怎樣,對他們都要尊重客氣一點。像城市裡請保姆帶孩子都家庭,他們不但需要支付一大筆開支,而且對保姆的態度必須客客氣氣。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你們對一個出錢請來的保姆都能做到客氣這一點,為什麼對無償幫忙還倒貼錢的公婆就做不到互相理解客客氣氣呢?
有時候我們都意想不到,自己對身邊的親人包容退讓一點有多麼地值錢。包容他們既節省了錢的同時,還能把一家人的關係維護得和和美美,這不是穩賺不賠嘛!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生活!不要用西方國家發達國家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衡量我國現有的生活方式。一邊要著西方國家的自由,一邊要求公婆父母以中國傳統觀念遷就。
我們也不要對要求公婆帶孩子的子女另眼看待,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公婆的無私資助,有多少子女能買得起房,結得起婚?
所以公婆不願意管孩子也不想出錢,雖然合情合理也合法,但年輕人肯定會有別的想法的。我們也不要急於抨擊年輕人的想法很自私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換做是我們,難道就沒有一點點的抱怨嗎?
關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婆,不願意再幫子女帶孩子的原因;可能跟與時俱進現實的生活節奏息息相關。好比你改變了我若不跟著一起變豈不是要吃大虧。
因為人和人之間講感情不再是基礎,取而代之的都是講金錢和現實,這直接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被物質價值代替。
大家都深刻明白,手裡沒有金錢在家裡就沒有地位可言的道理!所以為了追求價值,每個人都變得很自私,寧可相信錢也不願意再相信感情靠得住。久而久之看利益甚至重於親人之間的感情!
說到底這也不能怪誰太現實,因為大家皆如此。在現實的生活裡,是沒有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對親人但凡我們能多講理解和愛,少講現實和埋怨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隔閡,到頭來弄得誰也不愉快!
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