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愛財,她虛榮,夢想三十歲事業有所進步,能找個有錢的男人讓她依靠。在大城市拿著不錯的薪水,卻又想著活得很精緻。花幾千塊錢租個房子,僅僅是喜歡那兒的陽臺。公司的免費旅遊,卻又花透支出來1萬8千塊升級一個艙位,想體驗有錢人的生活。賺得不錯,花得挺多,唯一存下的錢,還是每個月給父母寄的2千塊。
可她工作上又很拼,從不請假、從不缺班、不挑顧客。《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像極了生活中的很多我們。想要的太多,於是很多人指責甚至瞧不起她,但我們真的是討厭王漫妮,還是討厭那個我們自己?
眼看著到了三十歲,到了那個曾經給自己定下的混不好就回家的年紀。愛上一個有錢的男人,想著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卻不曾想遇到的是個渣男。事業不順,愛情遇到渣男,三十歲一無所有,像極了三十歲的我們很多人。
很多人不太喜歡她王漫妮,因為她物質、她虛榮、她的價值觀我們無法接受。她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咎由自取。我討厭王漫妮這樣的女生,我卻又活成了她這樣的人生。我發現,我不是討厭王漫妮,我是討厭三十歲的我自己。
很多人說,三十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可很多跟我一樣到了三十歲,卻迎來兵荒馬亂的危機,看不到成長摸不到未來。迷茫和困頓,充斥著這個應該而立卻沒立的年紀。
同樣是30歲,我活得還不如王漫妮。起碼,她還敢愛敢恨,還有放棄一切的勇氣。可我,三十歲的年紀,要事業,沒事業,要愛情,沒愛情。
曾經我也夢想著三十歲的美好,也想著不期而遇的愛情,也想著出入高檔的地方過著不錯的生活。可是現實中的三十歲,跟理想中的相去甚遠。合租著一間連陽臺都沒有的房子,沒日沒夜的加班,沒有機會去談戀愛,做著不太喜歡的工作。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想著以後會好的,可是幾年過去了,生活依舊沒有改變。
《三十而已》中有個場景,王漫妮生病了,一個人無依無靠。一個人病倒在家裡,幸虧她的母親給她打了電話叫了救護車。生活就是這樣,生病了才發現你終究不屬於這個城市。
王漫妮和鍾曉芹的對比,你會發現,你再怎麼努力,不屬於你的地方終究是不屬於你。別人生下來就有的東西,你怎麼努力去夠都夠不著。來到一個不屬於的地方,夢想著紮根卻發現,很多努力最終的結果,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隨風而去而已。
對於愛情,其實當王漫妮說出,想找個有錢、有趣的男人時覺得她虛榮且幼稚。二十多歲如果這麼說,還情有可原,到了三十歲還這麼想,有種讓人鄙視的感覺。可是,對於一個女人,這難道不是大家心裡想的嗎?起碼她還在為她的想法堅持,而我們呢?
或許是受不了家裡的催促,或許是受不了世俗的冷眼,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將就。找一個不喜歡也不愛的人,將就一輩子。有錢的人沒有錯、有趣的人也沒有錯、想嫁這樣的人又能有什麼錯呢?錯的是,遇人不淑,錯的是,想靠別人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想靠別人的想法其實很多人都有,只不過很多人連機會都沒有。
帶著挫敗,王漫妮回到了家鄉,可她也不屬於這裡,即使這裡是她的家鄉。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如何在這個從小長大的地方自處。
三十歲還不甘心,這是她最後的倔強,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倔強。她肯定會再次回到大城市,三十歲她還會再次重新開始。她骨子裡是個不甘放棄的人,儘管在那座城市她受盡挫敗,儘管她被傷得很徹底。
我們在嘲諷她的時候,回過頭看看自己,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嘲諷她呢?我們鄙視她物質導致遇到渣男?還是討厭她的假精緻呢?可她終究還是頑強,終究還是不甘放棄。
三十歲的我們,自己還剩下多少最後的倔強呢?
或許,我們從沒討厭過王漫妮,我們討厭的只是我們自己。那個三十歲還一事無成,那個三十歲就不敢做夢了的自己。
三十而已,三十而立,二十歲時羨慕三十歲的獨立,三十歲時羨慕二十歲的自由。夢想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都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的困擾,想要堅持自我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挺羨慕王漫妮的堅持,犯過錯也敢從頭再來,放下所有也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我發現,我討厭的從來都不是王漫妮,只是那個不敢追夢的自己,不敢從頭再來的自己,沒有勇氣懦弱的自己。每個年紀有每個年紀的歸屬和結局,雖然三十歲過成兵荒馬亂,但希望兵荒馬亂後是一片平靜,用平靜迎接接下來的人生。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情感小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