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討厭王漫妮嗎?不,我討厭三十歲的我自己

2020-08-21 情感小小蘇

她愛財,她虛榮,夢想三十歲事業有所進步,能找個有錢的男人讓她依靠。在大城市拿著不錯的薪水,卻又想著活得很精緻。花幾千塊錢租個房子,僅僅是喜歡那兒的陽臺。公司的免費旅遊,卻又花透支出來1萬8千塊升級一個艙位,想體驗有錢人的生活。賺得不錯,花得挺多,唯一存下的錢,還是每個月給父母寄的2千塊。


可她工作上又很拼,從不請假、從不缺班、不挑顧客。《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像極了生活中的很多我們。想要的太多,於是很多人指責甚至瞧不起她,但我們真的是討厭王漫妮,還是討厭那個我們自己?

眼看著到了三十歲,到了那個曾經給自己定下的混不好就回家的年紀。愛上一個有錢的男人,想著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卻不曾想遇到的是個渣男。事業不順,愛情遇到渣男,三十歲一無所有,像極了三十歲的我們很多人。

很多人不太喜歡她王漫妮,因為她物質、她虛榮、她的價值觀我們無法接受。她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咎由自取。我討厭王漫妮這樣的女生,我卻又活成了她這樣的人生。我發現,我不是討厭王漫妮,我是討厭三十歲的我自己。


很多人說,三十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可很多跟我一樣到了三十歲,卻迎來兵荒馬亂的危機,看不到成長摸不到未來。迷茫和困頓,充斥著這個應該而立卻沒立的年紀。

同樣是30歲,我活得還不如王漫妮。起碼,她還敢愛敢恨,還有放棄一切的勇氣。可我,三十歲的年紀,要事業,沒事業,要愛情,沒愛情。

曾經我也夢想著三十歲的美好,也想著不期而遇的愛情,也想著出入高檔的地方過著不錯的生活。可是現實中的三十歲,跟理想中的相去甚遠。合租著一間連陽臺都沒有的房子,沒日沒夜的加班,沒有機會去談戀愛,做著不太喜歡的工作。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想著以後會好的,可是幾年過去了,生活依舊沒有改變。


《三十而已》中有個場景,王漫妮生病了,一個人無依無靠。一個人病倒在家裡,幸虧她的母親給她打了電話叫了救護車。生活就是這樣,生病了才發現你終究不屬於這個城市。

王漫妮和鍾曉芹的對比,你會發現,你再怎麼努力,不屬於你的地方終究是不屬於你。別人生下來就有的東西,你怎麼努力去夠都夠不著。來到一個不屬於的地方,夢想著紮根卻發現,很多努力最終的結果,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隨風而去而已。


對於愛情,其實當王漫妮說出,想找個有錢、有趣的男人時覺得她虛榮且幼稚。二十多歲如果這麼說,還情有可原,到了三十歲還這麼想,有種讓人鄙視的感覺。可是,對於一個女人,這難道不是大家心裡想的嗎?起碼她還在為她的想法堅持,而我們呢?

或許是受不了家裡的催促,或許是受不了世俗的冷眼,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將就。找一個不喜歡也不愛的人,將就一輩子。有錢的人沒有錯、有趣的人也沒有錯、想嫁這樣的人又能有什麼錯呢?錯的是,遇人不淑,錯的是,想靠別人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想靠別人的想法其實很多人都有,只不過很多人連機會都沒有。


帶著挫敗,王漫妮回到了家鄉,可她也不屬於這裡,即使這裡是她的家鄉。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如何在這個從小長大的地方自處。

三十歲還不甘心,這是她最後的倔強,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倔強。她肯定會再次回到大城市,三十歲她還會再次重新開始。她骨子裡是個不甘放棄的人,儘管在那座城市她受盡挫敗,儘管她被傷得很徹底。

我們在嘲諷她的時候,回過頭看看自己,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嘲諷她呢?我們鄙視她物質導致遇到渣男?還是討厭她的假精緻呢?可她終究還是頑強,終究還是不甘放棄。


三十歲的我們,自己還剩下多少最後的倔強呢?

或許,我們從沒討厭過王漫妮,我們討厭的只是我們自己。那個三十歲還一事無成,那個三十歲就不敢做夢了的自己。

三十而已,三十而立,二十歲時羨慕三十歲的獨立,三十歲時羨慕二十歲的自由。夢想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都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的困擾,想要堅持自我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挺羨慕王漫妮的堅持,犯過錯也敢從頭再來,放下所有也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我發現,我討厭的從來都不是王漫妮,只是那個不敢追夢的自己,不敢從頭再來的自己,沒有勇氣懦弱的自己。每個年紀有每個年紀的歸屬和結局,雖然三十歲過成兵荒馬亂,但希望兵荒馬亂後是一片平靜,用平靜迎接接下來的人生。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情感小小蘇

相關焦點

  • 你討厭自己嗎?
    如果你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描述自己的,那就往下看吧:「懷疑主義者」很多社交都是可有可無的。我是一個不懂得社交的人,在別人的眼裡也是一個「非主流」的存在。高中的自己雖然成績不錯,但是頭髮很長,已經蓋過了半邊眼睛,在高考前幾天還被班主任在課堂上點名「調侃」。
  • 30歲女人的哭訴:我終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但不後悔!
    三十歲的一天,偶然路過鏡子前:幾個月不曾修剪的頭髮雜亂無章、暗沉粗糙的肌膚、藏著黑色積垢的指甲、寬鬆休閒的家居服以及微微挺起的小肚腩……曾經我以為,那些活在大街上、電視劇裡粗糙油膩的中年婦女離自己很遙遠。我以為只要我堅持對生活的追求和自我的約束,變老這件事就會遙遙無期。
  • 我討厭你
    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在感情裡可以輕易放棄你的人,都是不愛你的。我討厭你。討厭你深邃沉靜的眼睛。你明明沉默著不說話,卻好像光束透進我心底,讓我的心思無處隱藏。我討厭你。討厭你似笑非笑的表情。三分笑意,七分淡然,還有幾許歲月的波紋,蕩漾成一朵最耐看的花,讓我禁不住採擷想當今生的偷花人。我討厭你。原是運動白痴的我,因為你,願意追跑到宇宙洪荒。
  • 我討厭自己的不好,甚至討厭覺得我好的人
    作者有話說:上周寫了一篇《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包括自己,都會阻礙你成為你自己》,我借用了曾老師的名言,掉著書袋闡述了「積極關注」的心理學相關理論。這周看到「討厭自己」的議題,我想走走心,從一段經歷開始。幾年前,一個久不聯繫的前同事在晚上十一點多發信息問我:「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 淨身出海的王漫妮:不結婚會後悔嗎?結了婚就不會後悔嗎?
    也應了她自己那句:我要是想嫁的話,我分分鐘都能嫁。這個婚,王漫妮是不想結了,張志很不解:人拼來拼去不就是為了成個好家,把日子過順當,過安逸嗎?王漫妮:「人不能只為了成家吧,兩個不同路的人成了家,會比一個人更寂寞。」
  • 三十歲女人的理想和現實,我跟你認真戀愛,你卻告訴我你是不婚族
    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是每個女人的重要節點,其實年齡不該是女人的束縛,如果想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會晚。 以前經常聽別人說三十歲怎麼樣,我從來只認為是個數字而已,我媽經常也說,你都三十歲了,還不結婚,我每次都是漫不經心不放在心上,我總覺得我也就三十歲而已,不結婚又能怎樣? 還有幾個月,我就真的三十歲了,今年我就有點緊迫感,是啊!
  • 奶奶,我為什麼討厭你。
    我討厭我的奶奶,從很小的時候就討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討厭的呢?可能是和我的兩個哥哥一起上學的時候。一塊錢我分兩毛,他們倆一人四毛,五毛錢他們倆一人兩毛,我一毛。雖然我六歲就開始上學了,但這點帳我還是算得清楚的。我曾當著我爸爸媽媽的面說這件事,她只能訕訕的笑著說:「不是怕你年齡小不會花錢嗎」。
  • 三十歲,「王漫妮」版的現實案例
    二十歲的時候,我們都稚嫩的在期待三十歲的成熟和長大。給自己定個目標,日後成為像她/他那麼成功的人。然而,生活是很現實的,遠沒有像我們想像中進行的那麼順利,三十歲了,我們也沒有成為我們夢想的那樣的人。更慘的是,我們也沒有變得很成熟,生氣的時候依然像個孩子一樣,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吐槽的自己一樣。在現實生活的威逼之下,我們不得不去妥協和面對生活中的雞零狗碎。這就是生活。
  • 罵王漫妮的人,你們活得有多苦,才能說出如此惡毒的話
    那些罵王漫妮的彈幕和留言,看得人火大。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要對三十歲的未婚女性,有如此大的惡意。難道三十歲的單身女性,就沒有追求幸福、沒有選擇對象、沒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嗎?三十歲的王漫妮,在上海受了情傷,辭了工作,回到家鄉。她以為,三十歲的自己心如止水,可以安心留在家鄉,相親、結婚、生子,求一份安穩。
  • 比起你討厭的父母,也許你更討厭自己
    這樣的例子我聽過不少,比如吧,有個姑娘以前和我說:「我母親時常表現的很焦慮,我討厭回家,不想看到塔,我後來也開始討厭自己,因為我發現我對人際關係也很焦慮,親密關係讓我感到不安全。」她對我這樣說過:「你知道對我來說童話是什麼,不是白馬王子,也不是白雪公主,是電影裡那種堅強的母親形象,能為自己的孩子遮風擋雨,披荊斬棘,這對我來說遙不可及,有時候我懷疑我這種性格的形成,是我母親在我身上的另一種烙印。」這種烙印來勢洶洶,擋都擋不住。你越討厭你糟糕的父母,你也越討厭你自己,你可能覺得他們就是你的鏡子。所謂的「與自己和解」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 我討厭聊騷的男人就像討厭泥濘的路
    可是現實就是充滿戲劇性,它往往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並給你以痛擊。變色龍一個單純的女人永遠也想像不到一個卑劣的男人能有多擅長偽裝自己。他們把自己描繪的像純潔的百合花,他們信誓旦旦的說自己能抵抗住一切誘惑。他們儲存著整套的甜言蜜語,每一句話都能讓女生感覺到滿滿的愛意,仿佛自己是他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人。
  • 我為什麼討厭我的奶奶
    我討厭我的奶奶,從很小的時候就討厭。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討厭的呢?可能是和我的兩個哥哥一起上學的時候。一塊錢我分兩毛,他們倆一人四毛,五毛錢他們倆一人兩毛,我一毛。雖然我六歲就開始上學了,但這點帳我還是算得清楚的。我曾當著我爸爸媽媽的面說這件事,她只能訕訕的笑著說:「不是怕你年齡小不會花錢嗎」。
  • 【守護親情 | 討厭自己的父母,我是不是沒良心?】
    不溝通?沉默忍受?敬而遠之?否則,就是不孝嗎?就是沒良心嗎? 2     父母,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很顯然,孩子會討厭父母,雖然這種討厭,看起來是很沒良心的,被很多人譴責,但卻是事實。阿拯就很好奇,父母一直聲稱「我們是愛你的」,但他們,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嗎?
  • 王漫妮和樊勝美是同類人,觀眾卻更喜歡樊勝美,王漫妮敗在哪裡?
    這在曲筱綃眼裡就是典型的撈女,而王漫妮卻不這麼認為,王漫妮覺得自己也會遇到真愛,當她遇到海王時,以為真的遇到真愛了,就連好友說她現實,她卻坦言她這是真愛,很多觀眾都覺得她清高,既然要真愛,為什麼要找有錢人呢。所以很多人不喜歡王漫妮。
  • 王漫妮在老家越受優待越失落,女人到三十,明白自己要什麼很重要
    三十歲是一個分水嶺,但並不代表就此認命,沒有成功的可能。人生不是這樣定義的。三十歲也可以重新出發,切莫讓自己過得渾渾噩噩,忘不了大城市,又放不下身段來融入老家,讓自己過得別彆扭扭,很不舒服。所以這個階段的漫妮,整個人都是迷茫的,她其實是個運氣很好的女孩,卻一點點被自己搞砸了,什麼事都想走捷徑,尤其是戀愛問題上。
  • 出走半生,我終究成為最討厭的自己
    小時候,討厭母親與父親吵架時猙獰表情和張牙舞爪,討厭母親與妯娌之間的斤斤計較和沒完沒了的攀比,討厭母親教育我們時的兇神惡煞或聲淚俱下……。我討厭母親,記憶裡她很少有溫柔的時候,總是說著尖酸刻薄的話,總是逼著我做不喜歡做的事情……直到有一天,當我提前下班去孩子奶奶家接孩子,看到了我至今想起都心疼的一幕:孩子的伯父母和他們的孩子窩在沙發上,一家三口親蜜地吃著果凍,果凍殼丟滿一茶几,那年頭果凍多貴啊,奶奶在廚房做飯,我一歲多的兒子撿著他們吃剩的果凍殼正坐在茶几旁的地上舔著……我的心在那一瞬間炸裂了,腦子一片空白,根本沒辦法思考
  • 三十而已:成熟男人最喜歡王漫妮身上這一點,一般人看不到
    看完《三十而已》,我覺得王漫妮最終成長為一名獨立、能直面自己欲望、想要什麼就努力去爭取,擺脫其他人或社會的期待而活的人,挺好的。再說張志35歲,而王漫妮才30歲,王漫妮奮鬥五年後她的條件未必就比不上張志。
  • 爸爸媽媽,你知道我為什麼討厭你嗎?你知道我想要什麼嗎?
    你知道我想動手幹活的手一下子就縮了回去嗎?&34;&34;&34;&34;「你遊完泳不把溼衣服拿出來,一會就臭了。你下次就不能自己拿出來嗎?以後就該讓你穿著臭衣服,溼衣服!」>我討厭你抱怨我不好好學習當你指責我不好好學習,成績差的時候,你知道我有多羞愧嗎?
  • 父母討厭自己的孩子,正常嗎?
    用拋棄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走了!」 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貶低自己家的孩子:「你要多學學隔壁的小明,每次考試都第一!」 用懲罰來簡單粗暴的教育孩子:「你給我罰站去!」
  • 送給那個迷茫的三十歲的我
    電視講述的是三個三十歲女人不同的情感和生活遭遇。顧佳高顏值高智商高情商,活成了大多數女人夢想中的樣子。王漫妮沒房沒車沒存款但工作能力很強。鍾曉芹則是一個平凡的小透明。她們三個人包含了大多數三十歲女人所處的生活狀態,有光鮮亮麗也有窘迫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