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自己的不好,甚至討厭覺得我好的人

2021-02-12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作者有話說:

上周寫了一篇《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包括自己,都會阻礙你成為你自己》,我借用了曾老師的名言,掉著書袋闡述了「積極關注」的心理學相關理論。這周看到「討厭自己」的議題,我想走走心,從一段經歷開始。

幾年前,一個久不聯繫的前同事在晚上十一點多發信息問我:「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我覺得有點突然,對方還記得我,也有點高興,於是就回了信息:「你挺好的呀」。

馬上他就回我了,說:「你怎麼跟他們一樣都敷衍我」。

似乎被指責了一下的我收回了本就不多的高興,回覆:「嗯,你熱情大方、活潑開朗,真挺好的」。

瞬間對方就回信息了:「哎,麻煩你認真說一下我」。

我有點生氣了,回覆說:「你咋了?怎麼像是沒事找抽一樣啊,說你好你不信,是不是說你不好,你就信了?」

再後來,就斷了,關係也斷了。我想我可能真的滿足了她希望被人否定的需要了,想起來我還有點點小內疚。

這是一種擴大化的自卑,討厭自己的不好,甚至討厭覺得自己好的人。「我不喜歡我,你喜歡我?那你連我都不如!」(曾氏名言)。

一個覺得「揍自己」還不夠的人,還會擴大到勾引別人來揍他。

心理諮詢師是需要不斷反思的,動力學取向的諮詢師自己反思還不夠,還需要接受更有經驗諮詢師的個人分析,目的就是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很高興的事情,恰恰相反,未知的自我往往都是被壓抑、扭曲、異化了的自我,之所以被隔絕在意識範圍之外,就因為他們帶有「危險性」,除了會讓自己感到厭惡,還會有悲傷、絕望、憤怒、恐懼等。

討厭的本質是不認可、不喜歡,想要離開刺激源。討厭自己,就是不認可、不喜歡自己,想要離自己遠一點。討厭與憤怒的一個區別是,憤怒的時候會想要改變刺激源,而討厭的時候是迴避,沒有動力去改變。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提問者:對自我評價過低、體驗到厭惡、迴避或無力調節自我,對自己的迴避和無助也會導致再次負面評價,如此惡性循環。

我常常給學生們出一個小作業,讓他們補充「我是一個xxx的人」20遍。

同學們的反饋多是:「好難寫」「寫自己不好的方面時會有點難過」「靜下心來寫的時候對自己有點陌生的感覺」「我發現我還挺好的」等等。當要求他們與旁邊的人交換,讓旁邊的人寫20個「我是一個xxx的人」時,發現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中積極部分,遠多於自己對自己的積極評價。

有一些評價我們難以接受:「我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我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我是一個情商很低的人」「我是一個沒有自控力的人」「我是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我是一個會討好別人的人」.

有一些體驗我們極力否定:「我不應該生氣」「我不能悲傷」「我怎麼可以有那樣邪惡的想法和念頭」「我不能感性」「我的脆弱讓我羞恥」.

以上,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系統並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實體驗的基礎上,而是為了得到別人(含父母)的讚許,獲得積極關注。

羅傑斯認為人的發展動力是實現傾向,有機體本身自有「智慧」評價自我,而不是因為積極關注的需要過於強大超過了實現傾向的發展,從而導致自我不再信任機體的「智慧」。

例如摔傷了的孩子想要尋求媽媽的安慰,但是媽媽告訴他男孩子要堅強,這點傷不算什麼,不能哭,孩子就可能出現混亂,既想要媽媽的擁抱安慰,又真的覺得疼想要哭。繼而壓制疼痛和哭,放棄機體的評價和體驗,不再信任機體智慧。

筆者作為一個心理學科班出生的諮詢師,花了大學四年時間才接受自己智商不高的事實。

不認可自己、不喜歡自己的人是無法自我積極關注的,想要解決討厭自己的問題,就需要發展出自我積極關注。要發展自我積極關注,還得先找一個重要他人來給予個體積極關注。雖然我們回不到過去,但我們可以通過與父母和解、戀愛、做諮詢的方式來再次獲得重要他人的積極關注,從而發展自我積極關注。

羅傑斯說:「當我接受了現實的自己時,我就發生著變化」。

但從「不接受現實的自己」到「接受現實的自己」有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例如在諮詢室裡被積極關注的情況下,一開始我們僵硬疏遠地對待自己真實的體驗和感受,慢慢的我們更多的談論自己,到如實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到自由表達此時此刻的感受,直到接受當下所有的體驗,從而將諮詢室內發生的變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無論積極還是消極;信任自己的機體智慧,哪怕是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實習期)諮詢師

心理動力學和人本存在取向心理諮詢。擅長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個人成長、情感困擾等。

寄語:衝突自我束縛的牢籠,實現自我靈活的自由,我願與你同在。

猛 戳

相關焦點

  • 我真的好討厭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早晨7點鐘,我收拾好東西,出了門,當時我邊走邊跟好友視頻,說著我昨晚複習的狀況,有時說著說著會把自己說激動了,然後開始一個人對著屏幕手舞足蹈。不知說了多久,聊得正起興時,腳下一滑,整個人臉朝下跟大地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我手上拿的東西「嗖」的一下飛了出去。當時很尷尬,心裡想著:千萬不要被人看到我這幅窘樣。於是,我立馬起身撿起東西,像沒事人一樣走著。我偷偷從包裡拿出小鏡子,看看裹在嘴裡的牙還都在不?
  • 我討厭那些對自己家人都不好的人!
    按一般情況來說,家人都是我們最重要的人,很多人奮鬥除了為自己,更是為家人。一個人對自己家人好,這是正常的操作。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家人都不好呢,你還能指望這個人對其他人好嗎?即便他表現得對外人好,很大概率上也是為了某種目的演出來的,或者是別有用心的!比如,自己家人還不夠吃呢,為了表現他的慷慨,他把糧食送給外人。
  • 出軌的女人,我覺得自己好討厭
    我和男朋友是異地戀,很多年了,感情很穩定,或者說很平淡,但是有他在我就很踏實,但缺少愛的激情。  人總是在一段時間會很寂寞,空虛,這是這麼真的,總是覺得差一個人,一個可以談天說地的人,一個可以談談心裡話的人。  上一個月,我又一次覺得自己每天很無聊,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一個人加班時候無聊,打開了微信裡附近的人,挑了兩個看相冊還比較順眼的男的打了招呼。
  • 你討厭王漫妮嗎?不,我討厭三十歲的我自己
    想要的太多,於是很多人指責甚至瞧不起她,但我們真的是討厭王漫妮,還是討厭那個我們自己?眼看著到了三十歲,到了那個曾經給自己定下的混不好就回家的年紀。愛上一個有錢的男人,想著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卻不曾想遇到的是個渣男。事業不順,愛情遇到渣男,三十歲一無所有,像極了三十歲的我們很多人。
  • 【守護親情 | 討厭自己的父母,我是不是沒良心?】
    真的,真的,真的從來不會討厭我們?而很多人,跟我發出了一樣的疑問。說實話,當我看到,有些父母 覺得自己 「應該對孩子充滿愛」,「居然討厭自己的孩子,我是不是有病?變成那個「他自己都不想成為的 討厭的人」。
  • 比起你討厭的父母,也許你更討厭自己
    她對我這樣說過:「你知道對我來說童話是什麼,不是白馬王子,也不是白雪公主,是電影裡那種堅強的母親形象,能為自己的孩子遮風擋雨,披荊斬棘,這對我來說遙不可及,有時候我懷疑我這種性格的形成,是我母親在我身上的另一種烙印。」這種烙印來勢洶洶,擋都擋不住。你越討厭你糟糕的父母,你也越討厭你自己,你可能覺得他們就是你的鏡子。所謂的「與自己和解」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 討厭瞎打聽的人
    我是一個非常不喜歡打聽的人,比如人家在哪住呀,在哪上班呀,多大了,掙多少錢呀。我覺得這些都是關係隱私的問題,人家想說自然就會說了,何必要問?同理,我也不喜歡別人打聽我,一般跟我打聽的人,我就會遠著她,不喜歡她。所以我和鄰居的孩子媽媽們認識了好幾年,互相都不知道姓字名誰,大概我們之所以相處這麼久,就是因為太相似了。直到很多很巧合的時機出現,我們才旁敲側擊地知道了互相的名字。
  • 我討厭你
    你只需要記住一件事,在感情裡可以輕易放棄你的人,都是不愛你的。我討厭你。討厭你深邃沉靜的眼睛。你明明沉默著不說話,卻好像光束透進我心底,讓我的心思無處隱藏。我討厭你。討厭你似笑非笑的表情。三分笑意,七分淡然,還有幾許歲月的波紋,蕩漾成一朵最耐看的花,讓我禁不住採擷想當今生的偷花人。我討厭你。原是運動白痴的我,因為你,願意追跑到宇宙洪荒。
  • 你要給自己被討厭的勇氣
    但從阿德勒的目的論來看,因果關係就顛倒了過來:這個人因為認定自己的人際關係很差,所以從想法、行動上不斷地去驗證,放任自己愛說什麼說什麼,甚至什麼難聽說什麼,於是人緣越來越差,也就更印證了自己的想法。這種想法帶有逃避現實的目的,仿佛只要會說話,人際關係就肯定會變好。
  • 怎樣才能讓你知道,我討厭你.
    她特別喜歡對我說:「某某,咱們兩個處的特別好,我真的拿你當朋友!」其實我和她半年也不會一起喝一次茶吃一次飯,我確實不知道我倆怎麼就處的比她和別人好?如果有區別,那大概是:許多人需要她幫忙時就對她召之即來,但談心、happy從不叫她;而我既不尋求她的無償幫助,自然談心、happy也不叫她。
  • 「我討厭自己」!如何停止自我厭惡,變得自信?
    來自後臺學員的留言:「我真的很討厭自己,不管別人再怎樣真誠的誇我,我依然覺得自己很差勁。我努力考上好大學,找到體面的工作,嫁給很疼我的人,家人對我也很好,但就是這樣,我還是時時刻刻都感到自卑,我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自我厭惡」。
  • 我討厭父母,他們生下我只是把我養活了,沒有把我叫教好
    (1)我就比較幸運了,一直都不喜歡小孩,年輕的時候別人說那是你現在還沒到歲數,等到年紀該生小孩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現在是到年紀了,但看到周圍的朋友為了孩子失去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我越發不想要孩子,但我也怕社會的壓力,所以年輕時就想要是我以後老公能夠不孕不育就好了,現在我不確定老公是否真的不孕不育,但是一切都如我所願,家裡也沒人給過我任何壓力,至於其他人的背後議論我根本都不願意理會
  • 我討厭聊騷的男人就像討厭泥濘的路
    我是照憾青生,祝安!愛和出軌不衝突「我老公對我很好,節日的時候也會買禮物,在別人眼中他一直是個忠厚老實的人,我們夫妻倆就是朋友口中的模範夫妻。我一直都相信他,可是沒想到,他在我懷二胎2個月的時候,跟別的女人聊騷,被我發現了,對象還是一個小姑娘。」
  • 你討厭自己嗎?
    如果你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描述自己的,那就往下看吧:「懷疑主義者」很多社交都是可有可無的。我是一個不懂得社交的人,在別人的眼裡也是一個「非主流」的存在。高中的自己雖然成績不錯,但是頭髮很長,已經蓋過了半邊眼睛,在高考前幾天還被班主任在課堂上點名「調侃」。
  • 出走半生,我終究成為最討厭的自己
    小時候,討厭母親與父親吵架時猙獰表情和張牙舞爪,討厭母親與妯娌之間的斤斤計較和沒完沒了的攀比,討厭母親教育我們時的兇神惡煞或聲淚俱下……。他們已收拾好現場,孩子爸也回來了,我把一大袋果凍倒在茶几上,對孩子說:兒子,吃,吃不完我們丟……。孩子伯父母一聲不吭,孩子爸陰沉著臉瞪著我,半晌孩子奶奶訕訕地說了句:他們怕孩子吃了不好……。孩子爸也憋出一句「你至於嗎,這樣發瘋」。炸了!我把孩子抱進裡屋,出來把茶几上的果凍一骨腦掃在地上,然後指著孩子爸吼道:「我是發瘋,誰TM欺負我兒子我都要發瘋……」。
  • 有沒有人討厭自己的父母?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說法是否符合你提問的具體成因,但是我看到『有沒有人「討厭」自己的父母』這麼一個話題,的確讓我感到不能平靜,所以我想與你深入探討你的「討厭」的由來。討論中我們是否真的理解到上一代人會影響著下一代人模式呢?這樣的思考可能對你產生更深啟迪呢?你內心中是如何看待這種傳承的呢?在父母眼裡的子女永遠都是自己的小孩,所以他們愛、操心,管教、甚至責罵,都可以提升到「我是愛你的「視角來詮釋,從這個角度就算你覺得父母「煩「或者「討厭」,但他們卻依然會以自己的教養方式,這並不是容易改變的,對嗎?
  • 真正強大的人,不怕被人討厭
    一開始我還挺自責的,覺得好像欠她點什麼,也很遺憾這麼十幾年的交情說沒就沒了。仔細想想,我做錯什麼了嗎?求助是她的意願,幫不幫則是我的選擇,拒絕本身就是我的權利。慢慢地,我的心情越來越輕鬆,甚至還有些慶幸,活到這個歲數,總算有了一些被討厭的勇氣。生活中像我這樣被「不好意思」耽誤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
  • 我們都有可能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當時在我眼中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就應該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每天吟詩作對,玩耍打鬧,而如今當我再讀《紅樓夢》,卻覺得他二人不務正業,小肚雞腸。我們都有可能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小時候你討厭撒謊的人,可是有一天你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說出了謊話,臉不紅心不跳,說的有板有眼,說的字字在理,騙過了所有人,包括你自己。
  • 如何面對「討厭」的人
    G:我特別討厭一個同事Y,但在同一單位,沒辦法,每天還得打交道。 L:你是說,你與Y之間,發現一種東西,叫「討厭」? G: 是啊,討厭的狠呢。 W:那你覺得是Y擁有這個叫「討厭」的東西,還是你擁有這個「討厭」? G: 當然是Y啦,他就是個討厭的人。
  • 討厭自己,是變得更好的開始
    經常收到讀者的郵件說「姐姐,我發現我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我討厭在人群中抬不起頭來的自己」或者「姐姐,我很迷茫怎麼辦?我每天都無所事事,我恨這麼不努力的自己」,更或者是「我每天在學校插科打諢,花父母的血汗錢,我想要報答他們,可我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