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微妙的關係大概就是婆媳關係了,叫起來像母女,實際上隔了層血緣關係,說是不相關的兩個人,又共同愛著同一個男人。
生活沒有一帆風順,婆媳之間也很多摩擦,有的婆媳因為某些原因,勢如水火,甚至揚言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婆婆老了病了,曾經立下flag的兒媳真能做到置身事外嗎?
當事人吳阿姨:婆婆中風臥病在床,看在老公的份上,盡心照顧
吳阿姨的婆婆年輕的時候是家裡的一把手,什麼事都要管,因為看不慣兒媳,一有不滿就打電話給兒子告狀,搞得本來非常恩愛和諧小夫妻兩也是矛盾重重,差點鬧到離婚,最後以分開住結束。
如今婆婆年紀大了,血壓高,又中風了一次,腿腳不靈便。吳阿姨家本就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兒子這兩年買房,吳阿姨幫著付了部分首付,家裡實在是請不起保姆,婆婆只有老公一個兒子,又非常孝順,沒有辦法,照顧婆婆這個擔子只能落在了吳阿姨頭上。
用吳阿姨的話說,她是看在老公對自己好的份上,幫老公孝順長輩。
當事人蘭阿姨:婆婆得了癌症,她不止一個兒子,我拒絕照顧,有錯嗎?
婆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之前一直是住在大兒子家幫大兒子帶孩子,小兒子也就是蘭阿姨老公每個月按時給贍養費,女兒遠嫁也就過節能見到。本也相安無事。
婆婆生病就像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老年人體弱,得了癌症更是需要人貼身照顧,公公身體也不利索,妯娌提出和蘭阿姨輪流照顧,蘭阿姨拒絕了。
她就是心裡不平衡,年輕的時候家裡窮請不起保姆,生孩子坐月子叫婆婆來幫忙,婆婆以要幫大兒子帶孩子拒絕了,蘭阿姨坐著月子,老公忙著打工,自己帶孩子做飯搞衛生,落下一身病痛。
南方的冬天很冷,她和婆婆的關係也因此凍僵了。
後來家裡條件好一些了,蘭阿姨和老公也會定時給公婆打錢,她自認為做到了自己本分的事。
當事人李阿姨:她當年做出這種事,我就是離婚,也不會照顧她!
李阿姨嫁入了一個重男輕女很嚴重的家庭,而她頭胎生了個女兒,婆婆來幫忙帶孫女的心情就不太好,話裡話外攛掇她再生一個,見她不同意就時不時去兒子面前說道。
要不怎麼說母子同心,她老公認同了,孩子還不滿一歲,她老公就經常對她施壓,要求她應該賢良淑德,回歸家庭,「給老張家留個後」。
可是夫妻兩都是公務員,生二胎意味著她要失去工作,90年代的公務員多值錢啊!她堅決不生第二個,為此跟老公也鬧翻多次。
婆婆此後多次幹涉,李阿姨和老公的矛盾從吵架升級到動手,她老公打了她,女兒上了初中了,他們還因此差點離婚,為了女兒李阿姨忍了,可是女兒在這種不和諧的家庭關係裡長大,性格很自卑內向。
這一切的不如意,李阿姨都歸結到了婆婆身上,若是沒有婆婆的慫恿,或許她的婚姻不會不幸,為此她十幾年沒跟婆婆來往了。
如今婆婆生病住院,老公提出請護工不放心,希望李阿姨可以前去照顧一陣子,李阿姨堅決不從,甚至以離婚來威脅,最後還是以請護工、李阿姨時不時探望結束。
俗話說得好,十年看婆,十年看媳。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大富大貴之人,生活中難免有遇到困難的時候。
將心比心,就是你在我困難的時候願意拉我一把,我也會在你需要我的時候,盡心盡力幫忙。
都是愛著同一個男人,就算不能相互扶持,守望相助,也沒必要給對方出難題,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把日子過得順心如意。
女人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家庭,大部分人一開始還是抱著好好過日子的心思進入婚姻的,所要面臨的婆媳難題,歸根結底還是因男人而起。
女人其實是很感性的,但凡老公能夠理性不偏不倚、願意多支持、理解、愛護妻子,女人就會心甘情願為家庭付出,是斤斤計較還是大度容人,男人的表現很關鍵。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