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數群體(以下並不完全)
Homosexuality(同性戀者)
相同性別之間的個體產生愛慕、情感、性吸引及性行為吸引的現象。同性戀行為或稱同性戀生活模式。基於同性吸引,從而選擇這種包括同性之間的情感依賴及性行為的生活模式。愛慕的對象為同性。
Bisexuality(雙性戀者)
雙性(Bisexual)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植物學,植物學家用這個詞描述那些同時具有雄性與雌性生殖器官的植物。雙性戀,又稱雙性愛、雙性向,指對男女兩性皆會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是性取向分類之一,與單性戀取向齊列。
Demisexuality(半性戀者)
只對特定的人產生性趣 (不管對方的身心性別),必須依靠極強的情感上的維繫,才能得到性喚起。
Androsexuality(男性戀者)
只對男性特質感性趣,男性戀和同性戀以及異性戀的差異在於不依賴性別認同和先天性別,只是對男性的特質感興趣,男性戀者愛上人就特別爺們,不會喜歡偽娘或者變裝皇后這類的人。
Gynosexuality(女性戀者)
只對女性特質感興趣,和男性戀愛一樣女性戀也和同性戀以及異性戀的差異在於不依賴性別認同和先天性別,並不計較對方是否先天性別為女性 (也不在乎自身的心理性別為男性/女性),只要對方特別有女人味,當然,一名女性戀者是不會對女漢子感興趣的。
Ambisexuality(兼性戀)
對同時展現出男性和女性特質的人 (尤其是雙性人) 產生興趣。
Asexual(無性戀)
無性戀者指的是那些「無法感知性吸引力的人」。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傾向或者宣稱自己沒有性傾向的人,即不會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出性傾向,即缺乏性驅力。無性戀者一般只會在精神上或審美上被吸引,但別人無法對他們產生性吸引。因此一些無性戀者可以和別人維持除性以外的親密關係。
Aromanic(無愛者)
無愛者指的是那些「極少能感受到或無法感受到他人浪漫吸引力的人」,無愛者並不缺乏與人的情感交流,只是沒有產生浪漫情節去發展一段戀情的本能需要。無愛者也僅僅會在心理移情作用的支持下產生對愛情的需要,但是這種需要通常以柏拉圖的方式呈現出來。無愛者和無性戀者一樣,通常是「天生的而非個人選擇」。
Graysexual(灰色地帶)
Graysexual指的是「介於無性戀和有性戀間的一種微妙性向」。定義為「遊走在性和無性之間的某種傾向」。被定義為是graysexual的人可能是直也可能是彎,也有可能是除這兩者以外的其他性傾向。
Demisexual(半無性戀)
Demisexual和Demiromantic(半浪漫情節)很類似,是指「只會在同某人建立起足夠深厚的感情後,才能對其產生性慾望的人」。
Lithromantic(性單戀)
指的是「對某人產生愛戀,卻不希望獲得情感回應的人(這類人的戀愛情節可能會因對方的情感回應而消失)。因此,他們有的可以接受戀愛關係,有的則不能」。
Pansexual(泛性戀)
和Polysexual(多性戀)類似,泛性戀指對任何性別皆可能產生身體吸引或愛慕情緒的人。泛性戀者完全不在乎對方的性別 (包括生理、心理性別),也就是說,無論純男性/純女性/雙性人/變性人等,他們都會喜歡 (同時也不在意對方的性取向)。
Panromantic(曲性戀)
Panromatic是指對任何性別皆可能產生愛慕情緒,但不會產生性慾望的人。
Sapiosexual(智性戀)
詞根是拉丁語中的sapiens,指的是智慧,而後半截就是英文裡的sexual,就像異性戀指的是「只會對異性產生愛情和欲望的人」一樣,智性戀指的就是,「認為一個人的智商和頭腦是最吸引人的性徵,會被對方的智慧所吸引,產生愛慕之情,甚至是性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