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2021-01-11 洞見

有來有往的人,朋友越來越多。

作者:洞見·純香

俗話說:「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喜歡佔別人便宜,是因為格局狹小;

懂得禮尚往來,才是最頂級的智慧。

與人交往,一個人的處事方式裡,背後所透露的是日積月累的涵養。

01

不佔便宜是教養

前段時間,有一對相親男女的糾紛,引發全網的圍觀。

為了這次相親,他們約了一場飯局,席開四桌,看起來很有排場。

可是到了結帳時分,男子卻腳底抹油逃跑了。

女子在網上痛斥男子,卻引來大家的無情嘲笑。

事情是這樣的,兩人初次見面,因為事先說好由男方請客,女子一口氣叫了23個親戚。

飯局上,這幫親戚沒拿自己當外人,點菜挑最貴的,還要了不少高價菸酒,一通胡吃海喝。

一頓飯下來,竟吃了19800元!

男子結帳時,看到帳單傻眼了,於是溜之大吉。

事後,他聯繫女子,表示願意承擔兩桌的餐費4398元,其他幾桌由女方承擔。

女子很無奈,只好找親戚們AA。

可是親戚們不樂意了:「是你讓我們去的啊!」

有人說:「偷雞不成蝕把米,一場相親,暴露了最難堪的吃相。」

這場鬧劇看似荒唐,然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有的人總想著如何佔別人便宜,殊不知,到頭來卻坑了自己。

都說貪婪是人的本性,可是能夠為別人考慮,不佔便宜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想起前段時間,朋友楠楠和我說過的一件事。

她獨自去北京工作,在那邊租了個房子,押一付三,花了不少錢。

可是入職一周之後,因為家裡臨時有急事,她不得不辭職回家。

為了儘快把房子轉租出去,她願意少收當月的租金,只拿回押金和兩個月的房租。

恰巧有位同事想要換房子,看了房子之後,決定租下來。

楠楠主動提出減免當月的房租,同事卻堅持按照剩餘的天數算,把錢一分不少地轉給了她。

同事說:「反正你搬走之後,我也就搬進來了,該給多少就給多少,我不能佔你便宜。」

同事的一番話,讓楠楠覺得十分感動。

生活中,喜歡佔便宜的人,心裡時刻都裝著小算盤。

而那些樸實厚道的人,言談舉止間,總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真誠。

我始終相信,不佔別人便宜,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厚道之人,也必定會有後福。

02

人情往來是修養

常聽人說,人情往來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實際上,這恰好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

《禮記》中有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和王漫妮的一段交往,成為佳話。

王漫妮是一家奢侈品店的銷售,因為一次誤會,差點被領導辭退,好在鍾曉芹站出來幫她澄清了。

從那以後,王漫妮對鍾曉芹一直心存感激。

後來,顧佳想買一個愛馬仕的包包,鍾曉芹介紹了兩人認識。

王漫妮很實誠,雖然欠的是鍾曉芹的人情,可是對於鍾曉芹的朋友,她也不遺餘力地幫忙。

哪怕是第一次見面,也拿對方當朋友看。

因為那款包包很難買到,王漫妮打電話聯繫以前的同事,說盡了好話。

最後,同事終於答應把原本要留給VIP顧客的包給了顧佳。

同事問起買包的人,王漫妮脫口而出:「不是我客人,是我朋友。」

顧佳也考慮得很周到,除了包包,她還同時買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只為了給漫妮的同事增加點業績,不讓漫妮難做。

除此之外,還細心地告訴漫妮:「不用擔心,在我能力範圍之內的。」

在這場人情往來中,她們倆沒有佔彼此便宜,反而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考慮。

也是因為這次經歷,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

《紅樓夢》中有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劉姥姥便是這部著作中,通曉人情的一個人。

當年劉姥姥一家饑寒交迫,為了過冬活命,不得不跑到遠房親戚賈府那裡借了些銀子。

冬去春來,到了夏秋瓜果成熟時,劉姥姥又來了,不過這次不是來「打秋風」,而是為了報恩。

她扛了滿滿的兩大袋,裡面裝的都是剛從地裡摘下來的瓜果菜蔬。

劉姥姥說:「給平日裡山珍海味的姑娘太太們嘗個鮮。」

雖是大字不識的鄉村老嫗,卻能做到如此知禮數,懂人情,難怪連王熙鳳都被打動了。

後來賈府沒落,樹倒猢猻散,只有劉姥姥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搭救落難的賈府千金。

聽過一句話說:

「世間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有付出有收穫,才是一段感情最好的維繫。」

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欠我們,更沒有人有義務幫助我們。

因此,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也許對你伸出援手的人,並沒有期待著你的回報。

可是能夠主動地回饋善意,便是一個人真正的修養。

只有記住別人的好,才能溫暖自己的心。

只有懂得禮尚往來,關係才能長長久久。

03

在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頗為暖心。

記得小時候,青黃不接時,我們家會向鄰居借麵粉,一袋100斤。

等小麥打下來新的,再及時還上,每次都會多還10斤。

奶奶總說,100斤是理,10斤是情。

有時候會疑惑,借多少還多少就行了,就算不多還,鄰居也不會說什麼。

但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說,你借我應急,我送你謝禮,借少還多是規矩,這是禮尚往來。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有來有往的人,朋友越來越多;自私自利的人,自然孤獨終老。」

年歲漸長,越發懂得,人情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如果一味地消耗,最終難免會所剩無幾。

只有用心地維繫,彼此的情誼才會歷久彌堅。

要知道,世上從來沒有隻索取而不付出的好事。

喜歡佔便宜的人,勢必會敗光自己的人品。

禮尚往來,是最古老的智慧,卻永不過時。

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焦點

  • 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本份、不佔別人便宜,這是做人起碼的教養;受人關心幫助,懂得感恩,或給別人幫助,或回饋禮物,或當面道謝,這是做人基本的修養。有一則「三碗雞蛋面」的故事:第一次,父親做了兩碗面,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問兒子要吃哪一碗?兒子說要有蛋的那碗。
  • 不佔便宜,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深度好文)
    買東西時急功盡力的討價還價,不給對方分毫之;買東西被多找了錢卻不吱聲;吃飯請客不付錢……他們貪圖小便宜,摳著自己的錢,霸著別人的錢。總之是「吃拿卡要」,盡佔別人便宜。其實,人生不能總佔便宜,吃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董必武曾說過:「人要成功,做到兩吃,能吃苦,能吃虧」。
  • 生活中的人情往來
    人情往來原創是個中國人,就免不了人情往來。從婚喪嫁娶到孩子上學、喬遷新居、生病住院等等,這是最普通的也是最傳統的人情往來。有時鄰居不一定同時來,所以這個病的來龍去脈要講好幾遍,聽者說的話也大同小異。來看望的鄰居都是自發的,沒有人特意通知,「誰家的,病了,出院了,去看看吧!」沒有這樣的。這些人情往來,都是自願的,也多少有些人情味兒。後來,住進了小區,鄰裡之間都不認識,也很少聚在一起嘮嗑,有的對門住了幾年,都是在貓眼裡看見過,更別說知道姓甚名誰,幹什麼了的。
  • 人之間-論人情往來
    正向不平衡就是一種有利於平衡的「準平衡」,而負向不平衡則是越過「平衡點」的不平衡。人情往來也是如何平衡取與予的關係問題:多予少取是好人,先予後取是高人,只予不取是聖人;多取少予是壞人,先取後予是俗人,只取不予是小人。人是一種貪婪的名利動物,每個人都在求取自身名利的最大化,人人都想從別人那裡獲得更多的好處,總想著如何在人情往來中佔別人的便宜。
  • 人情往來如何才能不走樣
    原標題:人情往來如何才能不走樣聲音導讀:中國是禮儀之邦,講人情、重禮數是文化傳統。特別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添丁增歲之時,合理限度內的人情消費往往能夠成為聯絡感情的紐帶。但不能否認的是,當下社會上的人情消費有一些走了樣、變了味,甚至成為「人情債」。最近,網友對我國部分地區平均1900元的壓歲錢議論紛紛,這讓人情消費的話題再次成為社會熱點。
  • 人情往來,三個建議
    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過什麼樣的生活,人情往來都是在所難的,有的人在人情往來的時候,讓人感覺到很苛薄,有些人卻讓人感覺到很溫暖,刻薄的失去了好人緣,溫暖的有了廣泛的人脈,離成功也更近一些。關於人情往來,小編給大家三個建議。【1】仁者交心,心者頻往。
  • 人情往來帶來的煩惱
    人情往來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在妻子看來,丈夫的親戚和自己沒有一點關係,但她沒想的是自己和丈夫是一家人。親戚結婚了,按道理說只要人情到了就行,去不去也無所謂了,但是在農村講究的是,你送不送禮不要緊,但是人一定要到,人到人情到的意思,如果說送太多禮人沒有去,那也是不好的,人家會說你瞧不起他。這樣的就挺尷尬了。禮,可以少送,但人,一定是要去的。這就是農村人情來往的真正情況。
  • 銳評丨人情往來切莫重利忘「情」
    雖然社會在發展,收入在增加,但過多過濫甚至變味的人情往來,既與勤儉節約的社會要求格格不入,又給家庭、個人帶來不小的負擔。破解兩難困局,需要在民風民俗上動大手術,尤其要把握住人情往來的度,既要讓鄉裡鄉親的情感在人情往來中進一步深化,又要充分考慮家庭、個人的承受能力。有個很好的例子值得效仿:山東淄博的南太合村30多年來,紅白喜事隨份子一直只有5毛錢。南太合村的做法堪稱典範。
  • 生活在農村,太多的人情往來讓我們很無奈,但卻又身不由己
    但在有的地方,還存在不正常的「人情風」現象,不利於傳承弘揚良好鄉風民俗,這值得我們深思。這只是小劉在春節期間的人情支出。事實上,有的地方農村人情往來的種類越來越多、頻率也越來越高,除了婚喪嫁娶之外,滿月宴、生日宴、喬遷宴,有的甚至小孩錄取高中、買車等都要操辦一番,有時由於都在同一天操辦,送人情的人分身乏術但又不得不送,還會出現送人情「人未到、錢先到」的現象。
  • 人情淡涼,別在人情往來上過度消耗自己了,埋頭做事學習吧
    我們的社會,一些人概括為人情社會。其實,我的感覺,我們的生活中人情很淡很涼,與其在人情往來上過度消耗自己,不如好好埋頭做事學習。過去,我們的社會農耕文明的氣息濃厚,人情確實比較醇厚濃重。人與人之間,真的比較有感情。比如我曾經經歷的上世紀70年代,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互助的氛圍確實比較濃厚,人幫助人的情形確實比較多。但是,時代在變。
  • 為什麼經歷的人情越多,人就不相信人情解決問題了呢?
    2、蔡康永說過::「人情可不是黃金珠寶,死死地鎖在保險箱裡是不會產生所謂人情的。有來有往,才叫人情。」深以為然,人情大多數都是人際交往來的產物。look,對你不好的,不一定就是害你的人,對你好的人,不一定就是真心幫你。(OK,請不要關心為什麼狐狸為什麼不嫌髒好嗎。。。)
  • 人情往來怎就成了負擔(評論)
    看來,繼春節過後,今年的第二陣「人情風」高潮即將颳起。面對這即將刮來的人情風,筆者倒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不吐不快。  本來,禮尚往來乃中華民族之傳統,是人之常情,本無可厚非。但當人情越來越瀰漫著濃烈的金錢味,直至變成負擔,把人情當成債務時,就不得不需要反思了。  過去,人情往來主要是一些紅白喜事,相對單一,親朋好友送的禮也很隨意。
  • 朗誦:修養,教養,素養,涵養
    ,教養,素養,涵養,「」四養」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一個重要標誌。,為人處事,格局大,胸襟寬,總是大字向前,離遠小字,大度,大氣,大放,不斤斤計較,不雞肚猴長,不耿耿於懷,不雞雞歪歪。 何為「」教養 」,就是你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高等教育,知書達禮,尊重長輩
  • 人情往來,這幾樣東西一定不能借!
    -01-人情往來,金錢不能外借不論任何關係,只要談錢,就有可能傷感情。一個同事,因為在一個部門,關係還可以,有一次他和我借錢,說是三個月內還清,於是我就借了1000元給他。三個月後,我給他發消息,他說好的,讓我把帳號發過去。我當時也覺得這人不錯,說還就還。結果過了很多天都沒有收到消息。
  • 人情往來切忌「臨時抱佛腳」,否則所有人都會不搭理你!
    |職場上人情往來,一定要避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發生,太勢利!在職場中,人情往來也是非常頻繁的。升職加薪、朋友間來往、同事間互相幫助等,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人情往來。但是有些人總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平時對於所有人都愛理不理,只有當求著人家的時候再來「言語懇切」,即使心再好的人也不會願意幫助你。所以,在職場中,我們對於每一個人都要有一個溫善的態度,尤其是當別人給予你幫助的時候,多說兩句感謝的話,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買一些禮物當作心意送給他人。哪怕這個人對你沒有過幫助,也得保持一個良好的態度,萬一以後遇到事情需要他的支持呢?
  • 經濟日報刊文談人情往來:「窮講究」不能變成「講究窮」
    經濟日報刊文談人情往來:「窮講究」不能變成「講究窮」 肖華 李政/經濟日報 2019-07-07 06:36
  • 人情往來,這樣的禮就不要隨了,不然就是冤大頭
    導讀:人情往來,這樣的禮就不要隨了,不然就是冤大頭文|減壓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人情往來,這樣的禮就不要隨了,不然就是冤大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江蘇宿遷倡議「人情減負」引熱議
    快過年了,又是人情往來的高峰期。1月10日,宿遷發布《人情新風''宿9條''》,其中,「嫁娶不要彩禮」、「隨禮往來一二百」等引發熱議。我們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作為首條,旨在倡導大家除了婚事和喪事以外,其它事項可以不辦,這樣既給自己減少麻煩,也為他人減輕負擔Q:隨禮往來一二百, 不把「人情」變成債A:在前期徵集意見和調研過程中,有市民反映當前有的地方人情來往隨禮金額越來越大、花費也越來越高,給大家帶來一定負擔,「人情味」變成了「人情債」。
  • 喜歡佔便宜的人,終究是要還的
    因為沒有人靠著佔便宜發家致富,所有佔過的便宜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歸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她在附近的廠子裡待不下去了,她只好辛辛苦苦早出晚歸去較遠的工廠上班。越想佔便宜的人越容易吃虧。不佔便宜是教養,禮尚往來是修養。
  • 所謂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
    小時候,看武俠片,總想成為那個真性情的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對壞人不假顏色,對當權者不會卑躬屈膝,多暢意。那些風度翩翩的反派,道貌岸然,骨子裡都是陰謀算計,多討厭。但最後,我們誰也沒有成為令狐衝。我們也學著收起情緒,保持微笑,難免忍氣吞聲,更沒有什麼陰謀詭計要對付。生活,不是江湖,我們才發現,不讓人難堪的教養,比直來直往的真性情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