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如何處?堪稱鄉土中國的第一難題。
遠房親戚琳琳前年和婆婆大戰一場,至此反目成仇,婆婆撤回農村老家,丈母娘撇下孫子進京照顧外孫,每到過年過節夫妻倆各回各家,琳琳和婆婆兩年多沒有講過一句話。
琳琳的這場婆媳大戰是婆婆率先挑起的,婆婆嫌媳婦下班回家不幹活非要請鐘點工,每日罵罵咧咧,可是她說的是老家方言,兒媳婦聽不懂於是也不理她,婆婆的憤怒得不到反應,火窩在心裡越積越多,終於在一天晚飯時爆發了。
這天又是婆婆在罵媳婦不理睬,婆婆氣急敗壞拿著手中的苕帚棒敲在了兒媳婦背上,奈何琳琳也不是吃素的,猛地一下後背被襲擊當然要還手,她抄起地下的花盆砸過去,正好砸到婆婆的腳踝,這下婆婆不幹了,往地下一坐開始哭天喊地叫她兒子做主。
但兒子能咋做,自己媽媽先動的手,總不能為了讓媽高興打老婆吧。最後兩邊都哄了哄協助調解,但老婆放話婆婆必須走,婆婆回了老家,立刻逢人就臭罵兒媳婦,弄了個臭名昭著。
琳琳是80後,從小被爸媽捧在手心長大的,而且自己月薪三萬塊,自然不會受婆婆這種氣。但對於60後、70後這些自小就被教育「忍」的小鎮家庭婦女們來說,婆婆再壞也得忍受著。
我一個高中同學的媽媽,夫家三代單傳,她因為生的是女兒,一直被婆家看不起,孩子剛滿月就被婆婆偷著送了人,她瘋了一樣的大鬧最後丈夫逼著她媽說出孩子下落找了回來。既然孩子回來了,那麼根據獨生子女政策就不能再生了,婆婆很生氣,此後便一直找茬欺負媳婦。
有天婆婆把兒子派去姐姐家拿東西,兒子一走她就鎖了大門,和丈夫一起拖著兒媳婦在院裡打,後來是兒媳婦的喊聲驚動了鄰居,鄰居叫回兒子才救下她。這次暴打事件之後她們一家就逃到了相隔好遠的另一個市,除了同學爸爸隔幾年回去一次,其他人都沒回去過。
日子平靜地過了20年,同學爺爺去世,同學爸爸作為唯一的兒子必須承擔起媽媽的養老責任,於是婆媳再次相見。然而婆婆依然本性未改,整日找茬罵媳婦,而且罵得非常難聽。同學氣不過和她奶奶吵了幾次,但她媽媽說她畢竟是老人要有最基本的禮貌。
同學氣瘋了,我也氣瘋了,這哪是什麼老人,這分明就是老巫婆吧。應該給傳統的尊老敬老觀念規定個範圍,對於那些倚老賣老的惡魔,還談什麼尊敬,直接反手一個巴掌。前幾年流行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老人都變壞了,其實根本不是老了才變壞,重點在壞不在老,壞人變老了會更壞。
老話說「多年媳婦熬成婆」,暗示婆媳關係中婆婆佔上風,什麼事都是婆婆說了算,媳婦只有忍氣吞聲受窩囊氣的份兒。古代女人在家從父,嫁夫從夫,夫死從子,一個女人要想在家中頤指氣使,必須得熬,熬到自己兒子娶了媳婦進門,自己才能抓到一個欺負對象,把自己曾經受過的氣全都撒在這個女人身上。
但是大清都已經亡了一百多年了,這些婆婆們還是沒改掉老封建思想,完全沒意識到自己不是兒子媳婦小家庭裡的成員,非要想著在別人家裡做主。就比如我表姐琳琳的婆婆,想做主不成還要動手打人,月薪三萬的媳婦在她眼裡就是臭狗屎。不想想要是你好好的不作妖,會有多少福等著你去享。
大家都是「孝」文化裡長大的人,要是婆婆能待媳婦好一點,哪個兒媳婦會不孝順。和和睦睦的過日子多好,幹嘛非執著於傳承折磨媳婦的傳統,女人何苦為難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