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2020-08-04 濃濃情感

在我們上一輩父母那裡,家家戶戶都有幾個孩子,孩子一多,父母顯然有些偏心,這也是常情。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父母常常忽略的嫌棄的那個孩子反而對父母越盡心。為什麼越不受父母疼愛的孩子越孝順呢?聽聽過來人都是怎麼說的呢?

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50歲的李阿姨覺得與子女今生就是一場緣分,有的緣分深,有的緣分淺,姊妹6個裡面排行,老二往往是不受寵的,從小不太喜歡說話,因為大姐比較強勢,做事有主見,所以自己是屬於身體比較嬌弱的,沒有弟弟妹妹可愛活潑到我這兒沒有過多的愛,小的時候,家裡的活卻要我幹,讓我感覺很不樂意,後來各自成家。很不幸生了一場病當時需要住院做手術,自家的男人不理不睬,於是有求於自己的親娘可不行,親娘卻拒絕了,心裡卻很涼。因為當時大姐正在坐月子,需要親娘的伺候,那件事之後對爹娘有了更深的偏見,他最寵愛的兒女做什麼事都是大事,而我的事全是小事兒,自然跟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僵硬了。

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其實與自己的父母沒有隔夜仇,慢慢的就把這件事情淡忘了,我對於父母還是一如既往的很好,雖然不富裕,但是買好東西總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親娘,心裡很難受,因為他每天惦記的都是其他的子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天天在親娘跟前盡孝,卻比不上其他人的一個電話。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其他女兒的身上,我卻沒有得到父母的愛。為什麼越孝順的孩子越不被愛呢?有些時候我們在較勁,對於父母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睿智的父母不會把自己的偏愛表現出來。父母的愛強求不來,有些人就是天生的親情很淺薄,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一切隨緣。

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柳阿姨70歲有兩個兒子,老大從小就特別聽話懂事,結婚後也沒有操心,只用了3萬塊錢就把媳婦娶回了家,老二卻不讓省心,結婚的時候在城裡買了房子,彩禮還拿出了10多萬,結果兩口子卻離婚了,相比下來老二不省心,老大天天在自己的身邊,有些時候還會因為一件小事沒做好就衝著老大發脾氣。這樣讓老大的媳婦兒覺得自己有些偏心。其實說實話都是自己的孩子,哪個不心疼呢,只不過老大太省心就會忽略了他的感受。老人一般都有對比的心理。誰過得好自己臉上都有光,天天在自己身邊的子女卻看不到他的好,遠的香,近的臭。往往孝順的子女都是憨厚老實的,睿智的父母。儘量的學會一碗水端平。

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通過以上阿姨的說法,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家裡越不受寵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會越孝順呢?

首先第1點 小時候不受到父母的寵愛心理,什麼都明白答案,不能去怨恨父母,他們仍然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自己已經成年不收,寵愛的孩子吸引父母的注意,也會向父母證明自己是優秀的。

第2點責任心不受寵的孩子也是被父母養育大的,他們要回報父母這種責任心,不敢做出多過分的事情,都不會嫌棄自己的老人。

第3點受寵的孩子感恩的心比較弱 越是受寵他們心裡有優越感,認為自己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絲毫沒有回報之意,許多受寵慣了的孩子,當家裡需要幫忙的時候不願意伸手,反而會讓不受寵的孩子來幹活,小時候不受寵愛卻需要一生來平復這種心情,還希望家長能夠做到儘量的公平,好好的對待每一位孩子。

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的孩子一般都屬於行動派,他們不會甜言蜜語,更願意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內心對父母的好,想做就去做。父母往往喜歡那些說好話順應自己心意的孩子,能夠把父母哄得開心,那些行動派的孩子反而會產生偏見,孝順的孩子很實在,他們做任何事情不爭不搶任勞任怨,留言自己吃點虧也不在乎,孝順的孩子一般不忍心拒絕父母,他們有同理心,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問題,如果父母對自己發脾氣,他們往往能夠體會,可能遇上了不順心的事。會把負面的情緒消化掉,在情緒上表現出來的是不爭不搶父母覺得孩子有些時候比大人懂事,我們父母要珍惜孩子的孝心。不要把孩子的這種付出當做是應該的。

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有些孩子就是能收回到,他們有一張嘴什麼都不做,卻能夠讓長輩喜歡,因為他們謊話連篇,能夠把大人哄得開心,父母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會把情緒漸漸的發洩到孩子的身上,孝順的孩子懂得換位思考,他們即使讓自己受盡委屈,也會順從父母。孩子孝順,父母沒有錯,我們的父母一定要端正態度,沒有哪個父母不愛孩子,這種愛無關懲戒,父母與子女要多溝通,建立起信任,才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夠擁有和諧的家庭。通常父母對家裡脾氣暴躁,甚至對某個孩子要求會更加的嚴格。都是父母的親骨肉,做到不偏不倚,如果太偏愛其中的一個孩子就會叛逆蠻橫,還會產生自卑的心理,讓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親近。

為何不受寵孩子反而更孝順?50歲阿姨:父母的愛強求不來

在生活中不管大人和孩子都喜歡聽好話,孩子很聰明,他們能夠抓住大人的心裡一天到晚都會哄家長開心,這樣的孩子不用做事情就可以得到家人的重視。有些時候為了迎合父母的心意,他們總會編出一些謊話,而老師的孩子卻喜歡默默的付出。得不到大人的喜歡,太老實,容易讓自己吃虧,因為這樣很容易讓人拿捏,老實的孩子不抱怨,他們即使吃了虧也沒有太大的影響,時間久了就得不到父母的寵愛,父母反而會變本加厲的職責。作為家長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傷害孩子的內心,要不要隨意的去縱容孩子。你們是否覺得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喜歡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孩子越孝順?每個原因都很心酸,父母請別再偏心
    周圍這樣的例子可真不少,一個家庭裡往往是最不受寵的那個最孝順:網友A:我家爸爸排行老二,可以說是最受忽視的那個了,平常爹不疼娘不愛,就大兒子和小女兒最受寵,但現在這倆也最不孝順,我奶生病了都不看望,全都是我爸在跑前跑後。網友B:我老公是家裡的小兒子,家裡是老大最受寵,老人有什麼好處先想到大兒子。但家裡一有什麼事,不論大事小事都要給我老公打電話。
  • 父母不喜歡孝順的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無非是自己最疼的那個孩子。可有意思的是,往往最後常伴床榻孝順父母的,反而是那個最不受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現象,在農村有,城市裡也有。尤其在兩個時候最能看出來誰親誰疏。一個是在醫院裡,一個是在借錢的時候。
  •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但是,社會上卻有一種怪現象,那就是越是孝順的子女,在家裡卻越是不受寵愛。最不受寵愛的孩子,卻是最孝順的孩子李阿姨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對於女兒,李阿姨的態度一直都是不冷不熱的,但是對於兒子,李阿姨真正做到了是百依百順。小時候,女兒的玩具都是兒子玩剩下不要了的,長大之後,李阿姨又給兒子買車買房,而女兒什麼都沒有。
  • 為什麼現在外孫更受寵?是老人變心了嗎?不,是老人看清現實了
    老人疼愛自己的子女自然也連帶著疼愛孫子外孫,所以如果自家孩子不受寵,父母也要反思檢討下自己的問題。以前都是孫子更受寵一些,但是現在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外孫的待遇反而提高了不少。簡而言之,王阿姨覺得兒媳事太多,剛開始孫子出生的時候,王阿姨也十分高興地去給兒子兒媳帶娃。但是兒子兒媳見有人帶娃,就再也不管孩子的事了,兩個人下了班也不知道看會孩子讓自己做飯。
  • 父母偏心成常態,老了之後最孝順的,卻常常是不受待見的那個孩子
    編輯|張心怡定稿|菁媽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父母偏心是一件常有的事情。而大家似乎都發現,最後孝順父母的卻往往是最不受寵的那一個。覃奶奶因為年齡大了,所以身體的毛病也變多了,這段時間總是往醫院裡跑。她常常和護士喃喃到:「當初就不應該這樣對我的小囡囡。」
  • 父母為何不待見孝順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2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並不待見那些孝順的子女,反而會去偏心那些不孝順的,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聽聽這2個老人說的心裡話。王女士我是農村婦女,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事業有成在上海定了居,而小兒子由於年輕時不學無術只能在老家扎了根。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真心話
    導語: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林女士:我有兩個兒子,一大一小,生老大的時候,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訓練老大成為一個能吃苦,少提要求的孩子。因為當時有這個經濟條件,老二從小就深受寵愛,所以老二的脾氣和老大很不一樣,老二很愛提要求,不懂事,老愛胡鬧。因為老二不怎麼懂事,老大比較懂事,所以我在老二身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和老二相處的時間多了,我就比較偏心老二。因為老二就是要向著他,就是要多寵他,他才會聽話。為了讓老二聽話,為了讓老二不那麼胡鬧,所以我分了更多的愛給老二,我更偏心老二。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出實情
    導語: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林女士:我有兩個兒子,一大一小,生老大的時候,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訓練老大成為一個能吃苦,少提要求的孩子。因為當時有這個經濟條件,老二從小就深受寵愛,所以老二的脾氣和老大很不一樣,老二很愛提要求,不懂事,老愛胡鬧。因為老二不怎麼懂事,老大比較懂事,所以我在老二身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和老二相處的時間多了,我就比較偏心老二。因為老二就是要向著他,就是要多寵他,他才會聽話。為了讓老二聽話,為了讓老二不那麼胡鬧,所以我分了更多的愛給老二,我更偏心老二。
  • 50歲的阿姨告訴你:心若在,愛就在!
    今日在公交車上遇到一個50多歲的阿姨,情不自禁的被她吸引。因為周末孩子們不上學,車上不算擁擠,剛好每個座位上有人。坐我斜對面的阿姨,十分健談,特別愛笑,身材卻很苗條,穿著一件淺灰色的風衣,簡單大方,一直都在不停的說著她的故事。
  • 這「3類父母」晚年很「受寵」,子女都爭著贍養,希望你也在其中
    林阿姨平時性格和善,溫柔可親,平時經常樂於助人,而且重要的是生育的兩個兒子都非常孝順,不單平時大兒子沒事兒就買著一堆東西帶著外孫回家,小兒子一家也經常噓寒問暖,一家人經常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是小區裡人人羨慕的模範家庭。
  • 長輩們請放過年輕人吧,關心是強求不來的
    ,是個愛管愛說愛責怪別人當成是關心的老人家。她當時讓父親帶了一個紅包給小艾,還責怪她住院了也不告訴她一聲。小艾看到紅包簡直崩潰,忍不住說父親竟然把這麼秘密的事情告訴別人,父親反而怒斥說,姑媽不是別人,也是親人。那就算了,小艾吞下怒火,回了一個大紅包之餘,還得給姑媽打電話解釋和道謝,最後再三叮囑她,這個事情不要告訴別人,她不想太多人知道。
  • 「我花50萬買不來兒子家一個床位」70歲老人一番話,讓人心酸
    文|秘籍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身邊越來越多的父母,即便有兒有女,也對未來養老問題很擔憂。甚至,有很多父母年紀輕輕就開始為養老打算,決定:養老靠自己。我鄰居陳大爺,今年70歲了,他是那種非常傳統的老人,他的養老觀念就是「養兒防老」。他覺得只有那些沒兒沒女,或者子女不孝順的老人,才會去住養老院。
  • 不孝標誌—新型啃老橫空出世,大多數父母沒察覺,反而認為很孝順
    ,反而誇孩子很孝順。張阿姨只有一個寶貝兒子,夫妻倆人也是費心費力地將兒子拉扯大。後來趕上兒子結婚,孫子出生,倆人只能是忙得腳打後腦勺似得幫忙帶娃。終於等到張阿姨夫妻倆也退了休,倆人本以為終於可以好好休息幾年,可是兒媳卻時不時地將孩子送到張阿姨家,美其名曰緩解張阿姨倆人無聊的生活。
  • 新型「啃老」方式問世,可憐多數父母未發覺,反而覺得子女很孝順
    新型「啃老」方式,可憐多數父母未發覺,反而覺得子女很孝順兒子的這種行為也讓張阿姨感到非常開心,直言自己有個孝順的兒子,總是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好。現在雖然不少父母已經不願意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也沒有辦法逃脫孩子的啃老,像張阿姨兒子的這種行為,其實也是一種新型的啃老,可憐的是,多數父母沒有發覺,不少父母並沒有覺得孩子這種吃飽了還不空手走的行為覺得是一種啃老反而覺得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孝順。這一點也讓人感到無奈。新型「啃老」方式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待見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大實話
    導語:人們常說,當孩子長大時,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其實這句話也適合父母。父母年紀大了,孩子可能很難猜測父母的想法。從我的良心來看,他們確實很孝順,但我只是不喜歡他們,而且我認為我無法與他們相處。我的小兒子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我經常給我的小兒子打電話。我更喜歡我的小兒子。儘管他不在我身邊,但我更喜歡他。我認為有時候我父母的偏愛是沒有道理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 「寧願生啃老兒子,也不生孝順女兒」,65歲阿姨的話難聽但很真實
    導語曾阿姨有一個女兒,現在的社會基本上都不重男輕女,反而把女兒當成寶一樣,因為女兒貼心,也會孝順父母,認為不會像兒子那樣做啃老族,很多人都羨慕曾阿姨生了女兒,可是曾阿姨卻說:「寧願生啃老的兒子,也不願生孝順的女兒」就算你們再有孝心也比不過兒子在家陪伴。是為什麼這麼說,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
  • 兒子不孝順怪誰,是3個環境下造成,父母會老無所依
    而且沒過幾年房子全部買好,可以說路子鋪得現成了,而兩個孩子也爭氣,在事業上都不錯。然而卻對老人逐漸的疏離了,以前還經常回家看看,隨著小孩出生後,基本就不來了,反倒是女兒因為嫁的近,反而時常上門。那麼為何兒子們今天都疏遠了他們呢,是老人給的不夠,還是老人屬於感情培養呢,其實都不是。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大實話
    導語:有些子女對待父母確實非常孝順,但父母卻不待見他們。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夏女士: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長子,從小就很乖巧懂事,一般都不會跟我提過分的要求,很溫順很聽話。我是和大兒子還有兒媳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就難免會因為家庭瑣事引發爭吵,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老人和年輕的一輩住在一起,不可能沒有矛盾。
  • 50多歲的大爺說,老年人伴而不婚,生活反而更和諧了
    生活裡,可以沒有婚姻,畢竟婚姻不是人必須要經歷的,可是愛卻是一種需求,不管是多大的年齡,都有被愛和愛的權利。 說到老年人的婚姻,可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53歲的王大爺,年輕的時候,一個人拉扯了兩個孩子,現在孩子們成家了, 王大爺就想著給自己找個伴兒。
  • 看孩子1年,59歲阿姨說:父母與子女的愛,是對下遠多於對上的
    與之相反,子女對父母的愛呢?往往則會遜色許多。他們要權衡兄弟姐妹的付出,即便是獨生子女,也會考慮自己的小家庭。樓下59歲的唐阿姨,帶了1年孫子後感慨: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愛,是對下遠多於對上啊!兒子小兩口又買了一套新房,為了還款日子過得精打細算,每個月的花銷都要提前計劃好,該買的買,不該買的,一定要省略,令人欣慰的是孩子的開銷並未受影響。剛去那會兒,唐阿姨覺很不適應,自己在家裡花錢隨便慣了,從來沒有這麼算計過。於是就自己掏錢貼補一下他們。天下做父母的都一樣,看不得孩子受苦,哪怕自己有一點能力,也會毫無保留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