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成常態,老了之後最孝順的,卻常常是不受待見的那個孩子

2020-09-10 菁媽育兒

編輯|張心怡

定稿|菁媽

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父母偏心是一件常有的事情。而大家似乎都發現,最後孝順父母的卻往往是最不受寵的那一個。

覃奶奶因為年齡大了,所以身體的毛病也變多了,這段時間總是往醫院裡跑。她常常和護士喃喃到:「當初就不應該這樣對我的小囡囡。」


事情還要從覃奶奶生孩子那段歲月開始說起,覃奶奶生了4個孩子,那個時候的他們家其實也算小康家庭,前面前邊三個是男孩,最後一個是女孩。其實那個時候覃奶奶自己也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是總是什麼事情都會先為那大的三個孩子考慮。

而女兒特別有自己的思想,有學醫的夢想和努力上進的精神氣,但是覃奶奶夫妻倆並不覺得女孩子能夠讀書讀得好是一件好事,所以萬般忽略小女兒的請求,最後能上學還是因為有獎學金,不用覃奶奶自己花錢才讓女兒去上學的。

最後小女兒成功考入醫學院開始自己的醫生生涯,最讓覃奶奶想不到的是,到現在,到最後,陪在自己身邊幫助自己定醫院選醫生做病後康復這些前前後後適宜的都是那個被自己忽略了很多年的小女兒。

而自己那幾個「寄予厚望」的兒子卻鮮少見到他們的蹤影。

家裡孩子多的,父母老了會發現「不受寵的更孝順」,原因太真實

首先,不受寵的孩子往往懂事最早。

家長不能夠給每個孩子平均寵愛的時候,那個不受寵的孩子會希望得到父母的寵愛和關注所以拼命的逼自己變得更優秀,讓父母能夠看到自己。

不受寵的孩子因為內心的敏感,所以會特別的多疑。他們很早的就能感受到父母的偏心態度,雖然討厭,但是又很努力的想要父母能夠轉變態度,他們以為只有自己儘量的不給父母添亂和惹麻煩,父母就會能夠關注喜愛自己一點,所以這也是讓他們儘早懂事的原因。

其次,被教育承擔責任。

不受寵的可能是每一個孩子,而往往都是大娃居多。從前中國就有長幼秩序之分,父母也都教育孩子說大的要讓小的,正是因為如此父母就會一直給大娃灌輸一些要好好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同時還要要求他們感恩父母勇於擔責的理念。

因為這樣的教育影響會讓他們在長大之後更加的孝順父母。


再有,不受寵的孩子往往最容易心軟和渴望愛。

都說了被溺愛長大的孩子多多少少總會有點自私的,就算是父母為自己付出了太多,到頭來還是會對父母產生各種各樣的嫌棄。

而不受寵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即使他們的父母從一而終的偏心,但是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從小就缺少愛,讓他們更加的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同時也會因為心軟而不能夠狠得下心來不照顧年邁的父母,正因為如此,多的是不受寵卻最孝順的孩子。

但是這也不能成為讓家長偏心的理由和藉口。家裡有多個孩子的話,偏心是最傷害孩子的利……

如何做到不偏心,家長可要好好的學習學習:

1:不區別對待

每個孩子都是從自己的身體裡生下來的,骨肉相連,在這樣的前提下不要讓自己對孩子產生區別對待。

既然都是自己的孩子,那麼家長就要做到同樣的重視。但是因為孩子養成的性格不同,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去培養孩子,不要因為一時的錯誤判斷覺得這個孩子可能會更有出息所以要重點培養而忽略了另一個孩子。比較父母不培養那孩子就更不可能有出息。

2:合作促進他們的感情

多給孩子之間安排一些經常需要在一起合作的活動,給他們獨處的空間讓他們培養好感情,這樣的話孩子們之間會產生的團結情緒會能夠讓一不小心偏心的家長被提點清醒起來。

畢竟父母的偏心可是會影響到孩子之間的關係親密度的。

3:不要把責任都丟在一個孩子的身上

有些家庭對待最大的孩子總會說:「你是哥哥/姐姐,所以你要照顧弟弟妹妹。」;有些家庭則會把責任都丟在最沉默的孩子那一邊。這樣做其實是對孩子的不公平,因為他們雖然「適合」擔責,但是家長們可不要忘了他們實際上還只是個孩子。

愛是相互的,當然愛也可能是單方面的,但是單方面的付出是很辛苦的,所以父母們不要讓「不受寵卻最孝順」成為社會以後的人生常態。

相關焦點

  • 越是不被父母待見的孩子,長大後越孝順,也最有能力
    序閨蜜是家中最不受待見的孩子,卻是最孝順的孩子,尤其是母親患上老年痴呆後,生意不做,專門照顧母親。然而,為母親做的越多,錯就越多,越發不被母親認可,閨蜜提起,有些心酸。儘管不被父母疼愛,但是閨蜜是姐弟六人中最孝順父母的,而且還是最有本事的那個。想想身邊的人,再看看電視劇,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規律,越是在小時候不被父母疼愛的孩子,長大後就最孝順,還是混的最好的那個孩子。一,為什麼越是不受父母待見的孩子,越孝順渴望親情,渴望被父母認可。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真心話
    導語: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林女士:我有兩個兒子,一大一小,生老大的時候,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訓練老大成為一個能吃苦,少提要求的孩子。林女士:兩個孩子我也沒辦法做到一視同仁,一個個性比較乖巧,一個脾氣比較壞。脾氣比較壞的那個,當然比較不孝順,但是越不孝,越得順著他,越不孝,越得偏向他。不然的話,他只會越來越壞。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是不需要大人操心的,反倒是那個不懂事,脾氣壞的孩子,總要父母操碎心。父母想要他變得孝順,那麼只能偏心他,對他好一點。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出實情
    導語: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林女士:我有兩個兒子,一大一小,生老大的時候,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訓練老大成為一個能吃苦,少提要求的孩子。脾氣比較壞的那個,當然比較不孝順,但是越不孝,越得順著他,越不孝,越得偏向他。不然的話,他只會越來越壞。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是不需要大人操心的,反倒是那個不懂事,脾氣壞的孩子,總要父母操碎心。父母想要他變得孝順,那麼只能偏心他,對他好一點。如果父母不去關注他,他只會越變越不孝,路越走越偏。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大實話
    導語:有些子女對待父母確實非常孝順,但父母卻不待見他們。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夏女士: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長子,從小就很乖巧懂事,一般都不會跟我提過分的要求,很溫順很聽話。我是和大兒子還有兒媳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就難免會因為家庭瑣事引發爭吵,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老人和年輕的一輩住在一起,不可能沒有矛盾。
  • 父母為何不待見孝順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2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並不待見那些孝順的子女,反而會去偏心那些不孝順的,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聽聽這2個老人說的心裡話。王女士我是農村婦女,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事業有成在上海定了居,而小兒子由於年輕時不學無術只能在老家扎了根。
  • 農村怪象:家裡越孝順的孩子,往往最不受父母待見,究竟是為什麼
    一、家裡越孝順的孩子,往往最不受父母待見霜霜是家裡的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明顯感覺出父母對她和弟弟妹妹的不同,但凡家裡有一個蘋果,最後吃到嘴的從來都不是她,哪怕一小口也沒有她的份。所以,霜霜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好好讀書。
  • 為什麼家裡越孝順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很戳心
    最後,父親老了之後,三個兒女,可以說明玉是最孝順的一個,但是也是父母最不待見的一個。雖然這只是一部電視劇,但是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張霞是家裡的二女兒,老大是姐姐,張霞還有一個弟弟,按理說,張霞上有姐下有弟,日子也會過得很幸福,但是卻是父母最不受待見的一個。
  • 不受父母待見的子女,之所以會孝順,是原生家庭培養了這3種特質
    導語: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無論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在父母心中永遠佔有最重要的位置,雖然如此,但家中若是有幾個孩子,他們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有的孩子會哄人開心,父母自然會喜歡,而有些孩子老實憨厚,性格靦腆,也自然不受父母待見。
  • 70歲老人感慨:年輕時最疼愛的那個孩子,將來不一定會孝順
    因為兒子年齡最小,並且嘴甜的緣故,所以孫太太在年輕時十分寵愛這個小兒子。因為她始終覺得,女兒遲早要成別人家的人,所以對兩個女兒的態度很一般。隨著孩子們的長大,兩個女兒嫁了人,過的也還算富裕。沒幾年兒子也成了家,孫老太太拿出了積蓄給兒子結婚用,原以為兒子一直會很孝順,誰知道兒子組建了新家庭之後,就對他們老兩口的態度很冷漠。
  • 為什麼越孝順的子女,越得不到父母的偏心
    一今天和老李聚餐的時候,他拋出了一個令我吃驚的觀點:越是孝順的子女,越得不到父母的偏心。看著我的表情,他似乎早有預料,接著講了幾個例子。例1:同事A家裡兩兄弟,他是老大,對父母很好,家務活全包,而老二好吃懶做,習慣動嘴不動手,但父母卻一直偏心老二,有什麼好東西都是先考慮他。
  • 這3類父母,老了之後孩子搶著「孝順」,晚年生活很幸福
    在新聞裡經常看到,有的老人將子女告上法庭,大罵孩子不孝。在講究孝道的社會,不孝的人自然要受到指責的。可有時這種事,除了孩子的不是之外,老人也有很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他們親手造成了子女的不孝。與此相反的是,有的老人老了之後,子女卻搶著孝順。
  • 為什麼兒女越孝順,老人越不待見?三個老人說出了答案
    導語常常會有一種現象,老人們在對待在身邊的孝順的兒女,總是不待見,而總是偏心那些遠在外面的兒女們,不管那些遠在外面的兒女是否孝順,都讓他們牽腸掛肚。為什麼兒女越是孝順,老人越是不愛他們呢?聽聽這三位老人怎麼說.
  • 父母不喜歡孝順的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老了越想指望誰,就越指望不上誰」,這跟我們現在常說的」被騙的都有恃無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老人想要指望誰?無非是自己最疼的那個孩子。可有意思的是,往往最後常伴床榻孝順父母的,反而是那個最不受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現象,在農村有,城市裡也有。尤其在兩個時候最能看出來誰親誰疏。
  • 為啥越孝順的兒女,越不受老人待見?過來人說出原因,句句戳心
    都說"百善孝為先",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能夠孝順自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子女孝順有時候並不能換來父母的待見,反倒會常常被挑毛病,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看看黃小姐的經歷。黃小姐的父母一共生育兩個孩子,除了黃小姐以外還有一個弟弟。黃小姐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因此重男輕女思想十分嚴重。
  • 為啥父母老了,往往是當初最瞧不上的子女養老?原因很扎心
    不管孩子平時的表現怎樣,到了晚年贍養父母的時候才是最考驗人性的時候,而為老人養老送終的,卻往往是最不受老人待見的那一個,為什麼會這樣呢?「不指著你這塊雲彩下雨」,偏心老人終被打臉老家的劉奶奶生了5個兒子,她不喜歡老三,是鄰裡街坊都知道的事,但有對最小的老五特別偏愛。
  • 為什麼越是孝順的子女,越是不招父母待見!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你養我小,我陪你老。作為父母,無論她曾養育孩子的初衷是什麼,但是當自己進入晚年時,每一個老人都希望有子女可以陪伴其左右,現實兒孫繞膝,其樂融融的晚年生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會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一種現象,越是孝順的子女,越是不被父母待見。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張姨說,平時也知道大兒子更貼心,但自己就更疼愛小兒子,覺得小兒子的性格很可愛。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明明有個懂事的孩子不待見,非要覺得那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是好的。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吧。大概是大兒子太懂事,沒操過什麼心,張姨反而覺得大兒子不需要她,小兒子更需要她的緣故吧。
  • 七旬老人直言:父母偏心的都是以下孩子,孝不孝順都無所謂
    因為在父母看來,把孩子生養長大就已經是非常公平的對待了,情感上無意識的偏心,不會被太過看重。尤其是對於一些老人,年紀越大偏心反而會越明顯,因為多年以來對孩子們的態度已經成了習慣。不論孩子是否有出息,是否孝順,這對老人來說在對待的態度上不會有太大差別。七旬老人直言:父母偏心的都是以下孩子,孝不孝順都無所謂。
  • 子女越孝順,父母越不待見,到底是為什麼?3個老人說了實話
    在平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當中,如果家裡的子女越孝順,他們的父母越會對這樣的子女更加的喜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這樣,事實上,有很多家庭,有很多作為父母的,並不待見那些孝順的子女,可能這會讓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有疑惑。
  • 子女越孝順,父母越不待見,到底因為什麼?3個老人說了實話
    在平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當中,如果家裡的子女越孝順,他們的父母越會對這樣的子女更加的喜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這樣,事實上,有很多家庭,有很多作為父母的,並不待見那些孝順的子女,可能這會讓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