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多子多福是家庭最幸福的象徵,可現如今敢生二胎或多胎的父母卻越來越少!究其原因,除了擔心巨額的經濟壓力外,家長還擔心對孩子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所以寧願生一個把所有的愛都交給孩子。
一、家裡越孝順的孩子,往往最不受父母待見
霜霜是家裡的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明顯感覺出父母對她和弟弟妹妹的不同,但凡家裡有一個蘋果,最後吃到嘴的從來都不是她,哪怕一小口也沒有她的份。
所以,霜霜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好好讀書。可命運就是這麼的不公平,哪怕霜霜每學期考試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可媽媽還是勸她不要讀書,讓她把讀書的機會讓給弟弟。
看著皺紋叢生的媽媽,霜霜心軟了,她跟同村的人一起去東莞打工,在外面省吃儉用攢點錢就會寄一半工資回家,剩下的錢自己攢著。就這樣從18歲開始工作,到現在28歲,霜霜寄回家的錢不僅工弟弟妹妹讀大學,還幫著家裡蓋了新房子。
可是她對家裡的付出,爸爸媽媽就像帶了濾鏡般完全感受不到。去年底,霜霜帶著男朋友回家商量婚事,媽媽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要20萬彩禮,將來要留著給弟弟娶媳婦。當時,男朋友的臉瞬間變黑,而霜霜的心也被徹底傷完。
當時,她拉著男朋友連夜出村,父母還罵她「白眼狼和沒良心」。霜霜不懂,為什麼自己為家裡辛辛苦苦賺錢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到底父母是怎麼說出她沒良心的話。而且相比弟弟妹妹,她應該是這家裡最孝順的人,可到頭來得到的結婚卻最慘。
難道,真的驗證了那句「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嗎?其實,在很多農村家庭都存在這樣的怪象,很多父母對老大非打即罵,而對於老卻是寵愛有加。到底同是親生孩子,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二、孩子生太多的家庭,這3種現狀現實又扎心
1、吃虧不討好的永遠是老大
「長兄如父」很多家庭對長子的責任和要求都是很重的,尤其是在孩子多的家庭。長子往往要起到一個帶頭作用,承擔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要求。如果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或摩擦的話,家長第一個批評和責怪的都是老大。
中國式家長的偏心就是這樣,「大的永遠要讓著小的」「弟弟妹妹不懂事,你這麼大了也不懂事嗎?」被要求著長大和懂事的永遠是老大。
2、被家長寵壞的永遠是老二
家中的弟弟妹妹往往是很受父母寵愛的,而在老二在一出生時,就有了老大這個競爭對手在爭寵。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老二更多地學會了自我保護和競爭意識。
也很會表現得特別乖巧、聽話來討父母的開心、很懂得看眼色。所以自然而然,家長很多的注意力和寵愛都集中在了老二的身上了。
3、父母最寵愛但最不成器的永遠是老三
最小的那一個總是被寵上天的,所有好吃的、好玩的東西都是有優先享有權的。包括家裡的哥哥姐姐也要時時刻刻地讓著弟弟/妹妹,但是過度的寵愛之後,帶來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過度溺愛會讓孩子習慣了依賴別人,在事業上毫無上進心和進取心,長大後不會有很大的作為。
三、為什麼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
1、太憨厚老實不懂討好父母
父母不是不喜歡孝順的孩子,而是喜歡乖巧機靈又孝順的孩子。其實,父母也是需要孩子哄得,適時地說一些好聽的話、撒撒嬌,會讓父母的心情大好,也會更受父母的寵愛。
孩子太過憨厚老實、古板的話,不懂得隨機應變,你再孝順父母,父母對你的態度總歸是還差一點。
2、老人固有的「愛幼」思想
傳統的思想在作祟,「愛幼」的思想決定了老么註定是長輩們的寶貝。不管大孩子多懂事和聽話,父母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當你變得懂事優秀的時候,父母的注意力就會不在你的身上;而往往年紀最小的孩子越任性,父母關注的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