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父母老了,往往是當初最瞧不上的子女養老?原因很扎心

2020-11-02 長脖子媽咪

許多父母觀念比較傳統,一直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但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的偏心會為以後的贍養問題留下隱患。

子女一多,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俗話說「龍生九子,個個不同」,父母總有自己最偏愛的那一個,也會有自己最瞧不上的那一個。

不管孩子平時的表現怎樣,到了晚年贍養父母的時候才是最考驗人性的時候,而為老人養老送終的,卻往往是最不受老人待見的那一個,為什麼會這樣呢?

「不指著你這塊雲彩下雨」,偏心老人終被打臉

老家的劉奶奶生了5個兒子,她不喜歡老三,是鄰裡街坊都知道的事,但有對最小的老五特別偏愛。

老五很早就出去打工,但沒有混出什麼名堂。後來娶了城裡的老婆,做了別人的上門女婿,劉奶奶去串門也被人嫌棄,老五嫌她讓自己丟臉。

但劉奶奶還是最疼老五,每次都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給他。老三有時候勸她,卻被劉奶奶指著鼻子罵:「我就不指著你這塊雲彩下雨!」

後來劉奶奶中風了,才品嘗到自己偏心的苦果。她最偏愛的老五隻顧著過自己的小日子,在她住院期間連臉都沒有露。

最不受劉奶奶待見的老三卻一聲不吭,把工作辭了回老家,每天為媽媽做飯餵飯,不計較過去的事,劉奶奶這才知道自己當初的行為是多麼愚蠢。

經常被忽略的孩子反而更孝順,有些人該醒醒了

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偏心是很難避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性,很難做到真正的一碗水端平,許多父母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偏心。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只要家裡的父母不是做得很過分,經常被忽略的那個孩子反而會很孝順,而最受父母偏心的那個卻沒什麼大出息。到後面,贍養父母的擔子當然會落到最不受他們待見的子女身上。

為何老人多由最瞧不上的子女養老?

一、受孩子性格影響

父母常常喜歡的子女都是比較機靈,嘴巴比較甜的,能哄人開心的。而性格木訥老實的子女,很難在眾兄弟姐妹之中引起父母的重視。

但這一類孩子雖然嘴巴比較笨,做事往往卻比較踏實,當父母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往往會挺身而出。

二、受距離影響

常常受父母偏愛的子女會有更好的受教育機會,獲得更多資源,也更容易走出去,在大城市安家,哪怕並非沒有孝心,有時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不受父母重視的子女,往往成家很早,在父母的周邊安家,這樣能夠多給父母關照,贍養老人也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三、自己的偏愛釀苦果

如果孩子在家從小受偏愛和優待,俗話說慣子如殺子,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會受到影響,會覺得父母的寵愛是理所當然的,逐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等父母將來需要子女回報時,被偏愛的子女首先會想自己的利益會不會受到影響。

而不受父母偏愛的子女,常常對父母的愛會更加渴求,讓父母需要幫助時,他們看到其他兄弟姐妹退縮時,自己卻往往會挺身而出。

所以說,現在的家庭往往只有1~2個孩子,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如果對孩子偏心寵愛,不是對他好,而容易養出將來的「白眼狼」。

所以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請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別因為自己的偏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也別給自己的將來帶來遺憾和後悔。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曾紅極一時的「輪流養老」,如今卻被詬病,為啥?老農的話很扎心
    說到這裡父親一臉惆悵著「你三嬸這幾年不容易啊,養了四個孩子,老了老了,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家,他卻沒有家了……"「到底怎麼了?」在我的追問下,父親也給我講了三嬸這幾年的情況。三嬸有四個孩子,幫四個孩子都結了婚分了家後,因為三嬸最疼小的,小的也是最孝順三嬸就待在最小的那家養老,前幾年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四個孩子卻商量著要輪流贍養老人,每人伺候一個月。
  • 為何老人多由最瞧不上的子女養老?偏心終被打臉,有些人該醒醒了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孩子多了,當父母的很難一碗水端平,「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父母總是有最偏愛的那一個,也總會有最瞧不上的那一個。不論平時孩子們表現怎麼樣,到了晚年贍養老人的時候,才是真正考驗人性的時候。而為老人養老送終的,卻通常是最不受待見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 「等我老了,財產給侄子,養老找女兒」,理由現實又扎心
    等我老了,財產給侄子,養老找女兒一直以來,只聽說過,財產分給兒子,不分給女兒的。等我老了,財產給侄子,養老找女兒所以說,大叔寧願把自己一多半的工資、財產給侄子,也不給女兒。為了不給侄子增加負擔,點名讓女兒給自己養老,可謂是對侄子「愛」得深沉。大叔這樣做,侄子能領情嗎?大叔這樣做,確實蠻拎不清的,傷透了女兒心。那他對侄子這麼好,侄子領情嗎?講真的,侄子真沒當回事。首先,侄子自己也有親爸親媽需要孝順,叔叔對自己再好,也只是叔叔。其次,大叔並未照顧過侄子小時候,和他的感情也並不深厚。因此,大叔這樣做,侄子並不領情。
  • 當你老了,會跟子女一起住養老嗎?老人的一番話很扎心,也很現實
    人終有一老,晚年是自己住還是跟兒女一起生活?這個問題很扎心,也很現實,需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況且父母年齡大了,很多事情需要依賴子女,和子女住在一起難免會變得小心翼翼,看子女的臉色說話做事,生怕遭子女嫌棄。這樣的生活對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父親給自己即將成家的兒子的一封信,這位父親在信中寫到:孩子,你成家了,肩上的責任也就大了,凡事要以家庭為重。
  • 中年人最扎心的現實:自己未富,父母已老
    不由想起了那句扎心的話:自己未富,父母已老!,父母能夠從精神上鼓勵他們,子女心裡不痛快的時候父母能安慰他們,能給子女提供這樣的支持越多的老人,會越多的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會更好。如今,他們老了,有些事情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到了需要我們的時候.了。
  • 農村怪象:子女好幾個,卻無人養老,專家分析的3個原因很戳心
    在我們農村地區經常說,養兒防老,可是現在很多農村地區出現了這樣一個怪象,明明子女好幾個,到最後卻沒有人願意給父母養老,一般都是每家一個月或者每年出多少錢給父母,卻都不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怪象?專家分析的3個原因很戳心。
  • 60後的晚年困境:給年過80的父母養老,自己的子女不出養老錢
    60後是給父母養老的最後一代人,也是被子女「拋棄」養老的第一代人給父母養老一直是年輕父母心中的痛,中國大多數家庭,子女都無法給父母獨立養老,子女成年後,最害怕父母生病。某乎上有人提問:月入4000的你,為父母存了多少養老錢?
  • 父母老了以後,除了靠子女養,還有這些養老方式,不給子女添麻煩
    「無兒無女,以後老了怎麼辦?」「對爸媽來說,你就不是一個好兒子。你的人生如此不完美,你活該落魄到街頭,沒人養老。」滿屏幕的留言,充斥著排擠和貶低的聲音。還有一個最小的女兒,談戀愛結婚,分分合合,日子不穩定,跟著她操碎了心。前年生病時,還是保姆陪伴,才熬過了一劫。現在,三個子女,誰都借不上力,不如在養老院待著了。」有兒有女的老人,活成了無兒無女的狀態,真的是一種說不出的辛酸,太悲催了。
  • 「為啥不給親媽養老,反倒去給嶽母養老?」兒子的話讓母親慚愧
    但是,有一回到他家玩,遇到他媽找上門,大哭大鬧罵他不養老,我們才發現他原來是個「不孝子」。而且,他媽還哭著問他:「為啥不給親媽養老,反倒去給嶽母養老?」後來,我這個朋友說了一番話,讓他母親的很慚愧。他說:「我當初買房結婚,你不管,我首付差一點,問你跟我爸借錢,你也阻止我爸借給我。
  • 《都挺好》完結,最念念不忘的還是蘇明成離婚,原因太扎心
    2019年第一部成功引起全民討論的情感劇《都挺好》已經完結了一段時間,但其話題度依然非常之高,而其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還是蘇明成離婚這一情節,為什麼?原因說出來可能很扎心。一部成功的劇集,必然首先是劇情吸引人、然後是角色演繹動人心,《都挺好》無疑在這兩方面都是十分成功的。
  •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老人的話卻戳心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 老人的話卻戳心以前7080年代拼搏的農民工,現在人生已經走向了夕陽同時90後已經慢慢生長了起來,在人生大事忙完之後,當年的年輕人也已經五六十歲了,應該是為自己養老做打算的時候了,但是發現上有八九十歲的老父老母,下面有所有瑣碎的子女的事情還要更加操心
  • 那些要求天價彩禮的父母,真實原因不外乎這3個,太扎心了……
    這也很難怪男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試下一下,如果是女方的父母不滿意自己這個未來女婿,那麼選擇直接了當地反對就行了,畢竟天價彩禮似乎是變相地讓對方難堪,這種行為會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其實,我覺得女方要求昂貴的彩禮,往往有以下這三個原因。
  • 人到晚年,為什麼不願意跟子女一起住養老?這位老人的話很扎心
    人到晚年,為什麼有些老人寧可住養老院,也不願意跟子女一起住養老?顧佳父親拒絕女兒的理由,其實也是大多數老人的想法,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在父母眼裡,子女擁有現在的生活不容易,他們已然到中年,沒有哪件事情不是拼盡全力才得到的。自己年紀大了,跟著子女在一起生活,多少會讓他們分心照顧,如此實在不忍心。
  • 子女靠不住,老人院進不去,當我們老了養老問題該怎麼解決
    ,子女不孝順父母生病臥床不起卻不在身邊照顧,辛辛苦苦一輩子的積蓄老來一場大病全部花光,這一幕幕晚年的養老情景實在令人心酸。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退休老人的生活你了解多少?你的養老計劃已經有了嗎?子女靠不住,老人院進不去,當我們老了養老問題該怎麼辦?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出生率卻在下降,養老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當我們老了養老問題怎麼解決已經成為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 為啥父母去世後,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越來越不親?實話扎心
    文\好孕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當父母在的時候,子女不管多大,永遠還能當孩子,永遠就有家,有根,每逢節假日還能有個心心念念牽掛相聚的地方。父母不在了,自己心中的家沒有了,家鄉只能成為記憶中的故鄉了,兄弟姐妹之間也漸行漸遠了。
  • 四類父母越老越享福,子女爭著養,但這幾類父母老了往往無人管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日常生活中因子女不願意給父母養老的案例很多這些父母老了很有福,子女爭著養年輕時尚且如此,老了只會更甚。,老了往往沒人管1、好吃懶做的父母有些老人年輕時就靠父母養著,生性比較懶惰,等自己老了以後,就想依賴孩子生活,不願意上班掙錢,成天遊手好閒,孩子結婚生子也不搭把手。
  •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給父母養老,原因一個比一個戳心,讓人無奈
    執筆:檸兒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如今養老成了一個熱度不減的話題。而說起養老,不僅老年人一肚子委屈,感慨自己辛辛苦苦能帶大幾個子女,子女長大了卻養不起兩個老人。而子女們呢?提起為父母養老,也是頗多怨言。所以,身邊有很多子女不願意為父母養老。比如我老家鄰居,兒子結婚沒幾年,就把他們趕出家門。
  • 31省份性別比盤點:為啥四川是唯一女多男少的地區?原因扎心了
    31省份性別比盤點:為啥四川是唯一女多男少的地區?原因扎心了據《中國統計年鑑(2020)》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1個省區市性別比盤點顯示,20個地省區市的性別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我國的四川省是唯一一個女多男少的地區,統計表明四川以96.7的性別比,位列全國性別比最低的地區。
  • 這3類父母越老越「受寵」,子女都願意孝順,不用擔心養老難題
    因為這幾年的付出小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也不止一次的和老公說等到將來公婆老了,自己非常願意給他們養老。這3類父母越老越「受寵」,子女都願意孝順,不用擔心養老難題◆ 生活獨立子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婚姻和生活,老人的職責也算是完成。
  • 父母子女之間的「潛規則」:養老變成籌碼,父母活在我的規則裡
    我們中國傳統的養老方式就是,兒子來養老。以前兒子娶媳婦成家了,父母是要會幫襯的,同樣也要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但是,現在人們的觀念就變了,年輕人不願意和老人住在一起,有些老人開明,覺得可以接受,但是有些老人就很難改變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