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將來成家了,你要和兒子住在一起嗎?
我們中國傳統的養老方式就是,兒子來養老。以前兒子娶媳婦成家了,父母是要會幫襯的,同樣也要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但是,現在人們的觀念就變了,年輕人不願意和老人住在一起,有些老人開明,覺得可以接受,但是有些老人就很難改變這個想法。
國慶節的時候,表姐結婚了,我們一家都去參加了婚禮。表姐的丈夫家裡條件還可以,結婚的時候,婆婆就給買了一套房子,讓新婚的小兩口住。表姐和表姐夫倆人也是非常的開心,按照自己的喜歡的樣子給房子裝修,現在就剩下準備一些軟裝了,表姐開始挑選家具,但是,在這卻有些不愉快了。
原來,表姐的公公也在挑選自己喜歡的家具,表姐一聽,這是要住在一起,就開心不起來了,表示不想跟長輩住在一起。表姐的公公聽了以後,心裡也是十分的不舒服,說,誰家的兒子不照顧父母,不跟父母住在一起。
表姐也是十分的委屈,不過好在婆婆是個明事理的,表示不跟兒子兒媳住一起,還勸丈夫不要摻和孩子們的生活。經過表姐表姐夫跟公公婆婆的努力溝通,表姐兩口子終於如願以償地過上了幸福的二人世界。
其實,並不是只有我表姐不想和老人住在一起,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是不願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也不是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孝順了,只是覺得有一定的距離,不僅能減少矛盾,還能增加彼此的好感。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早已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傳統的捆綁模式,相對而言,現在的父母子女的關係更加的靈活一些,也有一些不擺在明面上的「潛規則」。
現代父母和子女「潛規則」:
1. 不住一起,有事來再來找我
年輕人和長輩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差異很大,住在一起難免會有一些矛盾和磕磕碰碰的,所以,都不想要住在一起。但是這不代表年輕人不孝順,如果父母有什麼麻煩,或者不舒服需要照顧,年輕人也願意照顧幫忙,但是,絕對不能長期住在一起。這是年輕人對自己自由空間的一個追求。
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對於老人和年輕人都是有好處,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而且,對於新婚的小兩口建立的一個小家也能更加幸福穩定,只不過,不喜歡的清淨的老人可能會有些孤獨。
2. 父母為孩子出力,孩子孝順長輩
孩子從小就習慣了父母的為自己的付出,而父母也習慣了為孩子付出,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歸宿和幸福的家庭,父母總是願意付出自己的全部。而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對自己的生活家庭好,自己就願意對父母好,如果父母不能幫自己,那么子女難免會有怨言,對父母也不待見。
3. 你給我帶娃,我給你養老
現在的年輕人享受慣了,也更加的利己。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不對我好,我就不管你。有些年輕人,總是習慣性地去壓榨父母,要父母不僅付出金錢,更付出時間和體力,幫忙帶孩子。你若不幫我帶孩子,我就不給你養老,商品市場的等價交換在父母子女的親情中顯得格外扎心。這似乎成了現在老人養老的不成文規定,成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潛規則」。
父母對我們的愛護,從小到大從未改變,及時,你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你也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從未變過,可是我們怎麼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這是我們該反思的。
父母從不欠我們什麼,我們不能拿父母對我們的愛護和幫助當成給父母養老的交換條件,我們也許想要自己的空間,這可以理解,但是,也得懂得什麼才是孝順。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