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女心甘情願給父母養老的妙招:以身作則

2020-10-23 情露相逢

情露相逢|情感觀點

在一間破舊的房子門口,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從早坐到晚,一直盯著外面的馬路看看,似乎在期待著什麼。老人的身邊除了一條狗、一隻貓,什麼也沒有。等到飯點的時候,老人邁開顫顫巍巍的步伐,走到廚房,用骨瘦如柴的雙手為自己做了一頓簡單的午餐。在這份午餐裡,素菜是主角,葷菜很少出現。寂寞、無依無靠、孤獨,這就是這位老人晚年的狀態,也是很多老人的真實寫照。

獨居養老,是現在很多老人的養老方式。在不少人看來,這種方式對老人來說很不錯。老人一個人住,可以不用變成免費保姆,不用照顧孫子輩,也可以避免跟兒子和兒媳婦發生矛盾。

可是,對老人來說,獨居養老絕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我曾詢問過三個老人對獨居養老的看法,得到了三個答案。

「我寧可帶孫子,也不接受獨居養老。萬一我在家裡出了意外,身邊沒有個人不就麻煩了?」

「獨居養老雖然很清淨,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比如腿腳不便、很難自理的我。」

「要是兒女不孝,我就去住養老院。一個人居住,那寂寞的感覺會讓人度日如年。」

跟兒女同住,得到兒女的照顧,這是養兒防老思想觀念的最終目的。在很多人看來,如果老人無法跟兒女同住,就說明兒女不孝順,忘恩負義,不肯贍養父母。實際上,有的時候,老人之所以落得個晚景悽涼的下場,也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

爺爺告訴我,有一個讓兒女心甘情願給父母養老的妙招,叫做以身作則。

1、在對待自己父母的時候,以身作則,讓子女受到好的氛圍的薰陶;‍

「父母要是希望兒女給自己養老,首先要做到給自己的長輩養老。作為兒女,要孝順自己的父母,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要讓父母的晚年得到保障。尊老,是一個家庭最良好的家風,是對子女孝道最好的教育方式。要是連你都不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子女長大以後可以用一句話拒絕給你養老,那就是我都是跟你學的。到時候,你如何跟自己的子女講道理?」

爺爺的這番話我十分贊同,在我的老家,就有這樣的例子。

今年78歲的王奶奶在兒子家住了十年,把孫子帶大後,王奶奶的兒子把她強行送回了老家,找了一處養老院安置。王奶奶又哭又鬧,指責兒子:「我幫你帶大孩子,你就這麼對我,居然不肯伺候我養老。」

王奶奶兒子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我這是跟你學的啊!三十多年前,我奶奶動了手術之後,你把她送進了養老院。當時,我又哭又鬧,要求你把奶奶留下來。你跟我說,住在養老院很舒服,奶奶是去享福了。既然如此,我也讓媽你去享福,給你找了處不錯的養老院養老。」

聽了兒子的話,王奶奶啞口無言,只能一個人住進了養老院。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學習父母的行為,是子女天生具有的意識。在一個家庭裡,父母不孝,子女往往也不孝;父母啃老,子女往往也啃老。因此,父母要想給子女灌輸孝順的思想觀念,首先要自己做得到。

在平時,我們要對自己的長輩足夠的尊重孝順,以身作則,讓子女知道敬老的重要性。我們要教育子女尊敬爺爺奶奶,見到其他老人也要保持禮貌。孝道,需要從小培養,需要有人示範。只要看到了正確的榜樣,子女才會學習到好的方面,才會真正認可孝道。

2、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活到老學到老,激勵孩子學習;

「如果你把子女養成了廢物,就別指望他們給你養老。他們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怎麼可能養得活父母?」

溺愛子女,父母毀掉的將不止是自己的子女,還有自己的晚年生活。被父母溺愛長大的孩子很難在學業上取得成就,很難做出屬於自己的事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家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父母回到家裡就玩手機,就容易對子女造成不好的影響,讓子女迷戀上手機。如果父母只看重成績不教導子女學習,不懂得激勵子女,就會讓子女慢慢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以身作則,父母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內,讓自己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如何渲染關鍵就在於父母。以身作則,是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該如何讓子女心甘情願給老人養老?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讓兒女心甘情願給你養老的妙招:三不過度
    父母無法跟兒女同住,原因也很多。可能是因為工作緣故,兒女無暇照顧父母;可能是父母不適應城市生活,無法跟兒女同住;也可能是兒女不孝,不願意給父母養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父母不講理,讓兒女感到頭痛,不敢接他們同住,不然自己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自己養老的父母與靠兒女養老的公婆,差別何止只是錢財方面
    手中有存款退休金,身體健康能自理時,不倚仗兒女自己養老,老得有尊嚴有底氣。父親是事業單位退休,剛退休時工資三千多元,母親一千多元。一退休,父母就帶著我們幾兄妹從千裡之外回到老家。當時,我們四兄弟姐妹就我姐結了婚,其餘的三個未娶未嫁,壓力山大。
  • 教育兒女需要以身作則,夫妻關係不好,教育就是紙上談兵
    夫妻關係好才能教育好身邊的兒女,你認同嗎?當代的夫妻關係卻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真是可悲!我們夫妻倆結婚6年了,婚前我們就先商量好在生活中遇上起衝突時,兩人的處理方式:可以暫時性不交流,但不能超過24小時;第二儘量少用語言攻擊,就事論事為原則並且不翻舊帳;第三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吵架。
  • "新型養老"走紅,老了不拖累兒女也不用去養老院,網友:嚮往
    養老一直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話題,由於當年的"計劃生育"導致現在都是夫妻雙方不僅要頭頂4為老人,還要照顧自己膝下的兒女,儘管很多父母都不想給孩子造成負擔,除了要給兒女照顧孩子之外,還要儘量不讓自己生病給兒女減壓。
  • 抱團養老,就是投資兒女的未來
    而抱團養老,不僅是為自己現在的愜意生活,更是投資兒女的未來!不僅能給兒女創造更多的人脈資源,更重要的是給兒女一顆「定心丸」,父母健在,儘管蹦躂,放心去打拼自己的事業、顧全自己的家庭,教會他們自強自信、健康樂觀的生活方式。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
    給父母養老送終,讓父母有個幸福安康的晚年,是孝道對子女的基本要求。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越來越不靠譜了。在很多地方,孤寡老人現象十分嚴重,上了年齡、失去老伴的老人一個人生活在屋子裡,身邊缺乏親人的關心與照顧,他們經常會出現一個星期等不到兒女打來一通問候電話的情況。
  • 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導語:很多老人總是覺得自己有兒女,就不用存錢了,有錢就拿出來花了。養老靠有依靠怕什麼。如果這樣想就錯了,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李大爺64歲64歲,說老也不是很老,但是也不年輕了,現在還能自理,兒女孝順,這樣的生活已經滿足了。
  • 到了該養老的時候,被兒女「爭著」照顧的父母,多半是這4類
    ,父母將兒女帶到這個世界上,照顧、教育培養直至孩子們長大成人,等到孩子有能時父母也可以放手了。父母老後就要看兒女的表現,孝敬父母是良好的品德,人人都羨慕母慈子孝的家庭,看到了孩子不孝順的時候就會說,小孩子做得不對。但了解多個家庭之後會發現,有些老人被兒女推脫不願意贍養,有些老人卻兒女爭著養,跟他們自身也有關係。
  •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老人的話卻戳心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 老人的話卻戳心以前7080年代拼搏的農民工,現在人生已經走向了夕陽同時90後已經慢慢生長了起來,在人生大事忙完之後,當年的年輕人也已經五六十歲了,應該是為自己養老做打算的時候了,但是發現上有八九十歲的老父老母,下面有所有瑣碎的子女的事情還要更加操心
  • 養老護理員:每逢節假日,我更能體會到什麼才是為天下兒女盡孝
    是在老人能動的時候,兒女回來看看,送點好吃的好穿的她們就很滿足!甚至什麼也不拿,人回來就高興,老的為兒女張羅一頓好飯,就算累的腰酸背痛也心甘情願!這就是父母!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把你帶到這個世界那天起,她就是快樂的幸福的,每天給你擦屎擦尿的,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一遍又一遍教你說話教你學文化、盼著你每天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 新型養老方式來臨,要比傳統養老更合適,不拖累自己的兒女
    導語:中國傳統文化,「養兒防老」是自古以來做兒女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辛苦把子女撫養成人,就是希望晚年之後,子女們可以贍養自己,這就是古老的傳統美德。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但如今的社會已經變得潮流,老人也有自己的選擇方式來養老,他們不願意給兒女增加壓力,他們想用獨特的方式來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 「你不給我媽養老,女兒都嫌棄你」幫老婆,是緩和婆媳矛盾的妙招
    很多子女擁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對父母的養育之恩銘記於心,想要盡到給父母養老的義務,可是,給父母養老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年輕人需要將自己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工作和學習上,不然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因此,我們很少有時間陪伴父母。如果讓父母獨自居住,既會讓兒女擔心父母的安危,也會讓不知情人以為我們不夠孝順,會戳著我們的脊梁骨罵。
  • 當你老了,會不會和兒女一起住,依靠兒女養老?
    「百善孝為先」,可事實上,多少人把「孝順」二字掛在嘴邊,然後做著嫌棄父母的事情。有人說:「人與人走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父母和兒女住在一起,並不太現實;養兒養女能防老,不過是父母一廂情願而已。當你老了,會不會和兒女一起住,依靠兒女養老?以下幾位老人的回答,很現實。
  • 70歲二婚,沒有退休金的老大爺生活愜意,他是如何養老的呢?
    養老成為社會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難題。有退休金的老人可以靠退休金生活,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如何養老呢?以身作則,孝順自己的父母我會以身作則孝順我自己的父母,有好吃的東西都先拿到父母跟前讓父母先用。看到父母身體不舒服會及時帶父母去醫院看病。父母生病的時候會請假陪在父母身邊照看,自己沒時間也會跟妻子商量讓妻子去照看父母。周末也會帶孩子去醫院照看老人。
  • 72歲阿姨經歷:兒女家各住一個月,才明白兒女家不是養老之地
    兒女們的成才,一直是李阿姨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兒子工作三年後開始準備結婚,當年雖說結婚沒有這麼多的條件,但是一套婚房也足以讓李阿姨夫妻兩人惆悵。可是為了孩子的幸福,李阿姨還是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還向銀行貸款了十五萬元。兒子順利結婚,也算了卻了老夫妻的一樁心事。可是接下來女兒結婚,老夫妻倆也想像其他人一樣給女兒陪嫁,可是家裡還有債務,實在是拿不出錢了,不過女兒也沒有怨父母。
  • 把養老問題託付給兒女?看看老張的結局就知道了!
    所以,很多老人都把自己的晚年託付給兒女,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羊羔都知道跪乳,烏鴉還知道反哺呢,何況為人的兒女?但是,結果真的能心如所願嗎?答案是:未必!在我們小區呀就有這麼老兩口,男的姓張,他們都是某鄉鎮醫院的退休職工,養老金合起來怎麼也有個萬兒八千吧,養老根本上是沒問題的。
  • 養老不靠兒女,不去養老院,幾種「新型養老」模式可供參考
    現如今,旅行養老成為諸多老人追捧的養老方式之一。或許上了年紀,可是心不老,對生活依舊保持著熱情和活力,對明天永遠有期待,這種方式可以開拓眼界、舒緩心情,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除了旅行養老,各種新型養老模式不斷湧現在大眾視野,老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不再因為兒女沒有陪伴在身邊而苦楚孤單
  • 兒女孝不孝,關鍵看父母
    很多老人生了一場大病才發現:對兒女太好是最錯誤的事!很多老人覺得兒女不孝,這是事實。但是他們何曾想過,自己是怎樣對待父母呢?常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所作所為,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你都沒有善待你的父母,孩子是看在眼裡的,他覺得你就是這樣做的,那我就習慣了,怎麼對你也是和你學的,我不覺得不孝。作為老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沒有給孩子帶個好頭,都沒有以身作則,對待自己的父母,也是不孝,你都沒想像這對孩子會是什麼影響?
  • 想要兒女孝順你,父母首先要做到這三點,很多人到老了都沒懂
    所以,父母們想要兒女孝順你,想要孩子成為孝順父母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所以,父母們要想兒女孝順你,避免晚年悽涼,就請從以身作則開始吧。;還是呼籲每位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尊重;亦或是期待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能成為以身作則的好榜樣,目的都是想要將滿滿的正能量,浸潤到孩子的內心,刻進孩子的靈魂,為其成為孝順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 身為父母,以身作則非常重要丨東師說
    所以說身為父母,以身作則非常重要,而且我們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能感動很多人。 可現在很多人嫌父母囉嗦,嫌父母老了跟不上時代了,甚至嫌父母很邋遢。什麼叫因果循環啊?我對一個朋友就講了:你知道你們家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嗎?為什麼自私嗎?為什麼沒有愛心嗎?他說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