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在法律上有理有據,在道德上正確規範,在情感上自然而然。所以,很多老人都把自己的晚年託付給兒女,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羊羔都知道跪乳,烏鴉還知道反哺呢,何況為人的兒女?
但是,結果真的能心如所願嗎?
答案是:未必!
在我們小區呀就有這麼老兩口,男的姓張,他們都是某鄉鎮醫院的退休職工,養老金合起來怎麼也有個萬兒八千吧,養老根本上是沒問題的。可是就在一年前,他們做出了一個讓自己悔不當初的錯誤決定:帶著養老金去女兒家養老。
張醫生老兩口有倆兒一女,兒子們優秀,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就業愛你結婚,一個女兒在老家縣城也有工作,婆家是本地人,丈夫是公務員。老兩口考慮到兒子家住房不寬綽,而且擔心大城市的媳婦看不上咱鄉下公婆,於是便決定跟女兒養老。他們尋思:自己都有退休金,不僅不會給女兒增加負擔,還能貼補他們一下,女兒家住城裡,搬到女兒家不僅能有人照顧,還能逛逛街溜溜公園啥的。忙了一輩子總算穩定下來了,這輩子也就能安安穩穩享清福了。
老張城裡頭沒有房子,鄉下老房子年久失修也不好住,又擔心女兒家房子小,於是拿出了幾十萬讓女兒買個大點的房子。女兒用這些錢做首付,買了一套140多平的大房子。女兒說了,貸款的事不用父母操心,他們自己來還。張太太心裡過不去,又擔心女兒緊張,於是就把自己的退休工資本給了女兒,只留下老張的退休工資本還在手裡。這實際上相當於還貸的錢還是母親出的。出就出唄,反正都是為女兒好。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下來,一開始大家都很開心,女兒孝順,女婿和氣,每天女兒女婿也都親自下廚做飯炒菜,菜上桌翁婿飲酒暢談,做著飯母女喜笑顏開,一家人真是其樂融融,讓外人好生羨慕。
可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還不到半年,這樣溫馨美好的家庭氣氛就慢慢減淡消失:
先是女兒總叫做工作忙、累,說來到家裡要是能吃上現成的飯菜該多好啊!然後進廚房做飯也是馬馬虎虎,根本不管父母的口味,隨便弄點就是一頓飯。有一次母親說想吃餃子,女兒沒有好氣的說:你們也心疼心疼我這個女兒好吧,你看我都忙成啥樣了?現在單位抓得緊,哪有空給你們包餃子吃?想吃你們自己包吧,反正你們整日裡也沒啥事,做個飯啥的也累不著,自己想吃自己做!老兩口便不敢再說什麼。
那邊呢,女婿也變得今非昔比。老兩口發現女婿早走晚歸的次數越來越多,好像不想回家似的。來到家要麼是一頭扎進臥室裡,要麼就裡不言語,臉還總是陰沉沉的。嶽父母擔心他,問他在外邊出啥事了沒有,他也愛理不理,問多了就乾脆就沒好聲的懟回去。老兩口更不敢再言語。
日子就這樣又過了半年,老兩口明顯感覺到了女兒女婿的厭煩甚至厭惡,這有點出乎他們會意料。但心裡邊有一百個不理解,委屈並不會放過他們。有一回在樓下,就聽到張太太跟一個老姐妹訴說著,邊說邊哭,看樣子那真是傷心失望極了!
最近有好久沒看到張醫生老兩口了,一打聽才知道,他們幾天前就從女兒家裡搬走了,據說是回鄉下老家去了。
這件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真的讓我無法不去感慨、思考:
老年養老,把它完全託付給兒女為什麼不可行?為什麼這麼不靠譜?其實,從老張的教訓我們是可以看出端倪來的——
首先,跟著兒女養老,無非是希望得到他們的悉心照料和溫情陪伴,因為無論怎麼講,兒女總比外人強啊!但是,你所想的這一切能否得到,並不由你當家,主動權在他們手裡。一來他們有沒有時間?二來他們有沒有精力?三是他們樂不樂意?四是他們有沒有耐心?要知道到那個時候,老人是討要者,兒女是施捨者,作為老人能奈若何呢?
其次,你把自己資產的大部分或者全部極早地給了他們,無非是為了讓他們高興,希望以此換取他們的感恩和回報。但是,你是付出在先,他們是回報在後,中間時間間隔太長,他們的快樂已經過去,感恩之心早已淡化,甚至忘卻。再說了,他們接受父母的給予時感到快樂和舒心,而伺候老人則感到麻煩和勞累,對比之下,他們能把伺候老人作為一個好差事來看待嗎?所以兒女的所謂孝心和耐心根本經不住現實的考驗。
再次,一對老人和他們每日生活在一起,因為觀念、習慣、飲食、衛生等各方面的差異,由親切到冷淡再到厭煩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父母們對兒女們都是看著高興幫著甘心,但兒女們看父母,則是看著礙眼伺候著心累。尤其是兒媳或者女婿,他們的客氣或禮貌是初次見面或偶爾見面時的一種表現,在時間面前則是非常脆弱的,在一起生活久了他們也就無所謂了,什麼客氣什麼禮節,他們非你親生親養,他們幹嘛要對你老是畢恭畢敬、一味付出?他們累不累呀,傻不傻呀?
因此來看,老張老兩口的錯誤就在於:
一是把自己的養老問題完全交由女兒,就必然會喪失掉自我的主權和自由;
二是過早的把自己的錢財拿出來交給女兒,就必然會喪失掉自身的價值和吸引力;
三是不假思索地搬過來和女兒全家生活在一起,就必然會失去老人應有的地位和尊嚴……
顯然,作為老人,如果把很多原本能體現自身價值的東西都喪失掉,那麼剩下的就只有老人的缺點了。試想:你的這些缺點誰會喜歡呢?誰又能長期容忍呢?如此,所謂養老,也就沒有什麼質量可言了。
老張夫婦的想法,看似未雨綢繆,實則是昏招一個!好在他們最終搬了出去,還來得及為自己未來的養老生活做出新的安排。但願他們能過上屬於自己的、自由快樂的養老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