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家與養老公寓都住過後,72歲老人:我知道最好的歸宿是哪兒

2020-11-03 華貴禪心



01、

都說養兒防老,可現實生活裡,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是很少,大多數人的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在我們傳統的認知裡,覺得只有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才會去養老院,或者養老公寓裡生活。可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的老人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養老,只能靠自己,靠兒女越來越不現實了。

首先是兒女的生活壓力不小,整天地忙碌著自己的小家庭,很少有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在老人身邊,而老人與子女生活在一起也有諸多的不方便。

其次就是老人的生活習慣和年輕人不同,還有老人的思想和想法跟年輕人不一樣,很多地方看不上年輕人,就會禁不住地嘮叨,從而彼此之間不好相處。

很多老人在自己能夠自理的時候,都會選擇自己單獨居住,而不是跟兒女在一起,除非是自己真的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難,也就只能聽從兒女的安排。



02、

院區裡的72歲的曹阿姨,在兒女家和養老公寓都住過一段時間後,還是選擇跟一個好姐妹一起去了養老公寓生活。

我們來聽聽曹阿姨是怎麼想的,看看她的經歷,也許正是現在許多老年人的經歷。人老不由己,只能往自己喜歡的地方去。

傾訴人:72歲的曹阿姨

我今年72歲了,有一兒一女,都早已成家有孩子了,老伴過世很多年。

兒女成家後,我也退休了,先後幫忙給他們把孫輩帶大,沒有什麼事情了,我自己獨自居住生活。

雖然也有很多的人勸說我再找個老伴,這樣將來的養老會有個保障。可我還是覺得這是一個人的宿命,如果能夠遇到真正知心又付出真心的人,也不是不可以彼此相伴,可真的太難了。

也許這就是人性使然吧,遇不到就自己獨自生活。

去年,兒子說我年歲大了,要不去他那裡住著一起生活。我覺得真的是太幸福了,兒子兒媳能夠主動提出來,是我老太太的福氣。



03、

可真的去了,住了還沒有幾個月,我就感覺到彼此之間很多地方不和諧,彼此都儘自己的努力克制著。

首先是我自己早起晨練的問題,我一般4點多就起來了,洗漱再做些簡單的飯菜,吃過再去外面走走。我自己感覺已經很是輕輕的了,還是經常打擾到孩子們。

兒媳總是半開玩笑地說,媽,你每天起這麼早,是搶紅包嗎?我知道,這是我起來的動靜把她吵醒了。

我克制著自己晚期,可躺在床上真的無比的難受,我一直都有睡醒了就要起來活動的習慣。就因為這個,我提出去閨女那裡住一段時間。

兒子兒媳聽了,似乎很開心,立刻給我收拾東西,開車把我送到了女兒家。



04、

在女兒家,最初的時候,還是很好的。女兒跟我一樣的早起,我們可以一起出去鍛鍊。可女婿卻經常表現出不開心,似乎女兒跟我親近多了,忽視了他。

女兒是提前內退的,本來在超市裡做這份零工,因為我去了,女兒就不想幹了,說是要好好地陪著我。

女兒經常帶我去各個公園,生態園去玩,也會帶我去商場買衣服。我感覺女兒還是比較貼心的。

可女婿卻總是用家裡每月開銷越來越大的口氣在飯桌上說話,讓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不論在兒子家,還是在女兒家,我都會給他們1500塊的生活費。女婿這樣說,似乎在說我的到來讓他們生活緊張了。

我就有了回自己家生活的想法,這時,我的一個好姐妹給我打電話,說她女兒給她看上了一家養老公寓,裡面的環境條件都不錯。想約我一起去看看。



05、

正好找到這個理由,我就跟著老姐姐一起去了這家養老公寓。

剛開始的時候,自己還是有心理負擔的,總覺得兒女會怎麼想,別人會怎麼看我的兒女呢?會不會覺得他們不孝順,我才來這裡的呢?兒女會不會因為這個不理我的啊?

我和老姐姐住了一段時間後,我的顧慮被打消了。這裡大多數都是有兒女的老人,而且,我發現我的兒女來看望我的時候,也是心情很好的,他們覺得這裡環境條件真是不錯。

在這裡有專門的營養三餐,有人帶領做各種活動,也可以自己參加喜歡的活得和社團。最主要的是,這裡的服務人員都非常的有耐心,絕不會給你臉色看,問什麼都有人解答。

我和老姐姐在這裡住得很舒心,我們很快交到了情投意合的朋友,我們一起運動,聊天,吃飯,打牌,也不用擔心彼此之間誰會影響到誰,更不必想自己這樣做兒女會不會不開心。

在這裡,大家都是同齡人,會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和回憶,在一起時間過得快,一天沒有什麼感覺就過去了,尤其是跟好姐妹一起打拼,閒聊,說起以前的事情,真是發自內心的開心。



06、

其實,人到晚年,如果不想單獨居住,還是早些做好去養老院或者養老公寓的準備,跟幾個不錯的老友一起,真的是很好的事情,既讓自己的晚年快樂,也能讓兒女放心安心的去做自己的事情。

因為人到老年跟子女住在一起,有很多的不利因素。

首先是跟子女住在一起,更容易產生矛盾和心裡不舒暢。兒女有自己的生活,你去了,自然會看不慣他們的一些生活習慣,就不自覺地想說幾句,說多了,就會有矛盾,相處起來就不好了。

其次,就是老人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跟年輕人有差異,久了也是會讓彼此產生隔閡。老人會感覺有兒女在身邊是幸福的生活,而兒女卻感覺自己生活的不自由。

最後,就是要知道,養兒防老的時代過去了,現在的養老真的要靠自己,提前給自己做好準備,老本,老窩,老伴,老友,這養老四樣,必不可少。

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年輕人沒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和照顧老人。所以,老了以後,要提前給準備好養老計劃,能夠自理的就單獨居住養老,實在不能,就去養老院或者養老公寓都可行,自己的養老自己做主。

END

  •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
  • 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

相關焦點

  • 72歲阿姨經歷:兒女家各住一個月,才明白兒女家不是養老之地
    傾訴人:李阿姨,72歲。李阿姨今年都72歲了,她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一輩子辛辛苦苦的做農活,養育著一兒一女。可是即便這樣,兩人也心甘情願,兩人特別愛聽別人說:看人家,以後就跟著兒女去省城養老了。兩人更加努力的勞作著,眼看著債務也都還完了。可是兩人憧憬的好日子還沒盼到,李阿姨的老伴卻因為過度勞累腦出血去世了。李阿姨拿出全部錢款也沒能救活老伴的命,從此李阿姨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李阿姨本來就因為常年勞累,身體有很多慢性病,現在又72歲的年紀了,所以一個人在農村生活很不方便。
  • 退休老人自述:兒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明白最好歸宿在哪裡
    導語:現在很多人不結婚不生孩子,因為他們的觀念不一樣了,他們認為孩子並不是自己晚年的歸宿,但老一輩的人,當初生兒育女都是奔著兒女是自己晚年歸宿去的。老一輩的人現在基本上也都老了,都退休了,退休之後,他們就開始和兒女一起住了。和兒女住在一起,就是他們的養老歸宿嗎?
  • 72歲老人的忠告:做好這四點,晚年自己養老,不給兒女添麻煩
    其實大部分老人並不想麻煩兒女,但是他們真的老了,無能為力了。做兒女的就請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關於人到晚年「養老」怎麼才能少麻煩兒女的事,不是不麻煩,是儘可能的在少麻煩兒女的情況下,可以過得更好一點。提前規劃,總勝於臨時抱佛腳要好得多,希望大家認真看完。
  • 老人的心聲: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最好的歸宿在哪裡
    在原來,孤寡孤獨老人才被送進養老院,如果他們進去,擔心周圍人會說子女不孝順,留下不好的名聲。另外:個別養老院不好的名聲,影響了整個行業。當媒體報導某某養老院,夥食不好,對老人不夠關照時,容易引起人們對整個行業的偏見,就理所當然的以為~所有的養老院都這樣。所以,很多老人寧可住在兒女家裡看臉色,也不願去養老院養老。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 與女婿同住半年,老人:知道了自己的養老歸宿,哪裡都不如養老院
    這就出現了問題,老人力不從心的時候應該靠誰?到底哪裡才是老年人的歸宿呢?子女家裡?獨居還是養老院呢?那麼,在兒女家裡,這一切問題就解決了麼?兒女孝順、老人慈愛,能實現真正的其樂融融麼?二,真人案例講述者:宋明明,65歲。01我叫宋明明,今年65歲,有一個女兒,目前一個人獨居。前一階段,女兒、女婿把我接到他們家,住了一陣子。
  • 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歸宿?70歲老人的話難聽卻現實
    一、導語要是在過去,那麼老人肯定都會讓孩子們給自己養老,可是現在更多的老人倒喜歡在養老院安度晚年,到底是為什麼呢?很多老人都說養老院才是最好的歸宿,不如聽聽這個70歲老人是怎麼說的,雖然難聽,可是句句真實。
  • 比起和兒女住在一起,養老院真的是最好的歸宿嗎?幾個老人這樣說
    人到晚年,養老就成了重中之重。人到晚年,正如那快要熄滅的火,雖有火焰一簇,也半明半暗,將熄未熄。這時如有兒女的孝順,將是火中助燃的燃料,令晚年這團火焰不至於行將就滅,變成一堆死灰。你養我長大,我會陪你變老嗎?我會是那助燃的燃料嗎?這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
  • 70歲的老人在兒女家住過後,感嘆道:輪流養老象討飯,還是獨居好
    70歲的人,正是需要人照顧,奉養之時。70歲的人,正是弱不禁風,需要人愛護,攙扶之時。70歲的人,正是你把兒女養大,兒女陪你變老之時。70歲的人,正是衰老,孤單,體弱,病纏,需要兒女孝敬,贍養之時。俗話說,養兒防老。又說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又體貼,又保暖。
  • 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歸宿?65歲老人的實話難聽卻是事實
    導語:為什麼說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歸宿呢?這3個75歲的老人道出了實情。陳女士:75歲。退休之後我一直都一個人獨居,因為不想和兒女住,怕給兒女的生活添麻煩,但獨居有獨居的難處。因為獨居,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去醫院住了很久。花了上萬塊,還連累我的兒子女兒請假陪我。我就挺難過的。我的兒子女兒責怪我耽誤他們工作。
  • 72歲老人的感悟:人過六十,不麻煩子女,就是最好的養老
    雖然也並不是每個人的子女都會這般不孝,但是很多老人的親身經歷也證明了,人過了60歲,如果不麻煩子女,能夠自給自足,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聽一聽下面這位72歲老人的感悟,也許能引起更多相同情況老年人的思考。
  • 70歲老人自述: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歸宿在哪
    一個70歲老人自述: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歸宿在哪自述:祝大爺70歲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但這個依靠到底是養老院還是子女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老人晚年的歸宿在哪?我以為子女是我辛苦養大的,所以我們的感情應該很深厚,血濃於水呢。
  • 72歲老人:我寧可晚年孤獨,也不把時間、積蓄、房子交給兒女
    在他們看來,不生孩子的話,晚年會很孤獨,養老得不到保障,重男輕女的觀念也和人們都想養兒防老分不開。事實上,時代發展的現如今,養兒防老的觀念早已過時了,新的養老模式開始出現。由於各種原因,把養老寄托在子身上的父母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開始依靠自己選擇獨自養老。
  • 人老了,究竟是住養老院好還是兒女家好?老人的實話難聽卻是事實
    最怕老,誰不怕老,每個人說到老都眉頭緊皺。老了怕自己行動不便,老了怕自己生大病沒錢治,老了怕自己沒好地方住。人老了到底應該住哪裡呢?要麼去住養老院要麼就是住兒女家,那麼究竟是住養老院好還是兒女家好?人老了也一樣,老了就要去養老院,養老院就是為老人準備的歸宿。越來越多的人去養老院,養老院就會越來越完善,既給老人好的去處,也為兒女減少了負擔。
  • 3位退休老人心裡話: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我不接受,寧願自己過
    兒子經常來家裡說接我去他們家一起居住養老,我不願意去,還告訴他們真的不去,至於原因,其實兒子也知道,只是來接我是兒媳的主意。老伴剛走的那年,兒子兒媳把我接到他們家裡一起居住,住了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兒媳就開始跟我哭窮,說孫子開銷大,他們還房貸壓力也大,每個月的生活過得太緊張,看著兒媳一邊說一邊哭的樣子,我也就心軟了。
  • 76歲老太哭訴:去了兒女家住後才發現,養老院才是最好的歸宿
    安女士/76歲我有一對兒女,今年76歲,和兒女住在一起這2年,說實話,我寧可去養老院住,也不想兒女同住。我這對子女,從小就被我教育的很好,而且很有出息,學習成績都很優越,直到現在他們也結婚生子,也有自己的事業,我為他們感到高興。兩年前我老公離開了我們,我一個人住在老家,特別孤獨,而且還很無聊,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感覺這種生活好沒意思,本來我想讓這兩個孩子為我養老送終,沒想到卻被現實打臉了。
  • 說句大實話,養老院確實是晚年最好的歸宿
    大多數老人晚年都不願意去養老院,對養老院有一種牴觸的情緒在,養育孩子辛苦了一輩子,就覺得晚年要和孩子在一起。但有些老人觀念並不一樣,他們覺得養老院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歸宿,他們是怎麼想的呢?我讓兒子和女兒幫我出去養老院的錢,我是寧可住在養老院裡面,養老院裡有同齡的老人,大家比較有話聊,像我住在兒子家,大多數時間我都是一個人在家,想說話都找不到人。
  • 60歲大媽感慨: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我終於知道養老該靠誰
    執筆:檸兒上周回了趟老家,跟鄰居陳大媽聊了一會兒天,聽她講了最近的遭遇,感覺心口堵得慌,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陳大媽今年60歲了,老伴去年因為突發疾病去世了,兒女都結婚在大城市發展,平時家裡就剩她一個人。前段時間,陳大媽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兒女沒有辦法回來伺候,就把她接到城裡去。首先,肯定是去兒子家,畢竟「養兒防老」嘛。
  • 等老了住養老院和住兒女家,哪種方式更舒心?3位老人的話太現實
    導語很多老人的心願是把兒女撫養成人,等他們結婚生子後,老人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老人一天天老去,孩子不再需要老人的陪伴,相反,老人日漸衰老,有些老人甚至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對於自己年老之後的歸宿,跟子女住在一起,是大多數老人的選擇。
  • 3位退休老人心裡話:3種新型養老模式俺不接受,寧願自己過
    現實生活裡能夠享受到這樣幸福的老人太少了。很多的老人,即使退休了,也過著艱辛的養老生活,苦不言,累不語的日子。下面3位退休老人說了自己的心裡話: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我不接受,寧願自己過。兒子經常來家裡說接我去他們家一起居住養老,我不願意去,還告訴他們真的不去,至於原因,其實兒子也知道,只是來接我是兒媳的主意。
  • 72歲老人的感悟:「如果父母可以做到3點,晚年兒女爭著養老」
    您撫養我要老,我撫養您要年輕,這八個詞概括了撫養孩子防止老年的核心概念。許多父母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這與撫養孩子和防止老人的思想有很大關係。在這些父母的眼中,兒子是他們養老服務的保障,他們需要享受優惠待遇。女兒來自其他人的家庭,不會自給自足,因此為她準備得太好並不划算。實際上,養育孩子以防止老年人衰老的想法已經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