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檸兒
上周回了趟老家,跟鄰居陳大媽聊了一會兒天,聽她講了最近的遭遇,感覺心口堵得慌,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陳大媽今年60歲了,老伴去年因為突發疾病去世了,兒女都結婚在大城市發展,平時家裡就剩她一個人。前段時間,陳大媽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兒女沒有辦法回來伺候,就把她接到城裡去。首先,肯定是去兒子家,畢竟「養兒防老」嘛。但是,兒子工作太忙,兒媳要全職在家帶倆孩子,她看得出來兒子日子過得也不如意,兒媳也沒那麼歡迎她。
但是,腿活動不方便,不去兒子家不行啊,只能小心翼翼看兒媳臉色。但是,兒媳帶娃心煩就會衝她甩臉色,還嫌棄她身上有老人味兒,不講衛生之類的。為了討好兒媳,她主動拿出1000塊錢,說是給倆孩子買零食,其實是擔心兒媳嫌棄她在這裡白吃白住。但是,這點錢,兒媳根本就看不到眼裡,依舊對她沒好臉色。
一個月後,陳大媽跟女兒訴苦,女兒一聽就生氣了,當天就來把媽媽接走了。去了女兒家,陳大媽感慨,還是女兒最貼心。當然,女婿也很熱情,但一聽說她要住一個月,臉色就立馬變了。之後的相處中,女婿下班回來也不再熱情地打招呼了,雖然也客客氣氣,但總讓陳大媽感覺寄人籬下。好不容易住滿一個月,陳大媽腿好利索了,就自己搭車回了老家。
所以,陳大媽逢人就感慨: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我終於知道養老該靠誰。大家問她靠誰?她說:「靠自己啊,我從現在起就天天健身,儘量少生病,真到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河裡一蹦!」我們知道,她說的是氣話也是玩笑話。但是,養老靠自己,這句話卻是心裡話。
因此,我們年輕的父母,養老也別光指望兒女了,做好以下準備老了才不至於老無所依,也不用看兒女的臉色了。
攢下足夠的養老錢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說,養老一定要靠自己,所以就要多攢錢。這樣老了可以去住好一點的養老院,不想去養老院還能請護工到家裡來照顧。而且,有足夠的養老錢,還能給子女減輕負擔,子女知道父母有錢,還會回家跑得勤一點。
這樣想雖然很現實,但是也是無奈。畢竟,人老了不中用了,想要晚年過得好一點,就只能靠錢養著了。而想要得到子女的關心,有錢能幫襯子女,子女也能回來多看父母兩眼。所以,我們年輕人現在就開始努力賺錢,多給自己攢點養老錢吧。
鍛鍊好身體,儘量少拖累子女
另外,就像陳大媽說的,要鍛鍊好身體,儘量不生病、少生病,這樣自己不遭罪,也不用拖累子女招人煩了。確實,人老不可怕,老而無用才是最可怕的。這家嫌棄那家抱怨,晚年肯定過得不舒心。
就像我姑媽,剛滿50歲就天天吵著要健身了,每天跑步,還去學瑜伽,身材保養的比我都好,看起來一點都不像那個年紀的人。她說:「不求變年輕,只求少生病,這樣不拖累兒女,自己也自在。」
置備一套晚年養老的房子
另外,晚年養老,最大的心病就是跟子女同住,兩代人生活習慣和理念不同,住在一起免不了發生矛盾。比如,老年人覺得年輕人太鬧騰、愛花錢等等,年輕人又覺得老年人睡太早、管太多、不講衛生等等。而且,有些家有兒媳和女婿的,還會被嫌棄,天天看臉色,心裡也不舒服。
所以,不想晚年看子女臉色和有寄人籬下的感覺,趁年輕就趕緊置備一套晚年養老的房子。這樣,老了自己住,每天想吃什麼穿什麼都隨意,還能養養花、下下棋,沒事去找老人們聊聊天、跳跳廣場舞,簡直就是神仙日子。
今日話題:網友們,你覺得人老了,指望誰養老最靠譜呢?
~~~~~~~~~~~~~~~~
當媽之後,每天心情就像過山車。剛剛因為孩子的調皮氣得半死,轉眼因為孩子一句暖心的話又感動得稀裡譁啦。當娘的,就是在氣死與愛活中來回穿梭……希望不斷充電,做孩子們心中最想要的「媽媽」。
從事過兒童圖書編輯、兒童名著解析,寫過企業家、養老院長、律師等名人採訪稿,如今熱衷育兒寫作。關注【檸果育兒】大家每天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相互取暖,雲上牧娃。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