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了,可是兒女不給錢看病,沒有錢給養老,不讓去他家住怎麼辦

2020-11-08 饒小帥弟

刷頭條無意間看到一個父母輩的老者,提了一個問題,「60了,可是兒女不給錢看病,沒有錢給養老,不讓去他家住怎麼辦」?


乍一看,60了,兒女不給錢看病,沒有錢養老,這些刺眼的字進入視野我才反應過來,原來我們七零後的父母輩他們已然不小了,他們快老了,逐漸開始需要依賴子女了。


那麼作為子女的我們,試問準備好肩膀給父母依靠了嗎?倘若指望不上我們,父母老了生病需要錢看病,手裡攢的錢全部給子女買房買車,手裡沒有了養老的錢;去子女家住,又可能會因為在兒媳婦眼裡嫌邋遢不接受,這個時候的父母輩該何去何從?


無論父母或我們,都不要覺得這一天離我們還很遠。有道是歲月無情時光轉瞬即逝,以上種種問題都會隨著父母輩身體健康下降,逐漸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凸顯出來。


試問我們對此有過規劃,如果出現相關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嗎?這個問題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值得我們每一個做父母子女的,是時候該好好想想了。那麼這個問題當中具體有幾個關鍵要素?


一,首先我們來看60了,兒女不給錢看病,沒有錢養老,子女拒絕父母去家住的這個問題成不成立?


我的看法是,既然有人無奈提出來了;裡面當然有父母跟子女雙方都逃不過的問題。現實可能會跟問題本身有一些偏差,但從客觀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絕對是存在的現實問題。


因為如問題描述一樣的狀況,在我們的身邊屢見不鮮,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問題的觀點是一個殘酷的現實。當然,每一個問題裡的父母子女都有彼此的過錯和責任,可是最終的結果無一例外全部都一邊倒,吃虧的永遠都是父母。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父母年紀越大,在家庭的地位就會越容易減輕,還會因為代溝跟子女價值觀不一致,導致家庭矛盾快速激增。子女孝順還好,儘管有矛盾避免不了吵吵鬧鬧,但絕不會把父母拒之門外。


若是遇到自私不孝順的子女,那麼矛盾一旦積累成怨氣爆發,老人就會面臨無家可歸的風險。顯然,老人已經成為家庭生活裡的弱勢群體。


不要覺得子女再怎麼不孝順,他們都不會不管父母的死活;因為人性都是複雜又自私的,我們永遠預料不到人性的惡性下限有多令人髮指。


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目前七十多歲的鄰居老奶奶,在十幾年前她就因意見不合被子女掃地出門,至今流落在外靠在城鄉做環衛工人謀生。


雖然老奶奶有好幾個女兒,可是她們看到母親流落在外,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老人接去跟她們一起住。她們都有自己的理由,把老人當皮球互相推來推去,最後以誰都不管不了了之。老人就這樣一直流落在外十幾年,生病了的錢都靠自己賺。


二,接下來我要回答老人的問題:我的看法仍然是,老人臨老了生病子女不給錢看病,養老不給養老錢,拒絕去他們家住雖然很不幸。但,老人應該慶幸這件事早發生了十年,讓他早日看清子女,丟掉依賴子女給錢養老看病的幻想。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60歲名義雖然已經成為老年人,但現實中6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身體健康他就擁有創造養活自己的能力。除了疾病喪失勞動力外,60歲真的不算老。


在農村很多60歲的老人都精神抖擻,做事勤快的狀態很多年輕人都自愧不如。只要身體還能動彈60歲就不應該矯情拿年紀說事,因為現在不管是農村或外出打工,勞動群體中60歲以上佔了很大的比例!


為了生活,身體還能創造我們就沒有理由停歇,為了家庭的同時也是為了自己。所以我認為,問題當中的老者應該慶幸在60歲看清子女。儘管現實很殘酷,被子女這麼對待內心肯定很難受,可是這不就是人生嗎?


只要還活著我們就必須努力前行。60歲看清子女,老人至少還有十年的時間重新為自己養老的晚年生活進行規劃。好在,現在只要是60歲的老人都可以領社保,錢雖然不多,但多少都是一點保障。


老人只要不嫌勞累,以自己的能力找一個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完全沒問題。別的做不到,像鄰居老奶奶那樣去做一個環衛工人掃掃地,每個月能拿一兩千工資,只要願意做,老人的生活看病問題都能解決,節省著用還可以攢一些以後養老用。


只要生活穩定下來,老人就可以按照政策慢慢的去申請一下國家的補貼照顧。目前這方面的政策可能還沒有形成規模,但以後這方面的政策會進一步完善,哪怕子女真的不管父母的死活,相關部門也能有辦法照顧老人。當然,前提條件是老人沒有勞動能力了才能得到照顧。


三,60歲絕不是人生的終點站,離開子女不代表就世界末日。因為面對不孝順的子女,離開他們老人的生活反而是一種解脫。


像鄰居的老奶奶,獨立離開子女才是她人生的幸運。儘管流落在外,但老奶奶的生活過得不知道比和子女住一起開心多少倍。雖然很傷心常常想不開子女為什麼這麼絕情。


可是在外面老奶奶賺多少錢都歸自己支配,沒有人給她臉色看,她活得無憂無慮活出了自我,這些都是在子女身邊所得不到的。所以有時候,不幸的背面翻過來就是幸運,不幸不一定就等於悲哀!


幸好是六十,六十隻是人生進入老年的一個坎,老人還有十年的時間為自己做打算;到了七十歲身體能力進一步退化下降,如果這個時候再被子女嫌棄拒之門外就真的沒有多少退路了。


四,哪怕遇到再多駭人聽聞的不孝順故事,我們仍然願意相信世間的美好,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對父母絕情的子女只是少數中的例外!


人性再怎麼自私複雜都是具有靈性的人,是人都會有於心不忍的時候。現實生活裡孝順父母的子女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可是,老人養老的問題終歸是一個大問題,容不得出任何一點意外。時代不同了,老人的養老觀念也理應跟著一起淨化。無論何時,老人都要有勇氣擺脫依賴子女的內心,建立離得開子女的心理。


因為一個人只有離得開任何人,精神上他才不會成為別人負擔,他才會受人尊重。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60後的晚年困境:給年過80的父母養老,自己的子女不出養老錢
    如今60後也遭遇了晚年困境。很多60後給年過80的父母養老,仍然依靠自己的退休金,而自己的兒女雖然已經成家立業了,但是卻幾乎不會給自己養老錢。甚至有時候,還需要自己補貼一下孩子,這種情況,也讓很多60後覺得心慌。為了多留點錢,一些60後退休後,仍然會找份輕鬆的工作,維持基本的開支。
  • 老人應該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兒女嗎?先聽幾個真實的故事吧
    有人說人老了容易犯糊塗,應該早點把自己的錢交給兒女保管,錢財安全兒女高興孝順的更好,反正老了要指望兒女來養老。真應該這樣嗎?先聽幾個老人的悲涼故事吧。姨夫年輕時做生意,收入很不錯,給兩個兒子蓋了新房娶了新娘,又暗地裡幫襯遠嫁不如意的女兒不少錢,手裡就沒有剩下多少,覺得兒女過的好哪能虧了自己?姨媽將60就去世了,姨夫身體也不怎麼好就不出去做生意了,準備將就手裡的錢來養老。兩個兒子一個家裡種地一個城裡做生意,日子都過得不錯。姨夫種點糧和菜養養兩隻雞0,自己照顧自己也還怪好,也沒什麼花項。
  • 我今年60歲了,不多的存款,是該給兒女還是自己留著養老
    我今年剛60歲,徹底步入老年時期,年輕的時候普普通通的工人,也並無太多積蓄,目前存有十多萬存款。一兒一女都已經成家立業,感覺該做的我這輩子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義務,兒子買房買車都是我們老兩口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雖然沒有有錢人那麼豪華,但是也算能過他們的小日子了。現在一個人,每年還有幾萬退休金,不知道是該把這錢存起來養老呢,還是乾脆給兒女分了,給他們減輕一些負擔。
  • 養老不靠兒女,不去養老院,幾種「新型養老」模式可供參考
    ,可是經常回家探望,退休後的兩位老人沒有幫子女帶娃,而是開始了新鮮又有意思的「旅行養老」。現如今,旅行養老成為諸多老人追捧的養老方式之一。或許上了年紀,可是心不老,對生活依舊保持著熱情和活力,對明天永遠有期待,這種方式可以開拓眼界、舒緩心情,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 養兒防老變成「養老防兒」?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當我們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雖然養兒防老仍然是主流,但由於中國人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甚至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還有一些人更過分,不但不養老,還時時刻刻在啃老。所謂「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我有一個鄰居,今年已經60多歲了。前幾年自己退休,老伴去世,一個人跟著兩個兒子過。
  • 養老房不加兒子名字,兒子竟借款兩百萬自己買房,變相逼二老給錢
    他拿出20萬和洪慧一起買了套房子,登記在洪慧的名下,準備養老用。繼子卻惦記上了這套房子,三番五次提出把房子登記在他和他媳婦的名下。在他看來,繼子在房子裡住一輩子都不要緊,但房子的產權應該歸洪慧,因此他不同意在房子上加繼子的名字。在這件事上,洪慧也認為是兒子過分了,就沒有答應。
  • 晚年養老,兒女和錢誰靠得住?三個老人的心裡話很現實
    其實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因為兒女長大之後成家立業,其實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這時候不僅有孩子,還得顧及老人,難免會有所力不從心。所以,有時候養兒防老這句話並不一定正確,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兒女和錢誰更靠得住呢?這三個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 60歲大媽感慨: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我終於知道養老該靠誰
    執筆:檸兒上周回了趟老家,跟鄰居陳大媽聊了一會兒天,聽她講了最近的遭遇,感覺心口堵得慌,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陳大媽今年60歲了,老伴去年因為突發疾病去世了,兒女都結婚在大城市發展,平時家裡就剩她一個人。前段時間,陳大媽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兒女沒有辦法回來伺候,就把她接到城裡去。首先,肯定是去兒子家,畢竟「養兒防老」嘛。
  • 60歲的我,仍在掙錢養老,後悔把錢都給了兒子
    我今年60歲,這個年齡找工作,說出來確實令人唏噓,但是又能怎麼辦呢?!生活仍需繼續,我卻沒有存款,只能趁著暫時尚能工作多掙點錢養老,其實以前我是有錢有存款的,雖然不多,但自己養老是沒有任何問題。孩子走了彎路,作為母親的我只好拿出自己的老本給他填補窟窿。
  • 不帶孫子就要給錢,3位60歲婆婆的心酸,老人真是太苦太難了
    前者是青年男女在家不去工作,花著父母的積蓄,還心安理得;後者是讓父母幫忙免費帶孩子,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還要老人給他們家裡補貼,如果父母不幫他們帶,年輕人就要老人出錢找保姆。並且口出惡言,不給錢就不給他們養老。
  • 70歲老人傾訴:「新型養老」,不去養老院不跟兒女住,彼此省心
    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養老院的出現,讓很多老人看到另一種養老方式,覺得自己老了,可以去養老院裡養老,不必麻煩兒女,也是不錯的選擇。可是,養老院還是有自身的不完善,很多老人去了以後不習慣,再加上氣氛陰霾,老人的內心恐懼,所以,很多老人寧願一個人獨居生活,也不願意去養老院。
  • 明天我也要陪媽媽去看病.可是我沒有弟弟
    女同學在下面留言:「明天我也要陪媽媽去看病。可是我沒有弟弟。」她分兩行寫的。挺押韻,像首詩。讓人看了莫名心酸。媽媽看病那天,我本以為自己跟著就行。沒想到,和弟弟兩個人,都有點忙不過來。因為她總嘔吐,兩人手忙腳亂,她還是吐到衣服上一些。在她不能移動的時候,弟弟想背著她。這是典型男人才會做到的事情。若是我,是無論如何也背不動的。
  • 60歲老人自述:兒女長年不在身邊,我找到一種很滿意的養老方式
    在兒子的堅持下,我去了他的小家。因為兒媳婦是上海本地人,對於我這個小城市的婆婆,多少有些「瞧不上」。而且在兒子家裡我過得也不開心,周圍沒有認識的人。整天悶在家裡。偶爾盼到周末兒子兒媳不上班,本想熱鬧熱鬧,可是人家小兩口領著孩子又出去看電影,又是旅遊,完全沒有我的事。
  • 如果兒女不孝順怎麼辦?老人應該為自己存點兒錢。
    雖然說談到錢總有有點俗氣,但是錢卻是生活的基礎。作為一個老人,如果有一定的養老金,那是自己的依仗。雖然我們都期待兒女有孝心,但並不是每一個兒女都知道如何去孝敬老人。我們見過這樣的情況,老人為了兒女把自己一生的財產花的精光,到最後卻被無情的拋棄。如果能夠自己獨立的生活,養老問題能夠自己有所保障,怎麼會活的如此的可憐呢?
  • 當你老了,會不會和兒女一起住,依靠兒女養老?
    父母和兒女住在一起,並不太現實;養兒養女能防老,不過是父母一廂情願而已。當你老了,會不會和兒女一起住,依靠兒女養老?以下幾位老人的回答,很現實。他說:「當時,我就是在客廳裡,看著電視,忽然頭暈,然後就滾落在地上,什麼都不知道了。」張大爺中風後,老伴馬上叫了救護車,忙上忙下的繳費,照顧張大爺。張大爺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兒子張大毛來過兩次,每次就是半天時間。張大毛說:「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照顧父母,我問心有愧,可是我有什麼辦法呢?」是啊,張大毛毫無辦法,他要賺錢養家,每個月還要還房貸車貸。
  • 父母年紀大了,又不願意和我們住一起,怎麼辦?
    結婚後,自己買了房,和父母一直是分開住。每周末去看父母,一晃二十幾年就過去了。父母住的是單位的福利房,周圍都是單位的老同事。出門買菜、遛彎多少都能碰到幾位。單位的變化,退休金的漲幅,兒女是否出息等都是不變的話題。父母住在五樓,年輕那會兒,遇見著急事,跑兩步也是有的。現在快八十歲了,除了每天吃藥,和疾病做鬥爭,就是盼著自己住的老樓,啥時能安個電梯。
  • 60後,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養老,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
    當我們到了60歲以後的年紀,有了許多的經歷之後,也就明白了許多的道理。一位60多歲的老人說:「年過半百終於活明白了,讓自己高興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錢掙得再多又怎麼樣?能帶走嗎?你去看看,許多的百年大宅,主人均已無處可尋,拿鑰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
  • 「新型養老」方式,不去養老院不跟兒女住,都省心。老人說心裡話
    有天夏阿姨出了一個主意:要不咱們兩個搬出兒子家,一起抱團養老,咱們兩個人在一起住,肯定比和兒媳婦每天住在一起舒服。夏阿姨這麼一說,莫阿姨也覺得眼前一亮,這是個好主意,確實是兩個老姐妹一起抱團,好過整天和兒媳婦不對付。
  • "新型養老"走紅,老了不拖累兒女也不用去養老院,網友:嚮往
    養老一直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話題,由於當年的"計劃生育"導致現在都是夫妻雙方不僅要頭頂4為老人,還要照顧自己膝下的兒女,儘管很多父母都不想給孩子造成負擔,除了要給兒女照顧孩子之外,還要儘量不讓自己生病給兒女減壓。
  • 給還是不給?這位老人的做法值得學習
    那時候,我們是攢了一點養老的錢,但商量後還是決定不幫兒子,更不想賣掉老家的房子。老家是我們的根,根都沒有了,那我們就是老無所依,雖然有兒女,更不是信不過他們不孝順,不給我們養老,但人這一輩子,意外的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身上有點錢總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