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

2020-09-05 唯優view


現在的我想的很明白,活的很透徹。真正的生活就是當你發現了生活的本質還依然能夠愛她。

——汪光明


作者 | 汪光明 編輯 | 汪光明 微信公眾號:唯優view


好久沒有更新我的原創文章了,我最親愛的讀者們你們還在嗎?也不知道什麼情況,今日猛的一下想寫一篇文章,我多想以後有好多次這樣的「猛的一下」呀。


一直以來我都在追求「思想上的巨人」,不惜甘做「情感上的矮子」。有的時候當別人在提起感情方面的東西的時候,我甚至會覺得那個人有點幼稚。



不過優秀的人早已經不是「思想上的巨人」,而是把情感融入到思想中了,這點很厲害,不過在我看來這裡面更多的是難得。


1、蔣方舟:清華才女,感情受挫


真正讓我萌生心動要寫這篇文章的其實是今天偶然之間看到的蔣方舟說的一句話:真正整容的都是長得漂亮的女生,因為她想要去做演員,因為這個行業裡長得漂亮的人太多了;


或許程式設計師,科學家只要稍微整容一下就可以是那個行業裡的美女,可是她們不會需要。行業決定了顏值對你的重要性。


不過真正讓我感興趣的不是這句話而是這個人:蔣方舟七歲寫作,九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十二歲為多家媒體報刊寫專欄,十九歲的時候被清華大學破格降六十分錄取,23歲當上《新周刊》的副主編……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面前成名、異常優秀的女作家曾在感情上遭受巨大打擊。如今她說寫作是她生命路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網上有人罵她,有人說她不招人喜歡,可是看完了她的遭遇我卻挺同情她。


作為一個長得漂亮、優秀的清華女作家,蔣方舟說自己在戀愛的這個市場中一直處於是「被挑選的一方」,有人說這是一種討好型的人格,可是她說對於女人來說「美貌是一種剛需」。


她舉了林徽因的例子,認為林徽因能成為民國有名的才女,除了本身能力之外,就是因為長得比較好看,在當時的男權社會裡能得到比較多的資源,很多男人也願意給她機會,幫她成長。



美貌其實是林徽因身上最微不足道的優點了,和她的才華相比,美貌不值一提。可蔣方舟看重的卻只是這一點,這映射了她內心對於自己相貌的焦慮。


所以就是這樣一種極致自卑感導致了她的多次的情感挫折,不過顯然對於女生來說尤其是她那樣的女生,起初有著這樣的性格,必然會導致很多的感情經歷與失敗的結局。


但是對於男生而言,顯然你連開始的機會都沒有。我曾經回想起在抑鬱的那段日子裡,苦苦思索,正是因為作家窺探了人性裡面那種常人看不到的東西才會感到如此的空虛。


我一直堅信我自己是以事業為主導,花香蝶自來。可是回想起來自己還是一無所有,又不成功、也沒給社會做多大的貢獻,長相也一般,實在不值得異性喜歡,不過死盯著不放最終還是難免抑鬱。


不如跳脫出來,做好自己,現在的我的唯一夢想就是能夠不受約束的把我自己的文章給讀者,做一個有「思想」的作家。


2、作家作者不是一個概念


談及到作家這個詞,這本身就不是一個職業化的詞,因為作家在我看來他本不該是一個職業。


為何這麼說呢,職業的作家應該被稱為作者,作者與作家是不一樣的。作者是為了有某種盈利的目的來寫作,作家是用自己的靈魂來拯救同樣「落魄的靈魂」。


一個好的作者一定不是一個好的作家,一個好的編輯也不是一個好的作家。曾經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我印象深刻,叫「一個稱職的作家必然要有一個不以此為生的職業」。



作家身上是有一種「靈氣」的,真正能夠打動人的文章一定是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文章,哪怕你沒有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但是有「靈氣」的人一定會把這記錄下來、有自己的思考。


吳曉波說作為作家能夠不忘初心的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讀者就是身為一個作家最為值得慶幸的事,不過當你為了你的文章有人看,為了達到某種盈利的目的,那長期以往,哪怕是一個作家也會失去靈氣的。


3、作家有兩個偽命題


承上所述,作家在我看來有兩個偽命題。


第一:一個好的作家必然是他來影響別人,而不是別人來影響他,作家在創作的時候一定是沒有受到外界的任何的幹擾的,不以盈利為目的,自己的真實經歷來打動讀者觸發共鳴。


可是我們通常評價一個好的作家的標準好像變了,都是以他的書的銷量如何、人氣如何來作為評判,顯然這已經到了商業的層面。


那麼,想想看,一本書賣得好真的就是作家真實所想嗎?那他應該被定義為作者而不是作家;再者,一本賣的不好的書,可能是不符合人們的喜好,但又是作者的親身感悟,但我認為他應該是一個作家。


第二:一個好的作家必然要事先有苦難的經歷才能夠對於生活、對於人生有深刻的體會,可是首先很多苦難生活的人都在忙著工作與奔波,根本也沒有辦法來進行創作;


其次衣食無憂的人都是確實可以不受外界的幹擾來進行創作,也可以寫作不是為了賺錢,可是沒有苦難的生活經歷,會有多少的好的生活感悟來傳達給讀者呢,他的文章質量是有待考量的。


4、明知愛而不得就別奢望


你一定不會相信我寫到這裡僅僅只花了十分鐘,可能這就是意識的清醒吧。


我以前工作的時候,我的老闆對我說:「光明,你的身上自可貴的是有一種靈性,你不要為了寫作而寫作,保持好你對生活的的熱愛與觀察,保持住你對文字的那種靈性」。


回到開頭,也許我不是蔣方舟,我可能永遠也做不到蔣方舟,但是我要說身為一個作者+編輯,我能懂蔣方舟。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傳宗接代的,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是來活著,而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來感知這個世界的美好。


明知愛而不得,那就別去輕易放下那寶貴的純真的愛情。愛情不是說說那麼簡單,你我都說不準,寧願沒有別去附和。



現在再來想想,我想我永遠不會也不會失去這種「靈性」,可能日月蹉跎,每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回過頭來會有重新的思考,但是與我而言,我現在想的很明白,活的很透徹。


我想做一個可以感受生活,感知別人,感化讀者的作家。

相關焦點

  • 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
    聽說愛情裡有三苦:「愛而不得,得而不愛,不得不愛。」短短幾句,說盡了戀愛裡的心酸。前段時間最好的閨蜜媛媛告訴我,失戀了,這失戀的故事雖然老套,但是畢竟是自己的閨蜜,不求回報的的付出,最後卻因愛的太深而遍體鱗傷,自己收拾殘局。一直在傾聽,一直在安慰,最後只能告訴她:「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
  • 愛而不得才是常態
    但只要經歷過就會明白,愛而不得是最平常不過的事。1我經常問自己,喜歡一個人是一定要在一起嗎?答案其實因人而異。最近在看《三十而已》,劇中的林有有讓人恨得牙痒痒。可能劇中的林有有認為喜歡就一定要在一起,哪管他是否結婚。但這只是林有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所有人的想法。其實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但所有的事情只有在自己經歷過才會感同身受。
  • 不愛了和愛而不得都是人生常態
    看過一段話覺得很有道理;愛是非常幸運、難得、稀少而且轉瞬即逝的一件事,不愛了或者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 事實確實就是如此,只是有些人不願意面對和接受。兩個人相愛的時候很幸福,只要沒有任何欺騙,如果到後面其中有一個人不愛了,這也是正常的表現,以前的愛是真的,現在的不愛,也是真的。就算最後不得已分開,也應該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而像大多數人分手時那樣的大吵大鬧,其實毫無任何意義,純屬浪費浪費時間和生命。
  • 蔣方舟和媽媽籤催婚協議: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愛情裡有兩種遺憾,一種是你曾經那麼用力地愛過,最後卻發現那個人根本不值得,另一種是你沒有好好地去愛,為了愛孤軍奮鬥早就吃夠了愛情的苦,在愛中失落的人到處有,而我只是其中一個。愛要越挫越勇,愛要肯定執著,每一個單身的人得看透,想愛就別怕傷痛。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一個多情的痴情的絕情的無情的人,來給我傷痕,孤單的人那麼多 快樂的沒有幾個,不要愛過了錯過了留下了單身的我,獨自唱情歌。這首歌曲唱出多少單身的心聲。
  • 愛而不得是不是人生常態
    小時候躲在被子裡看青春雜誌時,有那麼一句話,得不到就放棄,愛不到就忘記 果然,愛而不得才是人間常態啊。 不過還是謝謝他贈予我的一場空歡喜。人撞了南牆才會回頭。
  • 失戀巧克力職人: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
    男主爽太為了女神成為優秀的巧克力職人,回國開店,只為能讓女神吃到能感到幸福的巧克力;女主紗繪子人見人愛白蓮花,即使結了婚也不忘攻略備胎;女二愛蓮娜暗戀一面之緣的鼓手,與男主發生單純的肉體關係也不忘互訴衷腸,閨蜜炮友無縫轉換;女三燻子默默守護在男主身邊,用幫男主鑑婊的方式,期待男主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好女孩;男主的妹妹與閨蜜共用一個男朋友。
  • 感情中,愛而不得是常態,要學會說再見
    面對求不得的人時,我們要善待彼此,知道相識一場聊勝於無,至少對方教會了你成長,知道了愛一個人是什麼滋味,已經是幸福的。要知道現實中,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什麼是愛。年輕時,以為愛情可以是單方面的至死不渝。等到了一定的年紀,才知道愛情是你情我願相悅。其實,愛情中,愛而不得是常態,要學會說再見。
  • 蔣方舟:我一直比較喜歡沒文化的男生
    或許正如自己說出的這番話,鑄就蔣方舟今時今日經歷的始作俑者依舊源自於她自己的選擇。同時她也如若這句話一般隨心所欲,無論是在她的作品之中抑或著生活當中的一言一行,她皆是如此。她的身上透著一種特屬於年輕人的率真與直來直去。這些從蔣方舟頻頻說起的一句話「我一直比較喜歡沒文化的男生」便可見微知著。
  • 其實,愛而不得,恰恰才是愛情裡的常態
    我只知道,如果那張臉龐沒有使你感覺到一種甜蜜的惆悵,一種依戀的哀愁,那你肯定還沒有愛」。愛情在每個眼裡都是神聖的,每個人都渴望一段完美的愛情,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華裡遇到一個能相攜一生的人,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人生最多的還是無奈和遺憾。李宗盛的歌裡唱:想得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想得卻不可得,情愛裡無智者。
  • 越長大越明白,愛而不得才是常態
    世間最大的思念 真的是愛而不得 忘而不得是啊,枕頭裡藏滿了發黴的夢,夢裡住著無法擁有的人。網易雲的熱評榜上有這樣一段話:你終於相信,生命中會出現這樣一個人。就算不顧一切,就算傾盡所有,就算萬死不辭,你也無法和他走到最後。
  • 男女之間的愛情:相愛是偶然,「愛而不得」才是常態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他懂得她的愛,但他的愛卻不是愛情。這世間,有些緣分是強求不得的。突然的釋懷,讓她體會到了從來沒有過的輕鬆,她真心祝福了新郎和新娘,然後輕巧地走出了婚禮現場。她學會了接納,接納這世間裡的愛而不得,也開始真正地懂得了告別和遺忘。徹底放下一個人,大概就是像她那樣,心有釋懷,領悟了什麼叫愛而不得,也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 蔣方舟媽媽的作文課
    閻連科 作家蔣方舟 作家尚愛蘭 《作文課》作者楊美俊 教育研究者主題:作文的真相——《作文課》新書發布會時間:2019年11月3日下午地點:單向空間北京愛琴海店主辦:新經典文化琥珀工作室發現題材是最最重要的寫作才能主持人:《作文課》是一本針對當下小學生寫作文方面的苦惱的書
  • ​詩與遠方的對面是人生的苟且嗎?蔣方舟:我最討厭詩與遠方
    當一個人過早的被人戴上「天才」的帽子,他所經歷的尷尬與傷痛似乎更多,就像張愛玲所言一樣,對於她來說,她人生唯一的目標就是發展她的天才。在當今的大眾視野裡,蔣方舟可以稱得上是這樣的一位天才少女,她七歲開始自己的寫作生涯,九歲就已經著有了自己的散文集,令她為大眾所熟知的,還要屬她在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一事,但就像所有「天才」一樣,她享受了諸多的榮譽光環,亦承擔了諸多無端的非議。
  • 深度解析《了不起的蓋茨比》:「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
    前言一個人的情感價值,愛情價值,甚至人生價值,有許多種實現方式,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一樣的所謂優秀的模板的。為了達到自己得到所愛之人的芳心,一個人可能會表達出任何訊息,只要其認為這對自己有幫助,當然也可能會很嚴重地傷害別人。
  • 後來的我們: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總有自己心心念的東西
    然而人生短短,我們終究是要與過去揮別的。電影剛開始,他們相遇,林見清的一句「好久不見」,讓我心酸。記得,之前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前任,很想和她說話,卻又問不出口。怎麼說呢,我沒有資格再這樣做。我最大的悲哀就是,後來的我,關心你的資格都沒有了。電影中的方小曉,表面上看起來玩世不恭。
  • 平野啟一郎對談蔣方舟:在戀與愛之間徘徊的自我
    蔣方舟:所以男女主角從頭到尾都沒有睡過,想看到色情描寫的話你們會失望。如剛才平野先生所說,愛情當中的主角需要有魅力,需要讓人感覺到愛的。蔣方舟:因為當時有一個不要錢的,還發錢的可以去日本的機會,但是當時這個期限只有四個月的時間,當時我自己也處於人生的困惑期。我覺得在日本當時待得四個月,並沒有完全地解答我對人生的困惑,所以我自費擅自把這個時間延長,斷斷續續待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 不懂人生真諦的人,不妨讀下蔣方舟這段語錄,你就懂了,很經典
    如其說難懂,不如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所認為的人生真諦,有些人的人生真諦,你一看就懂,就明白,這樣的人生真諦便適合你;有些人所認為的人生真諦高深莫測,讓人讀不懂,看不懂,想不通,那麼這樣的人生真諦,就不適合你。
  • 遺憾是人生常態,愛而不得教會你珍惜眼前人。過往不究,愛自己
    蔡康永說:「 一愛就輸,心是最脆弱的手是對方最有力量的,把心挖出來放在對方手裡,這不是輸是什麼」愛而不得最後輸給了距離 大學四年留下的便是那一張張車票,一張張只有兩個往返AB點的車票,在濃的深情和捲簾都敵不過最後的距離和現實。
  • 青年作家蔣方舟:這幾年,我很反感的一句話就是「詩和遠方」
    然而,才女蔣方舟卻在發布會公然說,她反感這句話。 蔣方舟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也一直是「清高才女」,這樣的一個人,似乎很契合那種「詩和遠方」的文藝範,她怎麼會反感? 蔣方舟說出這句話的場合,是在她的新書發布會上,她新書的名字叫《東京一年》,記錄了她2016年受日本某基金會的邀請赴日交流,並嘗試獨居一年的經歷,在這本書裡,蔣方舟描繪了自己在日本的街頭巷尾看到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思考。
  • 愛而不得是常態,獨自裝傻是無奈!意難平的眼淚是真的喜歡不到你
    莫名的生氣和吃醋過大方的認識和祝福過獨留朋友站在原地剩一人的痴心晾在風裡朋友最後還是失去了他最喜歡的人但並沒有說出來也不可能說出口保持距離,保證關係以後可以見面但有些故事不願再提醒別人銘記這人世間的情愛太難這善良的人愛意總是太滿愛而不得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