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成功啟示錄:臺灣電影北上,是小眾還是賣座?

2021-01-09 鋒芒智庫

文丨雲飛

儘管大陸市場並未對臺灣電影進行限額,但新時代的年輕人已對海峽對岸的光影作品,並無太多情感印記。

臺灣電影新浪潮時代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風櫃來的人》《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不再被人提起,被譽為臺灣之光的李安多以好萊塢華裔導演身份出現,新世紀之後的《海角七號》《九降風》《艋舺》《總鋪師》逐漸遠去……以至於在金馬獎上,臺灣本土電影被大陸電影全面壓制,反倒讓唱衰臺灣電影成為主流聲音。

在臺灣電影陷入低迷的今日,《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比悲傷》)竟然創造了臺片在大陸的最好市場表現。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自3月14日上映後,《比悲傷》首周末斬獲票房3.3億,如今已穩穩邁過6億大關。要知道,《比悲傷》同檔期影片還有漫威首部女性超級英雄片《驚奇隊長》。

如無意外,《比悲傷》票房最終落點將超10億,成為與《驚奇隊長》同等量級的影片,其票房成績也早已超過《我的少女時代》所創造的3.58億臺灣電影在大陸票房紀錄。

影市黑馬的出現,讓行業重新審視臺灣電影——近年來幾近喪失本土市場,被好萊塢甚至日本電影全面壓制的臺灣電影,在大陸表現幾何,又如何贏得北上之戰?

年度現象級臺灣電影問世,大幅拉升大陸票房紀錄

對競爭力不足的中小體量影片來說,3月實在不是一個好檔期。按照慣例,春節檔創造年度最強單月票房之後,3月將是觀影需求噴發後的回落期。雞肋檔期既是好萊塢在中國市場掘金的良機——《瘋狂動物城》《頭號玩家》《驚奇隊長》在此期間開畫;也是國產影片為市場排片爭頗頭的「絞肉機」與「墳場」——近年來無頭部內容投放。

本就不被看好的《比悲傷》,選擇3月檔期實在正確不過。在《比悲傷》上映之前,臺灣電影在內地的存在感還比不上寶萊塢。最受大陸觀眾歡迎的《我的少女時代》,在2015年11月上映,最終斬獲3.58億票房。除此之外,竟無一部臺灣電影票房過億——

曾颳起「那些年」青春風潮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內地影市尚未全面崛起的2012年上映,最終成績為7651萬;記錄臺灣原住民抗日史詩的《賽德克·巴萊》為1663萬;有知名導演魏德聖操刀的《52赫茲,我愛你》甚至只有137萬入帳,實在是聞者心驚。

因此,《比悲傷》扛起慘澹的3月影市,足以稱得上臺灣電影的年度黑馬。自3月14日上映後,一再刷新臺灣電影在大陸單日票房紀錄、首周票房紀錄,並輕鬆超越《我的少女時代》,成為在大陸最為賣座的臺灣電影。根據貓眼專業版預測,《比悲傷》的最終市場落點將站穩10億門檻,與同檔期的好萊塢大片《驚奇隊長》比肩。

來源:貓眼專業版

如此票房奇蹟,大幅拉升臺灣電影的市場上限。與此同時,得益於在大陸市場的優良表現,《比悲傷》還有望成為臺灣電影全球票房影史最賣座的影片;而與去年同比一直走低的3月影市大盤,因《比悲傷》的爆發及時止損。

在外界看來,《比悲傷》的成功與《前任3:再見前任》如出一轍,是對抖音短視頻營銷出神入化的使用。同樣的都市情感題材、同樣的愛情悲劇話題、同樣的看電影帶紙巾營銷、同樣的女性為主觀眾群體……《比悲傷》與《前任3:再見前任》有太多相似之處,就連走出的票房逆襲之路,都如此相似。

兩岸觀眾審美分野,臺灣賣座是大陸火爆的風向標?

在成為黑馬之前,《比悲傷》並不為大陸市場所看好。翻拍自2009年韓國同名電影,《比悲傷》的故事並不新鮮——男主與女主相依為命,是朋友更是親人。在得知自己罹患絕症後,男主策劃為女主找尋能夠託付終身的良配,女主卻最終選擇死亡,追隨男主而去。絕症梗早已不新鮮,《比悲傷》在臺灣與大陸的同時成功,免不了讓人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時代》。

在登陸大陸市場之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在港臺地區反響甚好,不僅成為各自檔期裡的風雲影片,還掀起了回味青春的浪潮。《比悲傷》票房逆襲後,「港臺爆大陸必爆」的規律被再度提起。

是臺灣觀眾與大陸觀眾的審美走向趨同?並非如此。以2010年以後在大陸公映的臺灣電影為例,既有兩岸三地同時起爆的範本,也有渡海而來「水土不服」的先例。2011年《賽德克·巴萊》上下部以4.72億與3.18億新臺幣佔據年度本土影片榜單TOP 3中的兩個席位,卻在內地啞火,只叫好不叫座。曾被譽為九把刀「愛情三部曲」之二的《等一個人咖啡》,在臺灣大陸同步公映,臺灣公映首日就打破了沉寂2年的單日票房紀錄,大陸卻最終只報收1067萬票房。

受制於每年10部的抽籤制度,大陸影片能登陸臺灣市場不僅是少數,普通觀眾接觸面狹窄;也受制於遲滯多日的時間差,新片擱置淪為舊片。種種原因之下,大陸市場表現極佳的影片來到臺灣市場啞火,也是稀鬆平常的現象。臺灣媒體2018年報導稱,《我不是潘金蓮》128萬新臺幣,《一九四二》35萬元新臺幣,《乘風破浪》162萬元新臺幣,《鐵道飛虎》200萬元新臺幣,《港囧》只有4300元新臺幣。請注意,衡量貨幣單位是新臺幣——除以5左右的匯率,《港囧》在臺灣上映時只有不到20人的觀影人次。

事實上,《比悲慘》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臺灣電影。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海角七號》《聽說》《星空》《愛的發聲練習》《一頁臺北》《不能說的秘密》等典型臺灣愛情片相比,它談不上基調清新、愛情唯美、氣息文藝,也沒有傳統臺灣愛情片中北回歸線貫穿而過的熱帶風情。

非典型臺灣電影《比悲慘》的黑馬之旅,不能佐證臺灣賣座、在大陸必然火爆的「規律」。雖然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但電影市場上的差異顯而易見。

《比悲傷》逆襲之後,臺灣電影能否成為下個「寶藏」?

大陸市場有跟風的傳統,在《摔跤吧!爸爸》成為年度黑馬之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廁所英雄》等被連續引進,印度電影由此成為好萊塢之外最賣座的外語片。《比悲傷》有望達到10億票房體量,對臺灣電影人來說或許是好事一樁——大陸片商或許會投入更多關注的目光,來寶島臺灣挖掘「寶藏」。

大陸片商可選的餘地並不大。在進入WTO之後,徹底對外開放的臺灣影市,淪為好萊塢大片跑馬圈地的遊樂場。臺灣電影在本土票房表現羸弱,往往連年度TOP 10都難以擠入。以《比悲慘》為例,該片雖然狂收4.2億新臺幣,創造臺灣電影在本土市場的三年最佳成績,但並非本土電影的巔峰,2011年《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4.72億新臺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4.1億新臺幣)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3.18億新臺幣)才是臺灣電影在票房上的高光時刻。另外,從2018全年票房來看,TOP 30中好萊塢影片25部,佔比83.3%;臺灣電影3部,佔比10%;韓國電影與日本電影各有1部,佔比3.3%,其TOP 10甚至無一部臺灣電影。

因市場狹小、資金匱乏、人才斷檔,臺灣電影在類型電影上仍停留在青春、愛情等類型之上,小清新的類型逐漸走向固化,很難有跳出敘事套路的新作湧現;反倒是在小眾的文藝片、驚悚片上,臺灣偶有驚喜之作,如豆瓣2018年12月發布的年度榜單中,能打的臺灣電影有《大佛普拉斯》《血觀音》赫然在列;而在驚悚片中,以1.06億新臺幣成為2017年全臺最賣座的《紅衣小女孩2》可謂其中典範。

因眾所周知的原因,涉及政治、同性等敏感題材的臺灣電影,自然不能在大陸公映;而因電影審查緣故,驚悚恐怖也並不符合大陸主流的商業電影類型。臺灣電影能否成為下個「寶藏」,掣肘重重。

在臺灣電影還在為破億努力之時,臺灣電影導演已經掘金多時:《後來的我們》讓劉若英成為13億導演,《快把我哥帶走》與《重返20歲》讓鄭芬芬和陳正道為人熟知——倘若找不到合適大陸市場的「寶藏」,與臺灣電影人完成合拍片,才能跳出小概率爆款的市場困境,實現華語電影人的資源融合。

相關焦點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臺灣年度最賣座電影,今日實時票房最高
    而在臺灣,上映9天票房破億,蟬聯多日臺票房冠軍,臺灣年度最賣座電影。比票房榜第二三名《角頭2:王者再起》和《花甲大人轉男孩》加在一起還要多。雖然檔期並不佔優勢,但是片子本身的類型和題材確實很吸引人,尤其是女性觀眾。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臺灣電影內地上映票房最高影片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臺灣電影內地上映最高票房影片文|閒雲沒人能夠想到,一部翻拍小成本電影會票房大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5天,票房逼近4億元人民幣,成功超越宋芸樺、王大陸主演的《我的少女時代》,成為臺灣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周末票房冠軍、臺灣電影在內地上映票房最高影片。得益於內地票房的暴漲,《比悲傷》還有望成為臺灣電影全球票房影史最賣座電影。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還在改編韓國電影,臺灣電影何去何從
    這一時期內,比較出名的電影比如像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年),此片一舉獲得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殊榮。到後來打起溫情牌的《海角七號》(2008年,魏德聖導演),甚至是後來還算比較小眾的愛情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年,九把刀導演)、倫理片《血觀音》(2017年,楊哲雄導演),都或多或少有著各自的風格,在很大範圍內引起強烈反響。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火爆的背後,是臺灣悲情電影的一脈相承
    文 / 觀影君3月份大片扎堆,在此之前,或許沒有人想到,能殺出重圍創造票房奇蹟的,竟會是這部來自臺灣的翻拍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除3月14日上映首日外,《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已經勢如破足地連續12天蟬聯單日票房冠軍。當前累計票房已突破8.3億,成為內地最賣座的臺灣電影,並將第二的《我的少女時代》(3.58億)遠遠甩開,有望衝擊10億大關。《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翻拍自2007年的韓國同名電影,上映前就在抖音玩起了「悲情營銷」,就連海報上也赫然寫著「唯一觀影提示:請帶足紙巾」。
  •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看催淚電影哭昏在影院?
    保險起見,醫護人員還是把她抬上擔架,送往醫院檢查,最後確認人沒事。至於是不是因為看《悲傷》太激動而高血壓發作,影院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知情。據悉,這位女性觀眾被抬上擔架,穿過影院大廳被送往醫院的一幕,被網友拍下視頻發到抖音上,變成了「看《悲傷》昏倒」。不少影院見此視頻,也頻頻轉發稱:「電影感人,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請放鬆觀影」。
  • 吐槽一下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悲傷乎?尷尬乎?
    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由林孝謙執導,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庭妮等主演。衝著臺灣愛情電影的良好口碑,以為會被騙足眼淚,觸動中女麻木不仁的神經,至少,至少都能被感動一回吧,但看完後只感覺無比尷尬。
  • 創臺灣電影內地新紀錄
    娛情速遞新快報訊 駐京記者梁曉雯報導 由新人導演、新人演員拍攝,以「校園」與「愛情」作為主題的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目前在內地的總票房突破5000萬元,成為內地票房最高的臺灣本土電影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線觀看高清資源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由林孝謙執導,劉以豪、陳意涵、張書豪、陳庭妮、吳映潔、禾浩辰主演的浪漫愛情電影。
  • 催淚神劇:臺灣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今天分享一部愛情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男女主角完美詮釋什麼是「真愛」,真愛就是以對方幸福為生命,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一種狀態。這部2019年臺灣的愛情劇,被眾多影迷封為「必哭神片」。更表示影片一上映,在電影院裡有不少觀眾現場哭暈,被急救車帶走!騰訊網絡播放量更是超過2.2億次!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讓你感到比悲傷更悲傷的到底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讓你感到比悲傷更悲傷的到底是什麼 2018年,年底上映的翻拍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為臺灣本土最賣座的電影。 幾個月之後的上上周,它作為2019年的第一部臺灣引進片在內地上映,將票房冠軍的勢頭一併延續過來。
  • 臺灣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是韓國同名電影的翻拍版
    臺灣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是韓國同名電影的翻拍版。聰明就像你,只要看看標題就能猜出來,三個要素一個也不會少。他叫張哲凱,16歲時,他的生母因為他得了癌症給他留下了一所房子和一些錢。她叫宋媛媛,在她16歲那年,她的父母和哥哥死於一場車禍,她成了孤兒。她走近他,像一對夫婦一樣搬去和他同住,因為他們睡在同一張床上。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
    2018年度臺灣最賣座華語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哭爆港澳臺、東南亞。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好意思欣賞不了的票房冠軍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簡稱《悲傷》)作為2019第一部臺灣的引進片在內陸上映後,延續了它在臺灣票房冠軍的勢頭。一度成為兩岸最賣座的電影。短短數天便超越《我的少女時代》的票房紀錄,在同期電影《驚奇隊長》、高分佳作《過春天》、奧斯卡得獎作品《綠皮車》中令人意外的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了票房冠軍。這部聽名字就異常韓劇狗血的愛情片子到底有何能耐?
  • 年度最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白色情人節上映
    年度最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正式開啟預售!3月9日電影開啟超級點映,10號到13號陸續在廣州、北京、上海、福州、泉州、廈門進行路演,屆時觀眾將有機會和電影主創親密互動。2018年《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創下中國臺灣華語電影票房冠軍,電影在內地定檔後,同樣引發了熱烈討論,絕佳的口碑表現令網友一致表示期待,甚至說出「要買100張電影票」的豪言壯語以表支持。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電影勢必掀起一場觀影浪潮。 治癒系陳意涵用快樂詮釋悲傷 劉以豪笑著流淚難過加倍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一部很獨特的電影,雖然充斥著悲傷的氣氛,但卻格外治癒心靈。
  • 【催淚炸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刷爆抖音,影城附近紙巾更是賣到脫銷?
    影片去年在中國臺灣地區上映後,成功斬獲了臺灣地區的年度票房冠軍,口碑更是爆棚,所以故事沒有這麼簡單—— 但正是這樣一部「悲傷」的電影,卻給了許多人表達愛意的勇氣。也有不少網友在受到電影觸動後寫下自己真實的感情故事:「看完電影我才懂得,毫無保留的愛陪你去冒險的人,才是最真的愛,有時候就是因為愛情說不清道不明,才讓人悲傷。」更有影迷在觀影后,勇敢的向喜歡的人告白:「是這部電影給了我勇氣。
  • 臺灣電影:尋找下一個李安
    近年來臺灣電影湧現出的新人新作不斷,臺北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導演的代系「換血」是近年來臺灣電影「直線反彈」的重要因素。臺灣新一代電影人似乎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貼近民眾,關注面多元化,展現出臺灣電影「小題、大作」的能力。下一個李安或可以預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將拍電視劇 林孝謙任監製
    來源:新浪娛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新浪娛樂訊 3月25日,據臺灣媒體報導,陳意涵、劉以豪主演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全臺票房突破2.4億臺幣,催淚故事在亞洲多個市場創下票房紀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自南韓同名電影,保留韓國版核心故事的基礎,加入更多華語世界的元素,成功獲得觀眾青睞,不但在2018年稱霸臺灣電影市場,創下2.4億臺幣的成績,更在中國大陸上映也獲得票房9.5億人民幣(約42.8億臺幣)締造票房紀錄,後續也在香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全球各地開出亮眼成績。
  •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提前準備好紙巾,全程淚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相信大家大部分都看過。一想起來這部電影,相信大家第一反應應該是看這部全程控制不了的流淚。因為細節太感人了。這部戲是由林孝謙導演的。這是一部愛情電影,由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而成。這部電影上映也給韓版的帶來很多人來觀看。
  • 這部電影裡的愛情,讓我哭著打出五星
    要說今年上半年內地影壇黑馬,一定不能漏掉的就是票房將近十億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同時它還是去年臺灣地區最賣座的華語片。要說《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緣何賣座,相信任何人都不會忽略「催淚」兩個字。這個催淚的源頭,則來自於一個多少年來人人嚮往卻無人能解釋清楚的永恆謎題——愛情。為什麼愛情有時能讓人變得無比自私又能突然無比無私?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自私的兩人以愛為藉口,肆意傷害別人
    文 | 調侃貧道新版 2018臺灣地區最賣座的本土電影,竟然又是一部小清新愛情片,似乎臺灣觀眾對於純愛電影情有獨鍾。 這股風吹到了內地,帶動了內地觀眾對愛情的美好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