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要下車走走

2020-09-16 掃雲


父母隨哥進了城,我也很少再回老家,即使路過也只是隔著玻璃窗,匆匆略過些蒼老的面孔,路面早由當年的沙石變成了油漆板路,加寬了很多,不再是坑坑窪窪了,開車行駛在路上,心情也開闊了不少。

今天,老叔家小弟擺升學宴,回了老家。

就想走一段路,進屯裡就下了車。

這個二嫂打個招呼,那個老叔喊一聲,我喜歡這種久違的感覺,特親切,跟誰都想聊上一會兒,但卻受著時間的限制,總是很匆忙,這個說扯一會兒,那個說到屋坐一會兒,這感覺恐怕只有回家才有。誇張地說,每個骨骼都舒服。

一路寒暄著走過來,筆直的主路,路旁開滿了掃淑梅花,曾經在我眼裡算不上好看的,但多了拼著長顯得不那麼單調了,也好看了許多,已是秋後了,好像是為了迎接我的回來,還不肯離去,洋溢著笑臉,在微風中向我點頭示意。我尋著曾經走的岔路口,好像是長期沒人走,荒蕪了,長了草、堆了垃圾。因為當年那條小路每天至少走一遍的,那是去找好朋友玩的路。如今,物已不是,人也都飛了。

熱鬧的地方還是屯中間的賣店,老人、小孩都往一起湊,偶爾有幾個年輕的也是遊手好閒不愛出力掙錢的,隔著窗就能看見屋裡一、兩夥打麻將的。聽見陌生的聲音揚臉往外瞅,和我目光對上就「唉」一聲「屋來呀」都是那麼熱情。

人多的地方自然得逗留一會兒,問問你,打聽打聽她。聽說誰沒了,也是嘆息「人啊,都得有這麼一天」聽說誰家又添娃娃了,也跟著笑幾聲,農村的氣氛總是熱熱鬧鬧夾雜著笑聲。

看見老人就打聽一下我的同齡人,見到孩子就問是誰家的,以為能見到的也沒見到,都進城打工了,各盡所能,只要是老人身體還能看家照顧孩子,大多數年輕人都不在家。

幾個去老叔家道賀的便與我同行了。

「呀!老爺,這身體還不錯嘛?」

「還行,你這是啥時候到家的呀?最稀罕胖丫了,過年好不好啊?」

「好啊!」

「好啥呀?」

「吃豬肉燉粉條啊!」我爺倆都樂了。這是小時候老爺經常逗我玩時說的話。

如今八十多歲的老爺看見四十歲的我還能想起這段,可見時間催人老,心氣兒還是當年啊!

邊走邊聊陸續還有往老叔家走的都一併同行了。

「胖丫還是那麼胖」特熟悉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回頭是我家當年的老鄰居,大我十歲的大哥。忙上前拽住胳膊搖晃「怎麼都成小老頭了!」

「都多大歲數了,三十年沒看見你了,那時你總在我家玩,你小姐一天看不著你都不行,總說誰也沒你招人稀罕」

「那我小姐咋樣啊,等以後有機會我一定去看她,我媽說,小時候總是小姐哄我玩,她才大我六歲,卻總背著我。」

大哥見我還是那麼念舊,拍拍我的肩膀樂了。

轉眼已到了老叔家門口,院子裡鐵架支著苫布,裡面已錯落有致地擺好了桌椅,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聊天,還有一夥打撲克的「嗷嗷」喊著「要、不要、三分」啥的,可有氣氛了。

我是自家人進屋放下包紮個圍裙就得幹活,當然老嬸也不讓我幹麻煩的「去把那盆大辣椒掰了」我尋聲望去,好傢夥,一大盆,這熱情勁夠足,再看雞啊,魚啊,肉啊,別管能吃多少,反正得備足嘍!

「別玩了,你們幾個趕緊上菜!」

幫忙那個三叔喊了一嗓子。(在農村這叫支客人,就是幫張羅各種事的。)

幾個小年輕收起了撲克進入忙碌中,可一看客人,八桌才坐滿六桌,正好空了兩桌,「那也該上菜上菜吧!」廚師那邊熱火朝天地圍著鍋臺扒拉著菜,脖子上搭一條白毛巾,隨時擦著汗。菜香味在院子裡迴旋,估計大家也都餓了。

「大家吃好喝好,缺啥少啥言語一聲啊,別客氣啊!」

這氣氛在城裡絕對找不著,只是缺少些年輕人,在坐的大多數都是老人領著孩子,和我小時候比菜豐盛多了,但看現在人的吃相卻比那時候文明多了。

忙活了一天,菜剩了很多,都為了生活在外面奔波,有的人沒來,發個紅包就把禮隨了,網絡也是方便了,這時候是禮越來越厚了,人情味卻越來越淡了。

在家的少了,外出打工的多了,種地收地都是機械化了,很少用到人力,不知是年輕人不愛幹農活了還是現代化的技術取代了人力,社會進步了,人們富裕了,但卻很難湊到一起了打哈湊趣了!

想想那些年,挎著土籃子(山上的油條編的筐)挨家挨戶幫忙打苞米,機器一響都帶著小跑往人家趕,就像是命令似的,機器的突突聲又好比節奏,而我們必須跟上「鼓點」,聲音不停我們是流汗不止。打耗子是我們最愉快的插曲,說不定誰踩著苞米就摔個屁股墩「哈哈」聲伴著機器聲!一大樓子苞米在大夥的齊心協力下,一個多小時就打完了,主人拿出煙,客氣地給大家點著,匆匆忙忙再趕往另一家。

那時候雖然窮點,但幹勁還是有的,現在雖說富了,人也懶了,像我老叔家這樣在家招待客的都少了,是我們強烈要求在家做,老叔才答應的,要不就是去飯店,既浪費又吃不好,又沒有這熱鬧勁。

一切都變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社會在發展在進步,路寬了,人少了,家家都有錢了,求人時少了,好吃的多了,卻吃不出曾經的味了……

相關焦點

  • 我想要回老家辦婚禮,但是女朋友一定要在城裡酒店辦,怎麼協調?
    你描述中說,你的工作地點在省會,也就是你女朋友的家住的地方。如果,在省會辦婚禮,你老家的親戚來省會不方便。  可是,回你老家辦婚禮同樣也有這種矛盾。首先,也是你女朋友的親戚到你老家住的問題!在有,你描述中也提過你就在省會工作。你們若是回老家辦婚,你和你女朋友的同事還有朋友就不能見證你們婚慶的大喜日子。在有,你的女朋友的父母的同事們和朋友們也不可能一起跟你們回老家參加你們的婚禮!這些,都是實際問題根本不好解決。
  • 家鄉在貴州,老父親年事已高,今天突然想回老家看看他
    這幾天不知道為什麼總想回家,因為一直都在外面打拼,現在又是人生的最低谷期,雖然精神狀態已經調整起來,有自信,但每次想到老家的老父親眼淚就掉下來了,很想回到他身邊看看,目前還有追債的電話老打到老家那裡,我怕他們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壓力,加上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有一些吃不消,所以現在想著想著就掉眼淚,就想在老父親身邊一輩子哪裡都不想去。
  • 那些離開上海回老家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雖然偶爾看到老家同學當公務員的悠閒生活,也會覺得羨慕。羨慕著羨慕著也就聽了家裡的建議,回了老家,考了公務員,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既然回老家了,就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往前走,不回頭。好多次坐高鐵路過老家那一站都特別想下去,想回家看看。但理智告訴我,不行。我還是要工作。我還有工作。現實版本的「三過家門而不入」也就是這樣吧。
  • 繼續拼搏or回老家
    三十而已最新一集當中,王漫妮找工作受挫,賣自己的名牌,卻也只能以低價售出,面對著高房租的壓力,電話那頭聽著父母的催促……最終,王漫妮還是回老家了。這時的她終究是回老家了。要是你面對著這樣的抉擇,你會怎麼辦呢,繼續拼搏or回老家?
  • 等我老了,就回「老家的房子」
    老家的房子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入了城市打工安居置業。留在老家的房子,都空了下來,沒有人住,這樣的「老家的房子」越來越多。城市裡打拼久了,有時間老家看看,那裡有你的思念和牽掛。老家的房子是解藥老家的房子有我的念想,老家的房子有我多年的記憶,老家的房子是生我養我的家。年齡越大,越想家,不順心了不如意了,回家就是最好的解藥。
  • 開車回老家,我把蹭車的老鄉扔在了服務區
    五一回老家,有四百多公裡 ,一個老鄉同行。幾次回家,每次沒要他一分錢,沒吃過他一頓飯,還是接送上門。最近一次是今年五一長假,在高速路上特別堵車,堵好幾個小時都沒走到一公裡。堵車了大家心情都不好,我還把提前準備的吃的都拿出來一起吃。
  • 重陽節,回不了老家
    因為娃的緣故,似乎2年沒回老家了。老家裡太多東西值得記住。自從爺爺過世,奶奶搬來城裡,真正的老家只剩下破敗不堪的很,不忍直視。到底是重陽,媳婦早上借著出去修補鞋子衣服的空檔,買了點好吃的回來。現在太多節日都簡化成了一頓飯。那就吃個飽解個饞先。
  • 再也回不去的老家
    前些年,逢年過節的時候都回老家,和父母團聚。當時心裡一直有一個願望,將來老了以後,我要回到老家生活。七年前,母親去世了,老家只剩下父親一個人,再回去的時候,總感覺家和以前不一樣了,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近來看著父親一天天變老了,內心也越來悲涼,回去的時候,看著家裡的一切,默默的發呆,常常問自己「將來我還能回來住嗎?」
  • 老家,是回不去的故鄉
    對於遊子來說,老家,是心中最溫暖的嚮往,卻也是漸漸回不去的故鄉。一年的辛勞,換來的是堆得滿滿的穀倉,是攢夠了來年全家衣食住行和學費的收入,是孩子們捧回的獎狀,這些,就是穩穩的幸福。一年一年,那些跟隨在父母身後的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或是考上大中專院校,或是外出打工,從此天南地北,老家漸漸只剩下了老人,以及被送回老家讓父母幫著帶的小孩。
  •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公公婆婆不想回老家怎麼辦?
    1.公公婆婆想好要跟兒子一起生活這是老人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來的時候就跟村子裡的鄉親們說過以後不會回去了,現在讓他們回去會覺得面子上掛不住。給二老一點錢,跟他們說這些年辛苦了!幫我們度過了難關,你們先回老家,以後自己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條件合適的時候再去接他們來養老,老人一定能夠理解。
  • 別總拿照顧父母,作為回老家的藉口
    當然,我免不了揶揄她一下說,到時候你在咱家那邊給我介紹一個月薪一萬的工作就好,我也不多要。我老媽就邊笑邊說,你媽可沒那本事啊……混不下去,就回老家,這話在三十一歲之前,我從來都不敢提,也從沒想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的想法,畢業之後就再也不和家裡要錢了。這個想法在當年是我為自己畢業上的第一課,我稱之為「長大」。
  • 陪父母回老家 賈松濤
    本來不準備帶父母回老家去的,父母年事已高身體都不好,尤其母親因為肺心病剛出院,父親去年住過院身體還在恢復中;從銀川到老家480多公裡,高速只有300多公裡,其他都是山路;母親尤其暈車,坐車要七八個小時的路程確實受不了。
  • 等老了,就回老家安度晚年
    等老了,子女安家立業,自己幫不上什麼忙了,又感覺身體還不錯的時候,一定要回老家農村。 在那裡可以回憶童年,可以天天和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喝茶聊天,下棋打牌,一起拄著拐杖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散步,到村頭的老槐樹下乘乘涼,拾掇點小時候嬉戲打鬧,翻牆偷梨的童趣。
  • 趁著好天氣,一起出門走走吧
    地址:南岸區G65包茂高速附近公交路線:乘坐352、384、318、321、304、376、354、347、346路公交車至上新街站,下車步行962米抵達黃葛古道自駕:導航輸入「黃葛古道」即可黃桷埡老街走完黃葛古道,就來到了黃桷埡老街,這是是歷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賈的必經之路。
  • 中秋節跟丈夫回老家探望,夜起時聽到公婆的談話,我當場淚目
    前段時間,丈夫一直做小可的思想工作,希望今年中秋節小可能夠跟自己一路回老家探望父母,可是小可一想到當時婆婆的絕情,她氣就不打一處來,不願意回去。小可不情願的說:「當時咱們買房就差了5萬塊錢,讓他們幫忙出一點,你想想他們的態度,不管咱倆怎麼說,他們就是不出錢,害得咱們晚買了一年房,房價也漲了不少。想到這裡,我就不想回去。」
  • 「準兒媳,你們結婚了我就回老家住」「不行,你走了誰給我做好吃的菜呀」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婆媳不合,是因為婆媳之間不知道保持距離,所以為了兒子的幸福等他們結婚後,我就想回到自己的老家農村兒子的這個女朋友之前也是來過家裡的,長得也是非常的水靈,對我也挺有禮貌的,兒子說她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厲害,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女孩子,我打心眼裡喜歡這個女孩子,所以我讓兒子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個女孩子,不能辜負了人家。兒子還說我這當媽的偏心,也許只有女人才能明白這其中的感受吧。
  • 喜歡回老家,喜歡那裡的煙火氣
    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每個月都會回下老家,因為相比城市而言,老家比較有煙火氣。回老家,喜歡逛逛菜市場。享受著與商販們討價還價的樂趣。喜歡回老家,喜歡那裡的煙火氣。
  • 老爸走了5年了,骨灰送回老家,老媽年年回家上墳,有這個必要嗎
    有個答友問:老爸走了5年了,骨灰送回了老家,但是老媽年年都要回家去上墳,他認為沒這個必要,可就是不好勸說,怎麼辦?這是一份寄託,一份思念,更是年輕人不懂的愛!題主不理解母親的做法,就是因為父親埋葬在老家,而自己生活和母親現在生活在另一個城市,兩地相距較遠,回去一趟著實不便,來回顛簸不說,還費時費事費錢。
  • 從大城市回老家發展,對還是錯?
    想想回老家快三年了,日子雖然過的有些平淡,但也是我家人最幸福的時光。媳婦去當地公立學校代課,我做的是印刷包裝的業務,我們工作都不累,也比較穩定。大女兒進入了當地最好的小學。最高興的,小女兒去年也出生了,現在有兩個小公主,真是高興的不要不要的!接住大女兒,她想吃竹筒粽,就騎車過去了。好多孩子都在排隊購買,老奶奶生意很不錯。
  • 國慶節前,寒門貴子回老家
    文歸君在下面發了一段話:"今晚回了一趟我的老家,以前每次回去,母親都在這間陋室。此次文歸君之所以提前回老家一趟,是因為國慶期間,他要回到崗位上,值班值守,保障一方安全。前幾天,文歸君嘆,這個假期要值班,放不了假,我安慰他說,你還好,我今年以來就一直沒放過假。其實,中秋國慶8天,放假了又能怎樣呢?難道要去旅遊嗎?各處都是擁擠的人群,各處都是匆忙的行程。不去湊熱鬧了吧,老家就是最好的風景。世事迅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