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了,就回老家安度晚年

2020-08-03 田園耕者

等老了,子女安家立業,自己幫不上什麼忙了,又感覺身體還不錯的時候,一定要回老家農村。

在那裡可以回憶童年,可以天天和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喝茶聊天,下棋打牌,一起拄著拐杖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散步,到村頭的老槐樹下乘乘涼,拾掇點小時候嬉戲打鬧,翻牆偷梨的童趣。

等老了,就回老家安度晚年

我想好了,等回老家把屋子西邊的那片雜草清理出來,挖出幾塊菜園子,種上苦菜,茄子,邊上栽幾棵辣椒;在牆角順牆搭幾根2米多長的木棍,種上兩棵黃瓜,兩棵苦瓜,瓜的藤蔓可以順著木棍爬上牆頭,既好看又省地方。南面,圍個籬笆養上十來只雞,不餵飼料,全生態養殖,是真正的放養土雞。沒事的時候拾掇一下菜園,給雞撒上點玉米,菜葉,過得自得其樂,悠哉悠哉。

等老了,就回老家安度晚年

院子的中間靠近水池的那顆李子樹下搭個石桌,擺上兩個躺椅,再泡上一壺山坡上摘來的金銀花茶,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和老伴一起眯個午覺,曬曬太陽,聽聽風聲,鳥叫聲,還有村裡的雞鳴狗叫的聲音,吹著帶有家鄉氣息的微風,真讓人陶醉。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緊張快節奏的生活,呼吸著自然清新的空氣,感受著熟悉的鄉土氣息,愜意得很。

等老了,就回老家安度晚年

樹長千丈葉落歸根,也是多少人心裡的戀鄉情節。等我老了就回到老家。

等老了,就回老家安度晚年

相關焦點

  • 二婚婆婆的感慨:女人過了60歲,想「安度晚年」真的不容易
    小潘·情感美文系列小潘談情說愛 籤約作者原創01優雅的老去,大概是每一個女人夢想的最終歸宿;安度晚年,更是一個女人辛苦大半輩子的期望。可當女人真到了這個年齡,就會發現,安度晚年沒有那麼容易。佳佳跟我說,婆婆當時就想在晚年找一個老伴,種種花種種草一起安度晚年。
  • 當父母老了,病了,你是願意把他們接到身邊,還是送回老家?
    對於人到晚年且生病,行動不便的父母,作為兒女的我們,又該如何安頓好他們呢?為此清水採訪了2位當事人,聽聽他們怎麼說。過來人:珍姐 36歲 遠嫁後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抱憾終生珍姐的母親是個苦命人,年紀輕輕就死了丈夫。之後,珍姐的母親為了不讓珍姐和她弟弟受委屈,一直沒有再嫁。
  • 農村老人沒有養老退休金,老了如何安度晚年才更好,過來人告訴你
    周奶奶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在農村一般養老問題責任是兒子多些,但周奶奶三個兒子都不在同一個地方,按照我們老家的風俗,三個兒子輪流照顧。可都不在一個地方也沒法輪流,如果只在一兒子家生活,那也不妥當。她也覺得這樣不公平。
  • 人到六十,要學會在錢上「吝嗇」一點,才能安度晚年
    因此,人到六十,要學會在錢上「吝嗇」一點,才能安度晚年。>學會在錢上「吝嗇」一點,才能安度晚年所謂在錢上「吝嗇」一點,並不是說我們要節衣縮食,而是說我們不能無所顧忌的隨意將錢送給親戚朋友,這樣子,我們自己晚年生活的質量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是無法安度晚年。
  • 家有高壽老人,她說自己退休也不能安度晚年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更多的時候,像個小孩,也會鬧一鬧小孩子脾氣。這個時候的老人,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和關心。黃女士今年61歲,退休好幾年了,兒子已經成家,自己每個月的退休金也不少,按理說,可以安度晚年了
  • 等我老了,就回「老家的房子」
    老家的房子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入了城市打工安居置業。留在老家的房子,都空了下來,沒有人住,這樣的「老家的房子」越來越多。城市裡打拼久了,有時間老家看看,那裡有你的思念和牽掛。老家的房子是解藥老家的房子有我的念想,老家的房子有我多年的記憶,老家的房子是生我養我的家。年齡越大,越想家,不順心了不如意了,回家就是最好的解藥。
  • 60歲女人帶外孫13年後,決定回老家養老院:老了就該這麼簡單
    一位60歲的吳阿姨,給女兒帶了13年孩子,還是決定回到老家,計劃以後去養老院生活,安度晚年。吳阿姨講述40歲的時候,老公因病就去世了,和女兒相依為命,這麼多年,女兒結婚生孩子全都是靠我一個人撐著。女兒生孩子後,我一直在女兒身邊照顧,女兒各種要求、各種脾氣讓我難以招架,沒到半年我就回了老家。實在受不了,太壓抑了,我說自己帶吧,能生就能養。
  • 58歲二婚老阿姨哭訴:以為能安度晚年,沒想到做了6年免費保姆
    有些老人在老伴去世以後,就想找個人過日子,好安度晚年。畢竟一個老人確實也非常寂寞,到了晚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可是二婚的中老年人,真的能夠遇到真愛,一起安度晚年嗎?李阿姨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經歷,哭訴自己白白給對方家裡當了6年的免費保姆。
  • 故事:小姑子強佔房子,兒媳婦熱心化解矛盾,婆婆在養老院安度晚年
    小姑子強佔房子,兒媳婦討回公道,送婆婆在養老院安度晚年。楊傑的小姑子王小英就是這樣的人,甚至把母親逼的患病住院,最後在楊傑的幫助下討回房子。為了讓老人過上安穩的日子,不再受小姑子幹擾,楊傑送婆婆高高興興的去養老院養老。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件事的經過吧。
  • 「等我老了,把我送到養老院就行」,有錢就能安度晚年嗎?
    80、90後的父母卻這樣說:早就開始攢去養老院的錢了,老了孩子不喜歡,跟孩子在一起還拖累他們,養老院給錢啥都有。所以趁著年輕攢錢,等我老了,把我送到養老院就行。不同時代的人對養老問題看法不同,現代年輕父母都認為養老院是最佳的養老場所,只要有足夠的錢就能安享晚年,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人過六十,為了安度晚年,要守住這幾個「秘密」
    人過六十,為了安度晚年,要守住這幾個「秘密」,不招惹是是非非,老年生活才過得安逸。1.自己的養老錢,不要對兒女說,要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我的小姑去年滿六十歲,我們還去她家喝了壽酒。一切的事情,都當成過眼雲煙,回歸家庭,和老伴一起相愛到老。都一把年紀了,還圖什麼呢?有人陪,就是幸福。3.和別人的恩怨,不要再說了,也別計較了。
  • 98歲老人說:人到老年,要想不討人嫌,牢記這四字就可安度晚年
    但是,人到老年,要想不討人嫌,牢記這四個字,就能安度晚年啊。等你老了,你就知道這四個字的作用力了。那麼,98歲老人所說的這四個字,究竟是什麼呢?是啊,人老了,難免會在自己的吃穿住行方面出現一些邋遢,甚至是老糊塗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努力保持我們身心的健康。在退休下來的時候,要多鍛鍊身體,不折騰自己,不過度損耗自己的身體,讓自己保持乾乾淨淨的身心,確保我們家居的乾淨,衣著的乾淨。而做一個乾淨的老人,會讓我們的親友,甚至是身邊的年輕人,都喜歡和我們往來,自然也不會嫌棄我們的了。
  • 故事:母親來武漢幫我帶娃,如今過節母親想回老家住一個月,老婆不同意
    母親來武漢幫我帶娃,如今過節母親想回老家住一個月,老婆不同意有人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那麼對於生活在農村的父母而言,農村就是他們的家,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當然也想在農村安度晚年。可在我身邊,有許多老人為了子女,離開了熟悉的故鄉,去了喧鬧的大都市幫子女帶娃,慢慢的失去了鄉愁的味道。
  • 「我們也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啊!」說出了多少老年人的心聲
    01張叔叔夫妻倆生育了兩個兒女,兒子在北京上完大學就留在了北京,女兒大學畢業後考上了老家的公務員。兩年內,倆個兒女相繼結婚。兒子在北京貸款買了房,第二年兒媳生了一個男孩,剛剛退休的老兩口來到北京,開心的幫兒子帶起了孩子。幾個月後,老家的女兒打來電話,說馬上要生孩子了,希望母親回來照顧她月子。
  • 保姆式搭夥過日子,也許是失偶老人安度晚年的一種理想模式
    文/梅來夫妻到老了,總有一個先走,留下的這個其實更可憐,無窮的悽涼落寞。該如何排除失偶老人的孤獨寂寞,再找一個伴是很好的選擇。許多老人由於沒有選對再婚方式,到最後紛爭不休,一地雞毛。與周爺爺吵架,就跑回她兒子家,十天半月的不回來。兩個人磕磕碰碰,勉強維持了四年後,身心俱疲的周爺爺提出離婚。唐阿姨說除非出五萬元錢給她,否則不離。她在家裡吵,在單位院子裡鬧,弄得單位人盡皆知,大家議論紛紛。把好面子的周爺爺氣得住了一個月醫院。兒女們心疼老父親,於是私下裡拿出3萬元給周阿姨,才了結這樣事。
  • 「帶大三個孫子,換來一句回老家吧,老了再閒,還是自己過得好」
    對於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能夠理解,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心裡牽掛的永遠都是兒女,即便是自己已經老了,但是還是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對於父母的恩情,我們是難以報答的。前不久,後臺的讀者張阿姨曾給我發來這樣的一封來信,以下是她信中的內容:我有兩個兒子,現在都結了婚成了家,而我平常也住在農村老家,因為他們工作比較忙,所以我也就沒事兒幫忙照顧下孫子。
  • 人過六十,就這樣做父母,安度晚年
    人過六十,作為父母,要擺正心態,安度晚年。家和才能萬事休,好的大家庭,才能夠讓自己活得安心,順心。年輕的時候,要努力折騰,越折騰,越好命,但是年老的時候,就受不起折騰了,要越活越安寧才好。有的人,常常說:「等我老了,就去和兒女一起住,他們的房子,我也出了錢,我有份。」其實,兒女和父母之間,是有代溝的,長期相處,是會有矛盾的,人生觀點大不一樣。事實證明,公公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係,很難處理好,就是公公婆婆有勞動能力,在家裡做很多事情,媳婦還是不會滿意,還是會看不順眼。尤其是遇到刁難的媳婦,估計公公婆婆住得不安寧,每天都是忍氣吞聲。
  • 70歲老人忠告:養兒不防老,要想安度晚年還得自己早年存夠錢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村的老人逐漸進入空巢期,尤其是那些育有兒子的老人,孤身一人在老家獨居,本想著老了兒孫滿堂,卻不料孤苦伶仃。今天給大家要講的就是一位70歲的老母親和自己和自己兒子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養兒到底防不妨老?
  • 保姆式搭夥過日子,是單身老人安度晚年的理想模式!你怎麼看?
    夫妻到老了,總有一個先走,留下的這個其實更可憐,無窮的悽涼落寞。該如何排除失偶老人的孤獨寂寞,再找一個伴是很好的選擇。許多老人由於沒有選對再婚方式,到最後紛爭不休,一地雞毛。與周爺爺吵架,就跑回她兒子家,十天半月的不回來。兩個人磕磕碰碰,勉強維持了四年後,身心俱疲的周爺爺提出離婚。唐阿姨說除非出五萬元錢給她,否則不離。她在家裡吵,在單位院子裡鬧,弄得單位人盡皆知,大家議論紛紛。把好面子的周爺爺氣得住了一個月醫院。
  • 我的老家我的家
    人們常說,人老了,愛回憶過去。看來我真的老了,這一陣子總愛回憶小時候在老家的人和事。我的老家在甘肅南部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四哥四嫂跟著兒子來到新疆,在這裡安度晚年。我們兩家離得最近。三姐(姐夫已去逝)不願跟兒子進城,一個人住在鄉下,日子過得富裕而清閒。現在只有一個侄子(大哥的兒子)兩口子還留在老家,守著幾分薄田,守著那塊祖墳,守著那幾間老屋,更守著我們那份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