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到老了,總有一個先走,留下的這個其實更可憐,無窮的悽涼落寞。該如何排除失偶老人的孤獨寂寞,再找一個伴是很好的選擇。
許多老人由於沒有選對再婚方式,到最後紛爭不休,一地雞毛。
01
老人再婚一時衝動打結婚證,為今後生活埋下了許多的隱患
周爺爺是銀行的離休人員,自老伴去世後,他獨自住在一套大房子裡。二個女兒嫁在附近,兒子在長沙工作。一個人的世界自是有些孤獨寂寞,何況是夕陽西下的老年。
老伴去世二三年,剛離休的周爺爺還沉淪在老伴的回憶中,兒女們怕他孤獨,經常回來看看。短暫的熱鬧過後更是寂寞。
周爺爺在一次老年人活動中認識了單身的唐阿姨,53歲的唐阿姨有二個兒子,俱已經結婚,生活條件不大好,對母親不大孝順。唐阿姨沒有退休金,也沒有存多少錢養老。與周爺爺認識後,二個人擦出了愛的火花,二顆孤獨的心找到了依靠,決定結婚。
周爺爺的兒女知道後,一致認為同居可以,但不能打結婚證,怕後患無窮。鐵了心的周爺爺不顧兒女的反對,堅持與唐阿姨扯了結婚證,還在酒店擺了幾桌請親朋們吃了飯。
老年人的再婚參雜著許多的不利因素,經歷了太多的人生閱歷,看透了太多人情世故,他們把感情看得很輕。
一番新鮮激情後,兩個老人之間的矛盾漸漸顯現。性格不和,生活習性不同,雙方都不願妥協忍讓,鬥氣冷戰就成了日常。
02
生活趨於平淡,矛盾眾多,雙方利益爭奪,離婚舉步維艱
矛盾最先體現在金錢上。結婚後,唐阿姨剛搬進周家,便把周爺爺每月五千多元的退休金全拿在手裡,生活飲食上極盡節約,經常幾天不見丁點肉。
唐阿姨的二個兒子,時不時的就拖兒帶崽過來蹭飯吃。節假日,唐阿姨把孫子孫女接到家裡來,幾歲的孩子又哭又鬧,把家裡弄得烏煙瘴氣。
時間一久,周爺爺受不了,提出抗議。唐阿姨就發脾氣的說錢給少了,只能吃這樣的。她是奶奶,不能不幫助帶孫子。還找各種理由向周爺爺要錢,要他的存摺卡。與周爺爺吵架,就跑回她兒子家,十天半月的不回來。
兩個人磕磕碰碰,勉強維持了四年後,身心俱疲的周爺爺提出離婚。唐阿姨說除非出五萬元錢給她,否則不離。
她在家裡吵,在單位院子裡鬧,弄得單位人盡皆知,大家議論紛紛。把好面子的周爺爺氣得住了一個月醫院。
兒女們心疼老父親,於是私下裡拿出3萬元給周阿姨,才了結這樣事。
03
保姆式搭夥過日子,也許是失偶老人安度晚年的一種理想模式
經這件事後,周爺爺消沉了許久。兒女們見父親這樣頹靡,多方開導,儘量多陪伴。接去自己家住,帶他去旅遊。無奈滿堂的兒女不及半路的夫妻,兒女再好再孝順,都有各自己的小家庭,不可能時時刻刻的陪伴。
有好事者給周爺爺介紹了六十多歲的林奶奶,見了幾次面,相互間有些好感。吃一塹長一智,這次周爺爺與林奶奶協商,把雙方兒女聚到一起,籤訂了一份合同:
失偶老人間保姆式搭夥過日子的方式,在我們周邊有許多。即可以讓二個老人相伴取暖,解決孤獨寂寞,互相照顧。免去打結婚證帶來的財產糾紛,也可以讓雙方子女安心。
保姆式搭夥秉承先講斷後不亂的原則,各種利害關係擺得明明白白,各有得失,願者籤字繼續,不滿意者轉身不留。
04
保姆式搭夥過日子中,是女性經濟不獨立的無奈
許多女性到老了,不願意再找伴,不願意去看人臉色,過服侍別人的生活。有退休金或者兒女家條件不錯的女性,她們獨自生活,跳舞,旅遊……活得很快樂精彩。或者伴隨兒女生活,帶帶孫輩,做做家務,苦並幸福著,盡享天倫之樂。
保姆式的搭夥過日子,更多的是家境不好,無退休金無存款的女性,兒女無能力孝順,為了生存,她們去找一些年長的男性。
男方出錢,女方出力照顧,比夫妻多了利益和隨意,比保姆僱主多了親密和陪伴。雙方各取所需,搭伴著過好老年生活。
保姆式伴侶看似是冰冷冷的利益關係,卻適用於失偶老人短暫的相伴。人到老年看淡了許多,他們的心已經是波瀾不驚。所謂的愛情在他們那裡只是走到一起的代名詞,他們想到的,看到的是更實際的東西,比如說金錢,健康,舒適,以及自己還可以活多少年。
有的老人,即使再孤獨寂寞都不願再找伴,主要是把名利看得重,怕給子女丟臉惹麻煩。
最美不過夕陽紅,老年人就該抓住生命的未端,盡情享受夕陽的精彩。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裡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