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孤身一人來到世上,到了老年,即使有老伴,也總會有一個先離去,留下的這個守著曾經的回憶,後續的日子難熬,孤獨終老。漫漫長夜,無盡的悽涼與落寞,無人陪伴,無人訴說,無人能懂。
有些老人是幸福的,因為在婚姻中,他們沒受多少委屈,伴侶總是百般照顧,直到愛人離去,都覺得婚姻很美好。想重新找個老伴,度過餘生,安享晚年。想法是好的,但如果沒找對再婚對象,生活就會過得一塌糊塗。
李先生是工程師,年輕時很有上進心,事業蒸蒸日上,年薪上百萬。不光買下別墅,還給子女置辦了幾套房子。李先生的老婆是個旺夫的女人,不僅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是李先生事業上的好幫手,每當李先生遇到困難生時,他的老婆總會在一旁鼓勵他,還會幫忙出出主意。
都說成功男人的背後會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李先生的老婆就是這個能幹的女人。結婚30年,她把李先生照顧得無微不至,就算吵架都是女人讓著他。他這一生,過慣了有老婆照顧的日子,當他老婆因病過世後,很不習慣。獨自一個人住在這大別墅裡,滿腦子都是他老婆的影子,生活過得很乏味,夜深人靜的時候,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兒女們倒是很孝順,為了讓李先生儘快從陰影當中走出來,兒子給他報了個旅遊團,安排他出去旅行。在旅途中,李先生認識了周女士,兩個人很聊得來。周女士與前夫離婚10年,有一兒一女,都已成家立業。
周女士退休之前是財會,有退休金,生活有保障。李先生對她一見鍾情,周女士的性格很好,能言善道,像極了李先生過世的老婆,兩人很快擦出了愛的火花,決定結婚。
當李先生兒女們知道這件事之後,極力反對他們領結婚證。可李先生不顧家人的反對,私自與周女士結婚了。結婚後,才發現兩人三觀不一致,而且周女士很懶,家務活從來不幹,還讓李先生請保姆。為此事,兩人三天一小吵,一周一大吵。
李先生有點大男子主義,之前對於家中事務從來不管,都是老婆打理。可自從把周女士娶進門之後,她也什麼都不管,好吃懶做,還喜歡逛街買名牌,每次都是刷李先生的卡。
更氣人的是,周女士還把孫子接到別墅來住,說是養兒防老,現在能幫兒子一把,就得竭盡全力,將來還指望兒子給她養老。因為孩子在,所以周女士的兒女們隔三差五來家裡吃飯,每次給孫子買玩具和生活用品都是用的李先生的錢。
孩子太小,經常大哭大鬧,李先生患有神經衰弱病,經不起這樣吵鬧,每天都睡眠不好。終於有一天,李先生爆發了,提出讓周女士的兒女們把孩子接走。周女士不同意,兩人又大吵,李先生提出離婚。
周女士跟著兒女們一起鬧事,說是如果李先生不給10萬元,她就不同意離婚。還提出名譽損失費3萬元,李先生氣得進了醫院。兒女們為了讓李先生儘快解脫出來,直接給了周女士13萬元了結了此事。李先生後悔不已,怪自己不該衝動結婚,世界上再有沒有女人能像過世的妻子一樣對自己。
經過這件事後,李先生似乎深受打擊,臉色再無笑容,兒女們看著他如此消沉,很是著急。儘管他們儘量抽空陪伴,但也都有自己的工作,無法面面俱到。
好心的同事又給李先生介紹了一個老伴陳女士,大概60歲,精明能幹,樂觀闊達,還會跳廣場舞,也很幽默。在他消沉的那段日子,陳女士每天都來照顧他。時間長了,彼此有了好感。但有過一次血的教訓之後,李先生不再提再婚的事。
而陳女士對他的事多少了解一些,彼此也很有默契,他們決定只同居,不領證,並籤訂一份協議,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協議的內容是這樣的:女方照顧男方的日常生活起居;家裡生活開銷全由男方付;每個月要給女方2000元辛苦費;各自的兒女各自負責;如果兩人合不來,好聚好散。
其實,這就是保姆式搭夥過日子的模式,既能讓彼此有個照應,還不會牽扯到財產分配問題。各取所需,互相取暖。你認同這樣的養老模式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