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搜話題:你會同意子女送自己去養老院嗎?
60、70後的父母這樣說:
我不會去養老院的,因為跟那些人不熟悉,他們也不會真心誠意地照顧我。辛辛苦苦一輩子攢下的錢留給孩子就行了,實在照顧不了自己就早點離開。
80、90後的父母卻這樣說:
早就開始攢去養老院的錢了,老了孩子不喜歡,跟孩子在一起還拖累他們,養老院給錢啥都有。所以趁著年輕攢錢,等我老了,把我送到養老院就行。
不同時代的人對養老問題看法不同,現代年輕父母都認為養老院是最佳的養老場所,只要有足夠的錢就能安享晚年,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一位志願者採訪記錄了多位養老院老人的真實生活狀態,其中一位9旬老人的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他說「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錢就是廢紙,等你老了自然就懂了,光有錢沒用,還得子女孝順」。
老人這樣哭訴不是沒有道理的,真實原因令人心酸,每個人都應該了解:
1)當你生病住院時,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真心
文章中有一位老人生了病,身旁沒有人照顧、工作人員在忙,只能給上班的孩子打電話求助。
當你進了養老院,沒有人會像家人一樣關心照料。人老以後身體器官逐漸出現問題,止血功能減弱、行動反應能力緩慢,即便交了錢也可能要忍受痛苦。
2)養老院是盈利機構,再多的錢也買不到溫情
「保姆虐待老人」事件層出不窮,養老院裡的工作人員也是為了賺錢養家,無法保證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能對老人盡心盡力。
當然有些子女孝順會經常來探望,對比之下沒有孩子探望的老人就更加可憐,只能羨慕別人闔家歡樂,花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家庭溫情。
3)「錢」也會貶值,現在攢夠了將來不一定夠
「錢」也會貶值,比如:小時候一包辣條1毛錢,現在一包辣條最便宜也要2塊錢。
很多人認為趁著年輕多賺點養老錢,晚年生活就衣食無憂了,卻忽視了二三十年以後的消費水平。現在足夠去養老院的錢將來不一定能夠,還是要靠子女的照顧。
養老問題該何去何從?正解:孩子「孝順」比錢管用百倍。
在你還年輕時應該思考一下退休後的養老生活,養老院的問題始終存在,或許以後會有所改善,但是跟子女照顧不能比。想要晚年享受孩子的孝順伺候,就要從孩子小開始灌輸「孝道」。
1)百善孝為先,父母孝順孩子才會孝順
父母對待老人刻薄的家庭,將來老了孩子也會對你刻薄。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弘揚中國傳統「百善孝為先」,細心照料長輩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2)孩子困難時主動幫助,贏得回報和感恩
有些人一輩子努力賺養老錢,不給子女帶孩子,自私地認為「我不給你帶娃,也不用你養老」。
將來真的老了孩子也不會管你,相反如果能幫助孩子度過困難,將來老了她會主動養老報答父母。
3)抓住幼兒的心理髮育,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10歲前是孩子性格脾氣養成的黃金階段,一定要抓住這個階段教會孩子感恩父母。
比如利用寓言故事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參加感恩活動等讓孩子理解父母的偉大,雖然養育孩子不圖回報,但是教會孩子感恩能讓你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今日話題:你會同意子女送自己去養老院嗎?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