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來自網絡
萬物都會凋零和花開花謝,人也是一樣總有老去和離開的一天,因此很多的朋友都希望自己能優雅地慢慢變老,也希望晚年的時候有兒女能夠陪伴在身邊。
1
可是現在年輕一代工作那麼地忙,壓力也是那麼地大,因此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陪在父母的身邊,我的一個朋友就準備把父母送去養老院,但是卻遭到父母的極力反對,說他是白眼狼大逆不道和不孝順,因此大家對於此類事情又是怎麼看待呢?
說起這位90後的朋友,他也是很不容易,他是家裡的獨苗,家中還有一對年邁的父母,他的人生道路並不平坦。
為了好好工作和全心全意努力賺錢,他就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一個是自己確實沒有時間和精力照看,如果自己再不努力的話,也許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或許真的是要過上單身的生活了;二是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那裡的條件要比家裡強一些,照顧料理也是更加周全周到,這樣一說反而覺得好處多多,但為什麼他父母會如此反對呢?
2
我想他犯了2個常識性的錯誤。
首先是他沒有事先給爸媽做好做通思想工作,說話做事有點太突然,讓自己的父母接受不了和不知所措。其實不管是女兒也好,還是兒子也罷,都是爹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有所作為和前途無量,所以只要兒女想幹什麼大事情大事業,他們都會犧牲自己和鼎力支持!
所以在這裡面就牽涉到一個溝通技巧的問題,如果你事先好好地跟父母講明原因和利害關係,我想很多父母都會心明眼亮和以大局為重的,就像小張把父母送去養老院一事,就必須要提前跟父母講清楚,千萬不要等到要準備去了才說。
他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沒有向他的爸媽做出任何承諾保證,因為在他們的眼裡,如果子女把自己送到養老院去了的話,這就意味著以後子女就對父母不管不問了,一切都有養老院負責。
說句不好聽的話,等到父母不行了再來看最後一眼,我想他們就是這樣想著,所以做子女的一定要盡到自己的孝順和義務,並不是把爸媽送到這裡來了,以後真的就置之不理和萬事大吉了,就算我們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常回家看看」和對爸媽噓寒問暖,我想這才是做父母最想得到的東西。
3
曾經,針對兒女孝還是不孝,也聽說過這樣的情況。
因為兒女工作忙,不能很好地照顧父母,又不放心他們。為了解除兒女的後顧之憂,老人也會選擇住進養老院養老。
然而,這些老人的子女,卻被自己的親戚指責成不孝順。但是,作為子女,他們一定是有苦難言。
所以說,不要輕易分析和評判別人家的生活。
別人的家,就是別人的家世界。別人世界,外人怎能看清、看透?別人看到的永遠都是表面現象。
針對如今80後和90後的獨生子女來說,他們結婚之後,大多是兩個人要負擔夫妻雙方的4位老人。
而他們,要工作,如果有了下一代,更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培養好下一代,的確很難有大把的時間,能陪伴在父母身邊。
4
其實,現在已經是新社會、新時代了。人的思想觀念,也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才是。
然而,在許多人的主觀意識中,所謂孝順,就是在父母老了以後,子女能陪伴左右,照顧有加。
所以,對於持這種觀念的人來說,如果誰將父母送到了養老院,這種行為就會被定義為不孝,或被說成沒有責任心。
社會發展到現在,兒女孝順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父母的養老也各有各的思考。但是,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時代如何變化,孝順的本質一定是具有共性的。
那就是,所謂「孝順」,顧名思義,「孝」就是「順」,「順」就是「孝」。
順遂老人的初心,順從老人的心意,順應老人的想法。
在老年人看來,子女能夠尊重他們,尊重他們對自己未來養老方式的選擇,就是對老人最大的「順」。
老人因具體家庭狀況不同,他們選擇的養老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老人在身體尚好時,同樣會選擇去養老院養老。
他們認為,子女不在老人身邊,又忙於他們的家庭和工作。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家反而有健康風險。
假如選擇一家心儀的養老院,甚至是幾位好友一起約伴同行,他們很開心地享受老年生活。
所以說,老人選擇養老院養老,並不是兒女不孝,順隨老人的心願,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就是孝順。
5
為人父母者,最好的養老方式,莫過於留好自己的老本,要有自己的老窩,能自立自強最好,如果能自娛自樂,那就更好不過了。
所以,人老了,不必對兒女的事,憂慮過多、操心過多。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好了,你的兒孫就會更好、更有福氣。
大家對於此類事件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參考來源:
1.騰訊;
2.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