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淺言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中: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再後來,蘇軾上書宋神宗,有一句是: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有的話沒有一定的交情,是不能對人講的,講了就可能出現不好的結果。
1、交情淺,玩笑不能隨便開
與人相處,開開玩笑是免不了的,活躍氣氛,拉近距離也是開玩笑的作用。
但有的玩笑能開,有的不能開;有的玩笑能和這個人開,不能和那個人開;有的玩笑鐵哥們、好閨蜜能開,交情一般的就不能開。
中午午休,王琳在辦公室吃零食,趙濤看到了,開玩笑說:「剛吃過飯現在吃零食,你不是減肥嗎?我看這是想增肥啊。加油!」
王琳聽了,立即冷臉說:「吃你家的了?我減不減肥用不著你操心!」
趙濤只能尷尬地笑笑,自討沒趣。
如果關係比較鐵,開開玩笑,互懟都沒問題,但如果交情不夠,開玩笑就要謹慎了,尤其是傷人尊嚴,戳人痛處的玩笑堅決不能開。
不是別人開不起玩笑,是你們的交情不夠罷了,交情夠了,百無禁忌。
2、交情淺,提建議需謹慎
無論你的建議多麼中肯,都需要謹慎,畢竟,建議帶有指導性、否定性、批評性。交情不到,沒人願意聽你的建議。
來看這樣一段對話:
「你的裙子挺漂亮的,不過,你的鞋子似乎不太搭,如果是白色的鞋子應該更好看。」
「是嗎?你是說我不會選鞋子了。不過,我覺得挺好的。」
類似這樣的對話,我們應該是屢聽不鮮。有的建議是否應該提,不在於你說的有沒有道理,你講的對不對,而在於你和聽建議的人的關係深淺。
有位新入職的員工,看到前桌同事的設計圖,說:「客戶的產品對準的是老年群體,你這設計圖案最好色彩的種類能少一點,別太抽象了,簡潔、穩重最好。」
同事回頭看看他,說:「謝謝!我的工作不勞你費心了。」
熱臉貼個冷屁股。沒幾天交情,就對別人的工作指指點點,沒人會領情的。你一個新人對老員工指手畫腳,他面子上也過不去。
關係深,你可以盡情提,哪怕你的建議沒有價值,對方也會傾聽,即使他不同意,也會給你個面子。
關係淺,你說的再對,對方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回應冷淡或者反駁也是自然。不要怪對方修養不夠,是你沒有把握分寸。
3、交情淺,求助不能亂開口
誰都會遇到難處,需要別人的幫助,只是,向人求助,要看交情。交情不夠,你多麼需要幫助,也不能向人開口。
就像借錢,一般關係你張口借錢,百兒八十塊都沒事,多了一定會被拒絕。對方就是個富翁,你和他交情不到,他也不會借你。交情到了,你借十萬八萬都可以不打借條。
有一次參加應酬,一桌十多個人,坐C位的是老廖,當地很有名的企業家。他請客,熱情招待大家。邊喝邊吃邊聊,漸漸熱絡。有個小夥子向老廖敬酒,說:「廖總,我有個表弟大專畢業,人挺不錯,能不能到你公司去上班。」
老廖說:「是嗎?這方面工作我一般不管,你留個電話,我讓人事部門的聯繫你。」
小夥子真留了電話。但接下來,一直到宴會結束,老廖都沒有再和小夥子有交談。
當然,小夥子也沒有等來人事部門的電話。
一面之緣,就向人提出安排工作的要求,是真的不拿自己當外人。正常程序,先探問對方是否招人,若對方說招,再進一步交流。若對方說不招,意味著拒絕。這樣選擇權交給對方,雙方都不會尷尬。
交情不夠,張口就推薦人,那是唐突和冒昧,讓別人不舒服,自然別人也不會給你想要的結果。
4、交情淺,隱晦性話題免談。
所謂隱晦性話題,範圍很廣,工資獎金、收入待遇、婚否甚至年齡對有的人來說都是不願提,還有不堪的過往、缺陷、弱點等有失尊嚴和體面的話題,若交情不夠,都是禁忌。
我們都會把自己認識的人分層次,親密的、知心的、夥伴、泛泛之交……關係親疏遠近不一樣,我們也會根據關係決定和每一個人交往的方式。
一個人心靈向外敞開的空間也因人而異,親密的、關係好的敞開的空間就大,能說的能聊的就多。關係一般的封閉空間就大,隱晦性話題就多。
所以,若交情不夠,一定要懂得掌握分寸,保持距離感,尊重對方的邊界。這也是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教養。
從點頭之交到無話不說,從點到即止的寒暄到坦誠相待的心靈傾訴,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去深入探討一些話題,若感情不到位,說話越位,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