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之人,面對下一代的婚戀選擇時,究竟是娘家嫁閨女難?還是婆家娶媳婦難?
對於很多當了婆婆的女人來說,大多數人的體會,怕是跟馮家婆婆一樣的心得:娶媳婦,遠比嫁閨女要難得多。
做為一個北方婆婆,已經60出頭的馮婆婆在給明一悅讀的來信裡說,「娶媳婦難,還是嫁閨女難?作為兩個兒子,一個閨女的母親,我絕對有這個發言權的。」
馮婆婆一共三個子女,大兒子,二閨女,小兒子。早些年雖然拉扯三個孩子生活困難,但她卻說「再難,也比不過娶媳婦時的難。」
大兒子結婚時,雖說對房子車子這些要求遠沒現在這樣高,但彩禮著實讓馮婆婆為難了一番,按當地最小數計,那也要8萬多的彩禮,為湊這份彩禮錢,馮婆婆可謂「砸鍋賣鐵」,這才順利地娶回了大兒媳婦。
大兒媳婦娶了回來,家底就徹底空了,隨後閨女要嫁人了,做為母親的馮婆婆一臉愧疚,她說「女兒真的是一分錢陪嫁也沒給人家,當時婆家給的彩禮還讓我強留下2萬,因為家底全部大兒子娶媳婦花光了……」
在馮婆婆心裡,雖然對女兒出嫁這件事心存愧疚,但好在「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時間久了,這份愧疚也就淡忘了,用她的話說「畢竟是親閨女,能體諒我這個當媽的,家裡就是窮,還能咋地?」
女兒能體諒家裡窮,但兒媳婦卻未必。兩年前小兒子也要成家了,這一次娶媳婦的經歷對於馮婆婆來說「比娶大兒媳婦還要難,難上加難!」
娶小兒媳婦的當下,流行「車房俱備」,可馮婆婆家已經沒多少存銀,女方也算是明理之人,不要求全款,只要求「出個首付」,本來不算高要求,可高房價之下,首付沒有二三十萬又談何房子?更讓馮婆婆為難的是,當初娶大兒媳婦時,只給了8萬塊彩禮,如今大兒媳婦「」虎視眈眈地盯著她到底能不能「一碗水端平」,著實為難了馮婆婆。
當然,最後馮婆婆還是咬牙拿出全部的養老錢,又四處借貸,幫小兒子拿出了「首付」,婚是順利地結了,但從此跟大兒媳婦之間的芥蒂也徹底結下了,想到這件事,馮婆婆就想哭,她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做婆婆的會偏心?不過是想讓倆媳婦都心理平衡一些罷了。」為了彌補對大兒媳婦的虧欠,馮婆婆總是隔三差五給送點生活用品,不料這又讓小兒媳婦嫉妒,認為她「偏心老大」,這個婆婆當得,讓馮婆婆直呼「下輩子,只生閨女就好。」
10年婆婆的經歷,讓馮婆婆為難的,除了這些物質上的計較,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看孩子。老大孩子大了,老小結婚了,老小孩子出生了,老大二胎又來了,馮婆婆忙前忙後,60出頭卻顯得比常人要老得多,用她的話說「辛苦無所謂」,重要的是「有了孩子更覺得娶媳婦不容易」,原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兩個兒媳婦一個溺愛,一個民主,溺愛的孩子不懂事,罵奶奶打父母,而民主的孩子又太過外放,天天不著家,這讓馮婆婆感慨「娶媳婦,難的不僅是金錢和物質,這家教也是遺傳的啊,娶個家教不好的媳婦回來,自家受苦,下一代也未必教育得好……」
10年婆婆心得,讓她不得不感嘆:娶媳婦,遠比嫁閨女要難得多!看似「添丁進口」,實而「各種操心」,只是這份辛苦,又有幾人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