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而又美好的人生,是因為讀懂了《斷舍離》

2020-08-28 LF藍澈夫人

文 | LF·藍澈夫人

01、時常想起死亡,便能認真活於此刻

電影《遺願清單》片頭有這樣一番獨白:「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說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毫無意義」。

我個人認為,努力存於今朝、活於當下,便是生命中最大的意義,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無法存在於過去和將來,今天會變為昨天,明天成了今天,故此我們都是活在每一個今朝的。

正如《斷舍離》書所說:『感嘆生命短暫不是學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嘆息,也不是蘇東坡「人生如夢」的無奈,更不是看破紅塵的消極頹廢。而是想,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樂地活著,我們就沒有什麼理由不去珍重生命、熱愛生活、好好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記得上初一時我的舅舅曾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

侄兒舅舅要送給你一句話,希望你能一直銘記這句話。人的一生不過寥寥數萬天,看似很長,其實轉瞬即逝,所以我們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應當快快樂樂的去過好每一天。因為我們無法像天氣預報一樣去預測我們的未來,也不知道明天一覺醒來是否活著,更不知道意外會不會砸到我們的頭頂。

我小時候經常一個人晚上在床上躺著發呆。躺著躺著,就想著幾十年後和百年之後的事情。想著自己會死的那一天,死到底是什麼感覺?死了真的是什麼都沒有了嗎?我不知道越想越害怕,內心非常恐懼。好幾次都哭了起來。現在之所以不恐懼了,皆是因為抱著及時行樂的信念。

所以趁活著盡情地生活吧,不然,就是一個錯誤,我們無論做什都沒什麼關係,關鍵是我們要生活。假如沒有生命,我們還有什麼呢?有些東西失去了便是永遠,這是毫無意義的……所謂合適的時間就是我們仍然有幸得到時間。

正如《斷舍離》書中「能時常想起死亡,便能認真活於此刻」一文所言:『當你得意或失意的時候,請在站在生命的制高點上,叩問生死,思考人生,有了看透生死的勇氣。才能順應自然,選擇超越自我的人生觀,創造超越自我的人生價值。』

02、捨棄是一種醒悟,更是一種自由

翻開《斷舍離》第一篇章就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斷舍離》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老一小和尚同行去城鎮化緣,途徑一條小河,兩人正要淌水過河,忽然看見一個老婦人站在河邊發愣。原來老婦人不知河水深淺,不敢輕易過河老和尚見狀上前,詢問後把老婦人背過了河。」

兩個和尚繼續趕路,中途小和尚一直抱怨老和尚,說作為出家人,不應該近女色,怎麼能背老婦人過河?

老和尚起初沉默不語,最後他對小和尚說:「你之所以到現在還喋喋不休,是因為你一直沒有在心中放下執念,而我放下老婦人後,同時也放下了這件事情,所以才不會像你這樣糾纏著不放。」

小和尚聽完,頓時鴉雀無聲。

故事中的小和尚可笑至極,做事的人都沒有言語,已經放下了,作為旁觀人一沒出力,二沒認同;反而抱怨同伴違反清規戒律。出力的人都沒有抱怨,看的人卻很不樂意,其實是因為他心胸狹隘。

1985年上映的《濟公》伴隨著許多人的童年,遊本昌老師的濟公可謂是爐火純青,神似人們心中的降龍尊者。濟公懸壺濟世,不畏世俗的眼光,儘管出家人不能染葷、酗酒,然而濟公身上則出現了,這種種違反清規戒律的條陳。

無論是遊本昌老師的《濟公》,還是陳浩民的《活佛濟公》亦或是另類顛覆濟公形象的網劇。這幾者之間都會把濟公,違反戒律的形象拍攝出來,其中有一句深層含義的臺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哪怕濟公違背出家人的原則,卻沒有影響他懲惡揚善、救人為己任的信念。

老版《水滸傳》有這樣一個劇情:「一個和尚與一個道士合夥行不法之事,借著人們信服佛家和道家的心,把一個又一個前來燒香的人,一一殺害擄走錢財。」這樣比較起來,對濟公違反戒律的條陳,似乎就不那麼在意了,故此不應去看萬物的表面,要注視內在的變化。

我個人認為,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真正的放下之上,一切皆空即是一切皆有,正如佛語言:「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假如一個人,百種糾纏,千般計較,自然算不上真正的捨棄和放下,又有何快樂言?

濟公和老和尚他們的做法,其實就是不願被一系列戒律束縛,規矩是人制定的;難不成遇上突發狀況,還得去翻閱出家人不能為的事情?只有心放下了,無論什麼都可以放下;心若有掛礙,那麼談不上真正的放下。

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哪怕他知道販賣藥品是觸犯規則的,但他仍然踏上了救贖之路。故此濟公、老和尚、程勇,他們都是在前往正確的道路上,拋棄了世俗人的看法,毅然決然的堅守著自己認為,對他人有益的事情。從而達到了覺悟和行為自由。

03、與其抱殘守缺,不如趁早放棄

在心理學大師卡耐基《人性的弱點》書籍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名為傑克的中年男人,在搭乘火車時不小心把剛買的新皮鞋弄丟了一隻,整個車廂的人為他感到惋惜。傑克隨手把另一隻鞋也扔下了火車,眾人大吃一驚。

傑克解釋道:「剩下的這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毫無用處,如果有緣人撿到這一雙鞋,說不定還能穿呢,何不成人之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失去重要東西的經歷,大都在心裡留下了悔恨。與其為失去的東西懊惱,不如面對現實,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也許我們失去的,正是他人應該得到的。」


《人性的弱點》經典語錄

在陳浩明主演的港版《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劇情:「觀音菩薩本是一個國家的王子,因一心修佛而放棄了榮華富貴,因她積累了千世功德與其他3位菩薩,前往靈山接受釋迦牟尼的加冕。

中途碰見一位老婦人被一頭絕頂聰明的老虎圍困,觀音菩薩準備上前營接,卻被一旁的迎接使者勸告:「佛祖正在靈山等待,不能片刻遲疑。」就這樣觀音菩薩來到了靈山,佛祖一一加冕,輪到觀音菩薩時,卻沒有得到回應。

因為觀音一直在擔心老婦人,佛祖說靈山大門即將關閉,如菩薩心有掛礙,誤了時晨就不能涅壇成佛。觀音菩薩立刻向佛祖致歉,飛出了靈山,感化了老虎,救下了老婦人,觀音也因此只能是菩薩,不能成佛。」

令人後悔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見,許多事情做了後悔,不做也後悔,不說出來也後悔……人生沒有回頭路,也沒有後悔藥。

過去的已經過去,你無法在設計重來,觀音菩薩的做法她並沒有後悔,因為她起初修佛就是為了救人於水火之中;她更不想為了成佛而迷失初衷。

但她失去了成佛的機會,卻得到了世人的敬仰,比佛的名聲更為興旺;雖說是菩薩卻絲毫不必任何一個佛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很明顯,杰倫和電視劇中的觀音菩薩,有了明確的價值觀: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放棄。

結語


最後我來談一談我為何建議讀者去讀一讀《斷舍離》這本書籍。想必有讀者看過,大致的認為這本書是在教我們,該扔的東西就扔掉,其實不然。

《斷舍離》強調的是從捨棄我們不需要的物品開始,但是《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我們自己。我們不只是取捨物品,更是在取捨人生,捨棄物品就是我們清理人生的開始,儘管這第一步就很難抉擇,這一方面我深有體會。

《斷舍離》的觀點絕對不是誇誇其談,因為它強調了追求靈性生活的真義,割捨掉人生多餘的贅肉,活出自我,輕鬆簡單的生活,舒適愉悅的狀態,加速了人生的新陳代謝,人生才能更快樂。

相關焦點

  • 極致的人生,一定是斷舍離
    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境界。人生本來不苦,因為慾念過多才苦 。人心本來不累,因為想得太多才累。真正的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斷減少的過程。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放棄一切浮躁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與富足。
  • 你認為的「狠心」,其實是另一種極致的斷舍離人生
    其實這種原始的生活,就是一種極致的斷舍離人生。定期清理,丟棄沒有價值的人脈,這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定期清理這種思想,更是體現在很多的家庭主婦身上。她們是真正用自己實際行動說話的人。有些人之所以一直都沒有發展起來,過上精緻的日子,就是因為她沒有這種斷舍離的思想。
  • 《斷舍離》9句經典語錄,教你放下執念,過極致的人生
    最慘的人生就是像我這樣,沒錢也沒有快樂!生活真是太難了!」我只能勸勸朋友想開點,畢竟在今年這個特殊階段,沒有誰過得很容易。開心也是過,不開心也是過,為什麼要讓這些還沒發生的事情影響你的心情呢?說到底,朋友的煩惱來源於物質生活質量的降低,房東漲房租,減少了自身的可用資金,導致好看的衣服不能想買就買了。
  • 人生真正的智慧:斷舍離
    ,且又引人深思,特別是她的著作《斷舍離》更是能夠涵蓋全年齡段的讀者。很多時候,雖然捨棄了所謂的破爛,但卻仍舊心存執念,彼此之間依舊有所聯繫,渴望著事情能夠有所轉機,一切能夠重歸美好。對於自身而言,這將是莫大的悲哀,執著於過往,看不見未來。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問她,斷舍離後感覺怎樣?她答:原來扔扔扔比買買買的感覺還爽!整個人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生活也變得簡單、可控和自由。斷離舍後,仿佛換了一種人生。正如山下英子所說: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按照《斷舍離》一書的說法,擁有物品,就等於「將能量耗費在物品上」。當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多,我們消耗的能量自然就越多,也代表我們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 斷舍離,美好的感受
    斷舍離,美好的感受0.331·字數 963 · 閱讀 482019-08-06萱寶朋友拉我進了一個群,我第二天才發覺這是一個催財的群,好像是最近這段時間是催財的好日子,只要虔誠地按照規定的要求去做,就該有財源進家。這兩天弘丹老師和群裡的學員,有在家裡做著斷舍離,大約也是這段時間適宜清理家中的閒雜物品,我是個願意跟大家一起行動的人,而且說幹就幹。
  • 人生遙控器—那些細碎而又無可奈何的小繩結才是生活的主體
    許久未看電影,美學老師上課給我們看了這部《人生遙控器》,一個許久未被感動的人,眼淚還是沒忍住。聯想到自己,我上大學以來竟未主動給家人打過一個電話,也許是我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感,以至於我逐漸喪失了感動以及與家人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的能力。
  • 怎樣才叫斷舍離——讀《斷舍離》第一章筆記
    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讓自己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在篩選必要物品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兩個維度。我與物品的關係,這條關係走軸。另一個是當下這條時間軸。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有用的東西,才會留在你自己的空間裡。
  • 與人交往,學會「斷舍離」,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別人的態度,但卻可以通過改變自身去迎合這個世界,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學會「斷舍離」,唯有如此,你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或許只有當你落魄的時候,才能看見他們足夠真摯的表達,因為對你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不是轉身離開,就是過來踩你幾腳。所以說,要學會捨去虛偽的人,別被一時的「花言巧語」衝昏頭腦,了解一個人要透徹,別輕易的被人欺騙和玩弄。與此同時,我們自己也不要被虛偽的人影響,保持一顆真誠的心,早晚會遇到知心的朋友。
  • 不論嫁給誰,女人要學會「斷舍離」,人生才能往高處走
    小潘談情說愛 籤約作者原創01周末,閨蜜發了個朋友圈,照片上,她的臥室裡堆滿了五顏六色的衣服,她配詞說:「這些陪了我多年的衣服早該扔掉了,人生一定要學會斷舍離閨蜜之所以要收拾那些「跟」了她多年的舊衣服,是因為上周她和老公因為這件事跟狠狠地吵了一架。
  • 《斷舍離》:人生不易,放下,才能放過自己
    過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當下不復存在的,從《斷舍離》中我們便不難知道:人生苦短,有舍才有得。學會看淡一切,順其自然,才是人活一世該有的心態。人生不易,放下,才能放過自己。斷舍離,存在那個能夠對自己人生的正確活法、對當下的境況全力以赴以及對未來期許負責的人心裡,你是怎樣的人,你便有怎樣的活法,你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生活,你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 人生是一場修行,要懂得「斷舍離」
    有時候,優柔寡斷並不是一個人善良的表現,而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一旦在某些重要事情上優柔寡斷,就會帶來很多的麻煩,甚至最後讓人生變的失敗。當機立斷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和膽識,更需要一種智慧和狠勁,一種敢於「斷舍離」的狠勁。 有得必有失,這是世界運行的法則,想要得到一種東西,就必須做好永遠失去另外一種東西的準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到得到就要拿出敢於失去的勇氣。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花花草草捨不得,酒色財氣亂人心,人生過半,就要懂得斷舍離
    如果你還年輕,還可能有翻盤的機會,可是當你過了中年以後,如果還幻想著花花草草圍繞,身體上吃不消不說,家庭和事業都會受到影響,就算你想後悔,恐怕都來不及了,因為人生苦短人到中年就要認清楚這些,親情不能丟,因為這是你的根,愛情不能離,因為這是你的家,孩子不能不管,因為這是你生命的延續。但那些多餘的應酬,無謂的交往,該放就放吧,留著只能消磨你的時間,浪費你的財力,讓你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當中。
  • 《家事斷舍離》:用斷舍離做家務,重拾思考,重啟人生
    因為,哪怕只是為它拂去上面的灰塵,也是需要你抽出時間來完成的。因此,丟掉東西,就是為了換取空間、時間和精力。從轉變觀念開始,邁出斷舍離的第一步斷舍離的精髓不在扔扔扔,而在其輕盈而豐滿的生活觀念。斷舍離≠極簡主義,斷舍離其實是為了享受生活在強調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時,斷舍離也提出,對每一件使用物品,都要用心。
  • 《斷舍離》:人生苦短,要學會減法生活
    過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當下不復存在的,從《斷舍離》中我們便不難知道:人生苦短,有舍才有得。學會看淡一切,順其自然,才是人活一世該有的心態。人生不易,放下,才能放過自己。斷舍離,存在那個能夠對自己人生的正確活法、對當下的境況全力以赴以及對未來期許負責的人心裡,你是怎樣的人,你便有怎樣的活法,你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生活,你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 斷舍離的思維,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從表面上來看,斷舍離是一種對物品的捨棄與整理的居家收納術,實際上是一種選擇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觀。其實,人這一生,短短三萬天。學會斷舍離,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有意義的人和事,產生最大的價值。不如選擇主動停下來去做因忙碌錯失過的慢生活,做物質的減法,多做精神的加法,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上。
  • 開掛的人生,從學會「斷舍離」開始!
    很多人覺得擁有是一種幸福,其實不然,擁有太多有時候反而成為了人生道路上的一種負擔,所以我們要學會拒絕,學會捨棄,學會減輕自己的負擔。人生需要的東西其實就那麼多,剩下的其實都是多餘的。所以你沒有必要為了一些身外之物諸多煩惱,這是不值得的。最近幾年開始流行斷舍離,的確,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不做出適當的捨棄,生活會變得繁冗複雜。
  • 佛說:人生有八苦,何以解脫,唯有斷舍離
    然而,很多人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卻是不知該如何運用,依然這也放不下,那也捨不得,斷舍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他貪得了大量的財產,獲得了很多房屋,但是他一分錢沒花,所有的房子都空著,因為他捨不得,放不下,每天都會擔心東窗事發,於是,他不敢使用,只能過過眼癮。
  • 活得高級的人,一生都在「斷舍離」!
    情叔導語:斷舍離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門課程,不僅是教你扔掉一大堆東西,不要給自己在增添不必要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斷舍離會教給我們讓生活過得更好的道理,讓我們可以更輕鬆的生活,擁有自如的人生,不必陷在生活的繁瑣中不斷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