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我和我太太、我嶽父還有強叔四人遊內洞村、棪樹村、半嶺峽谷。
從雲霄城往西532縣道走20公裡到和平鄉內洞村「樂島」;從內洞村再走一公裡到棪樹村「小布達拉宮」;從棪樹村村後離開532縣道左拐一公裡就到半嶺村。
半嶺村村口大樹茂密、高大。
半嶺村坐落在烏山山脈的半山腰,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1934年10月,紅三團六連指導員盧勝奉命率部挺進烏山,開闢了以雲霄半嶺、橋頭為中心的烏山革命根據地。
半嶺村是地質災害移民村。
從半嶺村開始大約走五公裡到九曲廟。
路窄,彎道多,旁邊是懸崖,車技必須好,還必須適應山路。
九曲廟,指廟,也泛指那地區。
九曲廟,供奉玉皇大帝。
九川曲水通南海,半嶺青雲接西天。
九曲廟是個小盆地,有人在那養魚。
在青翠青山中,半嶺峽谷猶如一隻大白鳳飛翔在山間。
我嶽父和太太看峽谷,我和強叔追「白鳳」。
半嶺峽谷由七層瀑布組成。也許因為枯水期,她不像詩詞裡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排山倒海。
她像一幅畫軸,一層一層展開。
明亮的水在黑褐色的巖石上流行,璀璨如花
欣賞更高一級的「畫面」,需要繞道攀越,不過,沒有危險,有樹杆可以把握,有藤蔓可以抓拿。
三喜臨門
山重水複
高山流水
行雲流水
走到谷頂,像街道一樣平坦,靜流無聲,取名天街。
赤腳踩在光滑石頭上、透明的水裡,一股清涼從腳板貫穿全身,神清氣爽。
我所站立的半嶺峽谷,正是我的中國。
她源自雄偉的烏山,她純潔美麗,她志存高遠。
她千姿百媚,她心無旁騖,她勇往直前
半嶺峽谷,永遠年輕。正如唐代香嚴閒禪師與唐宣宗李忱共同所創作的《瀑布聯句》:
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這裡,純淨的水綠得像翡翠;純淨的空氣帶著淡淡的樹香。
回到谷底,我雙腳沉浸在明靜的水裡,聽流水潺潺如悠揚樂曲,看燦爛的水飛玉翠花般的沉去綠潭,真希望自己也沉到潭裡,沉醉。
半嶺峽谷,這一純淨的地方,足以慰風塵。
到漁場,素不相識的漁民請我們吃大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