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老二都是寶,么兒是根草,偏心老太太自食苦果臨老不得善終

2020-10-28 隨風小窩

文/隨風 圖/網絡

村裡有個老太太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都是好吃懶做的無賴,其中老大還稍微好一點,最多就是懶了點,但是老二卻是偷奸耍滑,壞事做絕。

只有小兒子是個老實孩子,從小就勤快能幹,古話說大孫子老兒子,意思就是老人通常比較疼么兒,可是在老太太這裡卻是反過來,對這個三兒子非打即罵的,小媳婦生產坐月子的時候也捨不得給一顆雞蛋吃。還早早就把小兒子分出去單過,只給了幾袋糧食和幾百塊錢就打發了。家裡的財產和積蓄卻全部留給了前面兩個兒子。

結果逼得小兒子只好帶著老婆孩子跑到城裡當起了菜販子,最後憑著兩個人的勤快成了村裡最早在城裡買房的人之一。

這麼做的下場如何呢?老大和老二用分到的錢蓋起了大房子,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接老太太過去住,小兒子倒是有心想把老娘接去城裡,但是小兒媳卻死活不同意,月子仇要記得一輩子的,她不阻攔老公買東西回去孝順婆婆,但是堅決不肯跟婆婆再住在一個屋簷下。

老太太只能自己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幾十年的舊瓦房早就破爛不堪,小兒子還特意拉了一車磚瓦回來就是為了修補一下舊房子,結果卻被兩個哥給瓜分了,愣是沒有幫老娘修房頂。

就這樣,在一個颱風天大暴雨的夜裡,舊房子倒塌了,老太太就被砸死了,喪事還是小兒子回來辦的。

村裡人都覺得老太太是活該,愣是把孝順的小兒子趕得遠遠的,留下來兩個不爭氣的東西,臨老還落到不得善終的地步。

在聽說了老太太的事情後,突然就想起了表妹家的公婆,也是偏心到極點的一對爹媽。

表妹夫和他大哥明明是雙胞胎,待遇卻是天差地別,沒結婚前表妹夫的工資都是他媽收著的,到了結婚的時候一分錢彩禮也不肯出。老大從來沒有給過他媽一分錢,結婚的時候他媽硬是掏了10萬塊錢的彩禮。

兩兄弟前後腳結婚,生孩子也是前後腳,表妹的女兒先出生,做為頭一個孫輩,卻半點優待也沒有,不光如此,當奶奶的連抱都沒抱過一次,更不用說照顧月子了。

等到她大嫂生孩子的時候,婆婆全程都在伺候不說,出了月子還在幫忙帶孩子。

他們家雖然說是分了家,可是老大一家幾口從來都是跟著公婆一個鍋裡吃飯的,爺爺奶奶要帶孫輩出去喝早茶買玩具,也從來沒有表妹那兩個孩子的份。

表妹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累得昏倒被娘家接回去住了幾年才緩過來,在這期間公婆沒有問過一聲,老大一家5口卻都被公婆養著。

結果有一次她婆婆病得非常嚴重,恰好公公在外面幹工,老大夫妻倆愣是沒有送她去醫院,就讓她躺在床上熬著。還是表妹看不過眼,帶她去醫院打了針拿了藥,端水餵飯的伺候了幾天才好了。

好了之後,婆婆也是半點不感恩,依然故我的偏心到了極點,家裡不管有什麼都只有老大的份,仿佛表妹夫就不是她的兒子一樣。

就好像樊勝美的媽,恨不得讓女兒賣血餵養她那個不爭氣的哥哥。似乎越是孝順的子女,越是不受重視,反倒是那些啃老啃得心安理得的子女最得寵愛。每每看到這樣的父母,我就總是覺得很不可理喻。

都說會哭的寶寶才有糖吃,越是聽話的孩子越是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在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的時候。因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會哭鬧的孩子總是會多被父母注意一些,那些聽話懂事的孩子,總是靜悄悄的,似乎總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自然而然的就不需要父母太操心,久而久之就容易被忽視了。

就好比姍寶,她在哭鬧的時候,總是需要去哄哄的,在她一個人也能玩得很高興的時候,我自然就會放心地去幹別的事情去了,有時候忙起來就會大半天都想不起她來,這還是只有一個姍寶的情況下呢。

可是那些偏心的父母單純的就只是因為愛哭的寶寶有糖吃嗎?仔細想來卻不是這麼簡單,恐怕更多的還是因為父母的被需要心理在作祟吧。

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嗎?那些能幹的子女總是會被當父母的剝削,專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父母的「劫富濟貧」,並且歸咎於父母愛子女的心理,認為當父母的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都能過得好,所以就只有打劫能幹的子女來救濟不爭氣的孩子了。

我更願意把這種現象當做父母的被需要心理,能幹的子女總是會讓父母有一種失落感,似乎沒有他們也能過得很好,可是不成器的子女呢?一直都在依靠父母啊,這就給了父母極大的心理滿足。

那些婆婆過度幹涉小兩口的私事而引起的婆媳矛盾大多也是因此而來,說到底還是婆婆的佔有欲在作祟,還有那些任勞任怨幫忙帶孫子的父母也是一樣。

在旁人眼裡,啃老的子女是在啃父母的骨血,可是在父母心中,那是子女需要他們的表現呀,做父母的不就是要為子女犧牲一切的嗎?這極大的滿足了為人父母的奉獻精神!

此外,老人也是需要精神寄託的,幫忙照顧孫輩,極大的滿足了老人的被需要,所以哪怕再勞累,他們也是忙得心甘情願。

世人都不願意被當成廢物對待,尤其是老人,在面對子女日漸長大,自己卻漸漸衰老的時候,總是會擔心有朝一日被當成無用的人,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自然就會努力的去供養子女,甚至不惜去壓榨他們的兄弟姐妹們,以此來顯示當父母的用處。

當然,我更願意把這種表現看做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極深的愛意,只是對其他的子女不太公平而已。

惟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儘可能的做到一碗水端平,讓孩子們都能夠得到足夠多的愛和關懷,而不是要用一生去渴求父母的公平待遇。


歡迎關注 一起看情感故事,品人生百味!

相關焦點

  • 二胎殘酷真相:老大比不上老二精,但一定比老二……老大太難了
    當孩子呱呱落地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拉扯著父母的心。尤其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新手父母,每天的情緒狀態都是緊張又謹慎,生怕自己的行為誤傷到孩子。一、「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圓圓是位二胎媽媽,從懷老大開始就辭職成為了全職寶媽,如今在養育孩子層面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 老大和老二你更偏心誰?大寶不會來事,家裡明顯會偏心小的
    老大和老二你更偏心誰?大寶不會來事,家裡明顯會偏心小的現在很多人在二胎政策放開以後,都會「蠢蠢欲動」,想要再生一個孩子,家裡有兩個孩子,就有可能會出現父母偏心哪一個的事情,當然不偏心是最好,但是老大和老二,或許往往會有更喜歡的一個。老大和老二,你會更喜歡誰呢?
  • 我做到了「百姓愛么兒」,餘生「么兒」卻不願要我
    「百姓愛么兒」,我媽做到了,作為「么兒」的我侍奉她老去;我也做到了,現在我老了,我的「么兒」怎麼就不要我了呢?老大六三年生的,學校出來一直在供銷社上班,前幾年退休了,病退。這孩子從小身體就不好,可能和生他時候我體質差有關係。不過聰明,喜歡讀書。老楊一直想把培養成才,後來一看,沒用,身體太差。初中畢業考試當天,還暈了場。後來還是老楊託人幫忙,才進了供銷社上班。現在他也做了爺爺,孫子開著家小超市,勉勉強強能過日子吧。老二小五歲,沒讀多少書,調皮呀,打小就是,死活讀不進去。
  • 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壞老三,專家:非迷信,出生順序很重要
    常聽很多上了年紀的長輩說這麼一句話:"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個壞老三。"意思是家中如果孩子多,老大一般都比較老實聽話,老二都比較頑皮機靈,而老三就讓人一言難盡了。那麼這句話是封建迷信呢,還是真有一定科學道理呢?表嫂的家庭實例很好地佐證了這一觀點。
  • 農村俗語,「有事靠老大,沒事疼老三,老二靠邊站」,難以理解
    例如,在我的農村老家,經常聽到村裡老人們聊天說到一句話,「有事靠老大,沒事疼老三,老二靠邊站」,感覺挺有意思的。雖然聽起來覺得有點好笑,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有那麼一點道理。雖然站在父母的角度,對待兒女都是一樣的,但是站在兒女的角度,總會感覺父母有些偏心。
  •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按理說《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唱出了母愛的偉大,閨蜜卻說她沒覺得世上只有媽媽好,她反而有點恨她的母親。閨蜜家有三姐妹,她排行老二。後來,她考上了大學,家裡窮,不得不辦理了生源地貸款,她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她姐姐支付的
  • 七旬老人直言:父母偏心的都是以下孩子,孝不孝順都無所謂
    文|文兒孩子都是爸媽手心裡的寶,但是孩子一多,就難免會有一碗水端不平的時候,就算是嘴上說著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也是明確有裡外之分的。通常看來,就是父母偏心的表現,在多個子女中,總有更喜歡的一個孩子,雖然對別的孩子不公平,但是父母卻不會意識到,甚至不會承認。
  • 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老二為什麼不受待見呢?
    看到一句話:「農村老人愛說: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老二為什麼不受待見呢?」為什麼老二不受待見,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想問問我媽。村裡有人會開玩笑說你媽媽偏心啊,我只能笑笑。現在,我和弟弟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定居,媽媽幾乎每天會給他打電話;姐姐家在老家,媽媽也跟她的孩子很親,幾天不見就打視頻;我呢,媽媽從來不會來找我,我的孩子,她的外孫和孫女,她一年不見也無所謂。即使她來了我所在的城市,也不會來我住的地方看一看。
  • 二婚男人是個寶,二婚女人是根草?
    第一句是:「二婚男人是個寶,二婚女人是根草。」第二句是:「離婚男人是二手房,轉手越多,價格越是上漲;離婚女人是二手車,離一次,貶值一次。」很多人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兩句話到底對不對,只是想當然地覺得:離婚一次的男人非常值得女人們爭搶,十分有價值。
  • 同一個父母,為什麼老二不如老大優秀呢?原來根源在這裡
    一家人都比較寵,所以多數由著喜好來,不想學習越來越差,連個本科都沒考上。聽完朋友的話,我不禁有些沉思: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環境,為什麼兩個孩子的內在差別這麼大?為什麼老二不如老大優秀?同一個父母,為什麼老二不如老大優秀呢?
  • 夜讀 | 二胎家庭殘酷真相:「老大比不上老二精,但一定比老二……」
    老公呢,向來都標榜自己是公平公正的父親。可有一次,他跟幾個發小喝酒,說了實話:「我就是喜歡老二,一看見她,什麼煩心事都拋到九霄雲外了。」他的吃穿用度,我們都努力給他最好的。二寶穿他小時候的衣服、撿他玩剩的玩具,大寶從一周歲開始,就跟著我們四處旅遊度假。可是,二寶至今為止,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百公裡外的外婆家。那句老話說得沒錯,大寶照書養,二寶當豬養,即便如此,大寶還是越來越覺得我和老公偏心。
  • 只因二胎隨了妻子的姓,嶽父母把家產全給了老二,老大:憑啥?
    很多家庭都抱著兩個孩子以後可以作伴,互相扶持的想法生了二胎,可當有了兩個孩子時父母都會偏向小的那一個,因為人的本能,會更傾向保護弱小的那一個。老二年齡小在家裡處於弱勢地位,父母不自覺就會把更多的目光和焦點放在老二身上,致使老大備受冷落。尤其是老二剛出生的那幾年,可以說父母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老二身上,老大在家完全失寵。
  • 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你排行老幾?
    以前農村的孩子比較多,一般家庭都有三四個孩子。那個時候的生活有多苦,現在的人是體會不到的,小編也是經常聽老人說起以前的小故事,才體現到以前的農村的生活是多麼的清苦的。不過現在農村的發展很快,大部分地區已經脫離的貧困,還有很多地區已經步入了小康生活。
  • 寵么兒,恨長子,如此偏心的親媽,你要怎麼對她?
    而大伯母偏心二兒子,因為他從小就嘴巴甜會哄大人開心,尤其是讀了大學能到省城裡工作,家裡全靠他「光宗耀祖」。大伯母說城市裡開銷大,再說多給二兒子點錢,換個大房子,將來兩個老人去省城養老,醫療衛生都比當地好得多。他們的大兒子,本本分分的一個人,跟老婆省吃儉用,買了一輛小貨車,幫人家拉貨。平時老兩口有個頭疼腦熱,都是他們在負責照顧。
  • 因為父母的偏心,我與哥哥成為「有血緣的陌生人」
    我們家在農村,隔壁家有二個孩子,老大性格宅、老二性格動,從小到大父母都是比較偏向老大,二個孩子睡在一個床上腳對腳,但父母發現這二個孩子經常有睡前和起床的位置不同,凡是換了位置,也總能發現床被尿溼了,老大說不是他,那老二怎麼說也跑不了挨罵挨打,家裡有什麼事,老二總跑在前面,有錯也總是老二的錯,在成長中,老二挨打是常態,老大被寵也是常態。
  • 結婚後,婆婆把自己的錢都給了老二,老二:我們不在家
    ,老大就得輟學供他讀書,打算讓小龍告訴家人,我們不在出錢供老二上學。老二畢業後,因為上的不是什么正牌大學,所以畢業後也沒個像樣的工作。 兩天的釣魚和三天的曬網,家人為了給他一顆尋找婚姻的心。老二結婚時婆婆把自己的錢都給了他,這可把小青氣瘋了,因為小青和小龍當時結婚時,小青讓小龍找婆婆借個首付錢出來,婆婆一毛不拔,一句話:「沒錢」,現在可好,全身的家底全拿出來給老二操辦婚禮。
  • 有沒有父母跟我一樣,有了老二後,越來越討厭老大了
    二是自己老了,孩子多了可以輪流伺候,假如只有一個的話太累,照顧不了。 三是老二比老大更好,更聰明,更可愛。 在場的一個哥們,老大馬上上中考了,這幾天在家在線學習,年級一共150人,考個70-80名,我這哥們是對他失望極了。他說,現在看到老大就煩,恨不得他趕緊滾蛋。學習不行,也不聽話,還頂嘴,煩死了。但是看到他們的老二就不一樣了,他家老二才3歲,每次幹完活回來看到老二,就很開心,什麼苦啊、累啊都沒了。
  • 父親分遺產,給老大5萬,給老二豪宅,忘給老三了,驚喜突然來了
    張品質本來是公平打算,老大老二老三每周輪崗,照顧父親一周,也不完全是從早到晚照顧,就每天晚上回村裡看看父親,陪陪父親,僅此而已。可是,老大老二都藉故不回來,只有老三始終如一照顧張品質。醫院診斷人老了,治不了了,讓拉回來等死。老三把張品質接回了家裡,給老大老二打了電話讓回來見最後一面。打完電話,老三就跑出去聯繫棺材和殯葬用品。老大老二趁老三不在,打起了算盤。老大說:''爹,你這就走了,我還挺捨不得的,咱家的遺產你想好怎麼分了嗎?''張品質說:''你仨都是我的寶貝兒子,但我就只有兩樣東西,只好分給你倆了,老三工作穩定,我不擔心。''老二說:''爹,還是你疼我們。''
  • 婚後發現婆婆偏心不講理,這樣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俗話說:皇帝愛老大,百姓愛么兒。皇帝因為長子年齡比較大更容易培養掌控江山,而百姓則認為么兒是最弱的一個最需要幫助。那麼兄弟姐妹們成長在中間的那個呢會受到重視嗎?那個時候我們都還在一起上班。她老公在家裡是老二,上有大哥下有小弟。她老公屬於比較老實木訥的那種,她自己本身比較矮小有點自卑。而她大嫂卻長得比她好。剛嫁過去時還沒有分家婆婆對她不是很滿意,她也沒太放心上。後來時間長了發現婆婆對自己老公也很不待見。經常指使老公一個人去地裡幹活,髒活累活總喜歡讓她們夫妻兩去做。
  • 母親臨終,老二老三一人平分20萬,老大隻得破罐子,她偷笑了
    王嬸的老二跟老三,自打他們結婚之後啊,就已經很少跟母親有聯繫,有的時候這一年到頭都很難見到一面,所以沒辦法,家裡邊照顧母親的重責也就扔在了老大身上,這老二跟老三覺得,照顧母親的責任,本來就是應該要留給老大的,老大就是這個家裡面的頂梁柱,她按理來說也應該要承擔起這個責任。